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儿童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从阅读的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三读"阅读法——自读、精读、品读。因为它能有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方面明确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  相似文献   

4.
潘玲 《西北职教》2007,(9):38-39
阅读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训练"。但由于受精读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常逐字逐句进行阅读,一旦某个单词或句子读不懂,便感到阅读受阻,无法再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技巧入手;以限时训练为突破口,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提高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自主阅读,自由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保持恒久的阅读动力。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本人结合这几年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7.
阅读能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充实而愉快,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性格、兴趣、理想、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阅读内容的影响。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塑造人格"就是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增添兴趣和受到思想教育,而且还能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阅读也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拓宽学生视野,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指导学生阅读,扩大其阅读面,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品质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已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自主阅读,阅读提高,是每一位  相似文献   

9.
吴小菊 《教育》2014,(6):26
正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普遍感到阅读难,阅读速度慢,时间不够用,无法正确理解文本信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就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激发兴趣,自主阅读学生只有真正有兴趣的阅读时,才能从心底上把枯燥无味的强迫性阅读变成五彩斑斓的欣赏性"悦读"。营造阅读环境由于电视、网络的盛行,鲜活画面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阅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因为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体验性阅读;是一种差异性阅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实施个性化阅读,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选择,形成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汤艳霞 《考试周刊》2013,(56):112-113
<正>牛顿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巨人就是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料,站上去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学习英语需要大量阅读,英语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英语阅读是增加学生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英语语感的好方法。一、培养学生的日常阅读习惯阅读是通过书面形式达到接收材料承载信息的语言交际活动,阅读理解在各类语言题测试中都占有很大比例。可以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靠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阅读去实现,新课标要我们"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作为"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策略。的确,这三个环节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真正体现,尤其是"阅读批判",可谓将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课程的理念精神出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活动中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使整个阅读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当下学生阅读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功利性太重;二是过于重视亲子阅读,而忽略了同伴阅读;三是注重了"读",忽略了"背"。针对这三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观念,让学生轻松阅读,让阅读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二是建立同趣阅读小组、"一帮一"阅读小组、同区阅读小组等阅读形式,大力发展同伴阅读;三是每天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家校齐抓,背诵我国古代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只有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跨越,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而这一步离不开教师课内的引导。日常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以课内阅读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奏,将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才会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学生才可能尽享到阅读带给他们的成长快乐,实现阅读  相似文献   

16.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阔视野;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改变学生的心境。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由于兴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动作性,所以学生一旦对阅读感兴趣,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投入并且坚持下去。1.为人师表,以良好的阅读习惯感染学生初中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丰厚的专业  相似文献   

17.
郑红艳 《成才之路》2012,(16):13-13
正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要实施素质教育,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课堂教学毕竟有限,语文课本的容量也毕竟太小,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也必须承担起指导学生阅读的责任。笔者认为要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采取"内外结合,师生互动"的策略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不仅"乐读"而且"会读",从而迈进更为广阔的阅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整本书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小学高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那么就小学高年级而言,整本书阅读究竟有哪些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谈谈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策略。一、立体推进:"共读"与"漂读"相结合,辅导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分值的提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中考试题中的重头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可分课内阅读和课外  相似文献   

20.
谢小妮 《广西教育》2014,(29):45-46
正"阅读期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阅读教学建议"提出来,建议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的互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即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相互碰撞,在交汇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视野融合,意义随之而生。"阅读期待是一种心理暗示,具有动力功能、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