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海忠 《出版参考》2007,(10S):12-12
图书后附勘误表,在铅排时代较为常见。如今的出版业只有在报刊上能见到勘误内容,图书勘误表几乎绝迹。难道图书不再需要勘误?显然不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付虹 《编辑之友》2003,(3):76-76
“勘误一词在《辞海》里被解释为:“报刊、图书出版后,因文字、图画和内容发生差错而进行的校订更正工作。一般用‘更正'或‘勘误表'等方式通知读者。由此推之,勘误表即是将所要勘误的内容列成的表格,是对差错的一种更正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图书中夹着一两页勘误表,尤其是在教科书中,作为对书稿出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事实上,勘误表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其特殊性,但就其物质产品的特性而言,它又具有一般产品所共有的特性,在其制作过程中,会有优质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同其他…  相似文献   

3.
吕不韦将洋洋二十余万言的《吕氏春秋》“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撇开政治上的用心不谈,也撇开吕不韦炙手可热的权势不谈,他这种对其编辑成果的极度自信还是绝无仅有的。“一字千金”无疑应该成为编辑工作者的追求目标。遗憾的是,眼下的出版物几乎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一般的图书和期刊不必说,即便是国家重点项目的大型辞书,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随书赠送”勘误表,弄得不好还有“勘误之勘误”。  相似文献   

4.
因为工作的关系,笔者常常翻阅一些学术期刊。前几天,偶尔翻到一份政法学报,打开一看,心里不由一动——在刊物里面附有专门的勘误表。这倒是一件罕见的事情。要说勘误表,的确是久违了,回想起来,对于勘误表的记忆,那已经是学生时代的事了。新学期伊始,老师发下新课本,在一些新书里就往往附有一张勘误表,一直到80年代,也还偶见一些新书里附有专门的勘误表。但曾几何时,勘误表似乎悄然无声地不告而别了。我在书店的浏览翻阅中,夹在书中的勘误表是几乎没有见过,至于期刊中的勘误表,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了。 这份学报此前的…  相似文献   

5.
图书编辑加工中的一个死角——辅文加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封面和正文以外的文字部分,统称为辅文。正文包括图、表、附录和参考文献等,辅文包括书名页、版权页、内容提要、序、目录页、索引、跋和勘误表等等。在大声疾呼提高图书质量的今天,我们对书籍的正文和封面已经比较重视,但对于辅文,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辅文(如版权、通告、勘误表)似乎被遗忘了;有些辅文未能充分反映我国业已发布的有关编辑出版工作规范化的一系列国家标准和文件精神,而且往往出现许多错误。本文结合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以及笔者掌握的其他资料,就某些辅文规范化等问题谈些看法,以期引起注意和思考,希望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将图书的整体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 1.关于主书名页正面  相似文献   

6.
编辑杂感(7)     
勘误表之我见大凡需要搞勘误表的书,肯定是编辑发现了书中的某些失误和欠缺,出于对读者的负责才采取这种补救办法。在“木巳成舟”的情况下,勘误表似乎是弥补失误的唯一办  相似文献   

7.
ISO 215-1986(E) Docementation-presentation of contributions to periodicals and other serials有一条明确规定,"编辑和出版者应提供勘误表”,而我国国家标准未见有这方面规定,而且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也很少有设立勘误表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评论》在2011年第2期发表了题为《商务版〈中国历史文选〉勘误举隅》(以下简称"《举隅》")的署名文章,对《中国历史文选》(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9.
西文生物医学期刊管理中常出现的诸如期刊更名、装订以及勘误表的处理问题,稍不留意就会影响读者利用。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有一些涉及法律的用语用法混乱,误导社会,误导受众;同时也有损新闻界的声誉.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探讨或者勘误,以使这些用语用法早日走上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著者生卒年、生平勘误、提要补遗、诗文集版本献疑等方面,对柯愈春先生编撰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做了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以供相关读者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的纠错栏目:勘误·更正·撤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叶方寅  王维焱 《编辑学报》2008,20(6):500-502
勘误、更正和撤稿是学术期刊的重要栏日.因它们的法律意义不同,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在刊登主体、内容、栏目安排和编排处理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对纠正学术期刊的错误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应引起学术期刊编辑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图书质量,争创品牌,是出版社倾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出版行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图书的质量和品牌上,还体现在图书的价格上.图书价格的高低,对于图书能否赢得读者、抢占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书价格的确立又与图书成本直接相关.为此,各出版社在确保图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图书的价格,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图书成本,以实现图书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编辑的类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昕  李文川 《编辑学报》2008,20(4):288-291
讨论科技编辑类比分析的作用与特点.指出类比在编辑活动中发挥着勘误校正、补遗拾缺、启迪思路的作用,它以相似为分析基础,于隐蔽中挖掘信息,跳跃式地获取结果.结合实例说明科技编辑类比分析的类型,提出了应用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些高校学报编辑部收到了<为高校学报勘误>的广告.广告称:"本人原为<××××学报>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不久即将退休.鉴于身体尚好,退休后还想干点事情,于是牵头办起了××××服务所…….  相似文献   

16.
舒童 《出版经济》2005,(2):18-19
图书行业一年的会议中,北京图书订货会是最重要的会议.出版人在销售图书的同时,可以大致了解当年的图书走势.书店人在采购中能够建立起新的供货渠道,找到图书的新感觉.今年的图书订货会会前没有了往年的喧嚣,我们也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感受.  相似文献   

17.
勘误数则     
出版史料的辑注和研究,在沉寂多年之后,又见兴旺,令人欣喜。进入历史的人和事,少则也是发生在数十年前,根据现有的材料和传说辑录成文,即使做得认真的佳作,还是可能出现一点差错,有的是引用的材料本身就有差错,虽然只是白璧微瑕而已。因而,我主张多作勘误。并且,也想试试,对于被我认为失实或有疑问的地方,或作勘误,或是商榷,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赵英著 《出版参考》2010,(21):46-47
北京市纯民营图书发行企业60%以上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图书批发市场以及海淀图书城内.据统计,北京市图书批发市场内有近300家独立经营的批发书店,海淀图书城内有近100家独立书店.其他图书发行企业约有200家,主要分布在城八区内.  相似文献   

19.
叶璐 《编辑之友》2016,(3):34-37
“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数量急速攀升,开始成为欧美地区重要的图书贸易伙伴.但中国图书的影响力依然有限,仍处于弱势地位.图书版权输出是在不同认知框架设定下的贸易行为,厘清框架在图书贸易中的影响,在输出过程中主动重构图书框架,使中国主题图书既能“走得出”,也能“输得入”.  相似文献   

20.
图书在借阅过程中,很容易使图书封面出现折皱、卷角;有的读者甚至将图书弄脏、弄湿;更有甚者将图书撕破或者在图书上乱写乱画,结果造成图书破烂不堪、变黄变污.对此,向广大同仁介绍图书保护复原知识以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