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7~12岁少儿乒乓球初学者如何掌握正确的正手攻球技术作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总结出一套适合少儿乒乓球初学者学习正手攻球动作的教学方法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2.
童健 《体育教学》2003,(2):45-46
乒乓球近台正手攻球技术是乒乓球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初学者由于受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场地及器材等各方面影响,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快、较好地掌握正手攻球技术,编程序如下:激发动机与技术动作概念的形成———学习技术动作与技术的巩固和掌握———提高技术质量与各项技术间的协调配合———强化战术练习与比赛的运用。一、正手攻球教学中心理调节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一般来讲大多数学生对乒乓球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兴趣,关键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在学习正手攻球初期阶…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正手攻球是其它正手技术的基础,是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如何尽快使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正手攻球方法,必需按一定程序进行。本文在借鉴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初学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练习方法做扼要归纳。  相似文献   

4.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快攻运动员最重要的技术,也是乒乓球各种打法运动员应具备的一种得分手段。因此,在少儿初学阶段建立正确的正手攻球的动力定型,正确的肌肉感觉和技术感觉是很重要的。1从徒手动作的练习开始,就要求学生对正手攻球的动作有一个清晰的肌肉运动感觉。...  相似文献   

5.
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肌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肌电图方法,对乒乓球直握快攻打法的正手攻球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技术动作进行肌肉工作机制的探讨,并建立训练时正确的肌肉工作模式,以便配合技术动作观察,进行技术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手攻球的启蒙教学是少儿兵乓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少儿运动员形成正确规范的正手攻球手法,笔者结合自己在乒乓球启蒙训练中的体会,提出了一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手攻球技术是乒乓球项目完整技术的基石,也是初学者最先学习的进攻技术,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教学中,教练员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将会直接影响动作技术的稳定发挥以及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在教授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过程中.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针对乒乓球初学者正手攻球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直拍反面攻技术突破了反手正面击球的传统形式,它有利于拍形的前倾,能充分发挥前臂伸的力量,增强左半台进攻能力,不仅比反手正面攻球力量大,而且可以打出用正面难以完成的技术。近十年来笔者在少儿运动员就如何尽快掌握直拍反面攻这项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体会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掌握正确的握拍法是学好直拍反面攻的前提 要打好乒乓球,掌握正确的握拍法十分重要。在握拍教法中,要注 重和加强对直握拍的讲解和指导,以利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少走弯路,为日后技术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正确握拍的同时,拇指与…  相似文献   

9.
对于乒乓球初学者来说,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最基础的技术之一,也是我们通常最先练习的技术。在学习正手攻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动作的合理性,要认真体会腿、腰、手协调发力的感觉。正手攻球看似简单,但是初学者在练习时要注意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0.
乒乓球运动集健身和娱乐于一体,长期进行乒乓球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而且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乒乓球运动技术动作复杂,而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是乒乓球技术动作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综合分析国内外对于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动作教学以及训练的文献,针对正手攻球中常见的错误,结合笔者自身实践以及所学知识,给出相关教学以及训练上的建议,为乒乓球爱好者和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谈体院乒乓球普修课正手攻球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技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速度快、力量大、变化多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正手攻球又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项技术。然而,正手攻球技术动作复杂,要求高。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短时间内较难掌握。同时,在教学计划中,正手攻球的教学时数少,所以能否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应 《体育教学》2003,(5):49-49
拜读了本刊2003年第2期《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学要素》一文,感到童健老师从正手攻球教学中的心理调节、技术动作的学习与掌握和教学比赛这三方面来谈正手攻球的教学训练,确实大大缩短了学生掌握动作的时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准确性、牢固性和实践运用能力。但笔者就文中童健老师提出用击打悬吊球来体会正手攻球时又打又摩的感觉却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童健老师探讨。我们知道,攻球技术是各种类型打法、各种层次选手所必备的得分手段,其特点是速度快、力量大,应用范围广。它是进攻型选手的主要技术,更是衡量打球者实力和风格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1 在少儿大脑中 ,有意识地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在技术教学初期 ,就要使少儿运动员学习和掌握技术原理 ,了解该项技术结构、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如果技术概念模糊 ,形成不正确的技术定型后 ,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这一点对少儿尤为重要。因此 ,按照乒乓球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把训练的内容分为四大阶段 ,每一阶段都反映了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内容 ,各阶段之间又有内在的相互关联。1.1 熟悉球性阶段乒乓球轻而小 ,弹性强 ,初学者往往掌握不好 ,有时甚至球掉到地上捡了半天也捡不到 ,所以熟悉球性这一阶段是学习乒乓球技术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说出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动作名称,建立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动作概念;初步学习正手攻球动作,掌握蹬腿转腰、挥拍收臂击球中上部的正手攻球动作技术,发展协调性及灵敏性,培养时间、空间感觉;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能展示自我。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正手攻球 现代乒乓球,是以进攻为主的隔网对抗,而正手,往往是进攻最主要的发动点,中国乒乓球尤其强调正手进攻的重要性。因此,正手进攻往往是基础训练的起点,这样有助于强化练习者用正手进攻的意识,利于将来提高水平。但对缺乏系统训练条件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正手技术由于动作幅度较大,自学时可能掌握较慢,甚至容易"走形"--形成不合理的动作结构,而反手技术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更便于自学,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也可能更快。到底从正手练起还是从反手练起,大家可以根据对球性的熟悉程度,自行把  相似文献   

16.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手合一的感觉。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17.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10-113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腰手合一的感觉。 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更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击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来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读了《体育教学》2003年第2期《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学要素》及2003年第5期《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的辅助练习方法》后,根据笔者多年的乒乓球教学实践,想与两位教师探讨,并提出自己对辅助训练的一些看法。正手攻球是一种常用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不注意加强手臂的练习,动作易变形,对今后学习弧圈球技术造成影响。笔者认为正手攻球打的是技术,正手拉球是摩擦,进行正手攻球是不能同时又打又摩擦球。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序,并从实践中体会出这些感觉。根据学生的练习进度来选择辅助练习,不同程度的水平辅助方法也不同,正手攻球不光是训练手上…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15,(5):22-23
乒乓球运动具有很强的技巧性,而正手攻球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攻球技术。如何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好球技,是乒乓球教学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值得每个乒乓球教师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就如何掌握好正手攻球技术,提高攻球准确率,降低击球失误率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乒乓球运动中,正手攻球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正手攻球动作的好坏往往成为衡量一个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和有无发展前途的重要标志。在训练和比赛中,正手攻球既体现积极主动、快速灵活的技术风格,又是得分致胜的重要法宝。 因此,有经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历来注重正手攻球的训练和运用,并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