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格的综合运用与分析,是辞格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尝试对辞格综合运用作出科学的分析,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时至今日,对辞格综合运用的分析,还有认识不一,见仁见智的现象。辞格的构成都具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形式,辞格的综合运用与语言的句法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辞格综合运用的结构形式,符合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的原则,符合语言的客观实际,对辞格综合运用的语言事实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辞格的兼用是辞格综合运用的一种。它是指表达方式兼有多种修辞格。兼格从这个角度看是甲修辞格,从那个角度看是乙修辞格。分析辞格的兼用要比分析辞格的连用难度大,同时分析辞格的兼用又是分析辞格的汇用、套用的关键。因此怎样正确分析辞格的兼用也就成了初中生修辞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辞格的兼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文章对湖南省邵阳市公共用语的辞格运用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邵阳市公共用语的辞格运用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单独运用,二是综合运用。涉及到的主要辞格有比喻、双关、对偶、引用、拟人、粘连、对比、排比、借代等。邵阳市公共用语辞格运用存在诸如滥用辞格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感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句子当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虽然成语中通感辞格的运用没有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广泛,但是在成语中也存在很多通感辞格。本文主要从通感辞格的角度来讨论成语,探讨通感成语的分类、其他的辞格兼用两个部分,主要探讨通感成语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英语辞格分类与英汉辞格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辞格只出现在美学修辞中,有些修辞手段属于交际修辞,不是辞格。目前英语辞格分类比较混乱,建议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基于辞格操作场的分类法。进行英汉辞格对比是正确掌握英语辞格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辞格理论研究是汉语辞格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王希杰对辞格理论作了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他对辞格的性质、辞格系统的整体分类、辞格形成基础、辞格的价值和功能、辞格运用的原则等理论问题的论述就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建设性,对解决当前辞格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莉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12-113
辞格是修辞策略当中的一个部分,亦是切实有效的修辞手段,辞格运用得熟练、巧妙,可以使语言变得幽默、风趣。增强作品的喜剧效果。辞格的有效运用在春晚小品王赵本山的小品中得到充分展现。该文即从“赵氏小品”传统辞格的使用、修辞新格的使用及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品鉴。  相似文献   

8.
传统修辞学中比拟辞格包括拟人和拟物。本文参照前人对隐喻的分类方法,根据词性特点,将《威尼斯商人》的比拟辞格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三类。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威尼斯商人》比拟辞格的认知特点,总结比拟辞格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各种辞格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以往在对通感格的研究中,对借助比喻的形式而将各种感觉沟通的所谓比喻式通感说得比较多,而与其他辞格兼用的通感格似乎关注不够,如比拟和通感兼用也会产生非常奇妙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开场语中引用辞格的运用具有一定特点。与书面引用辞格相比,节目中的引用更多使用引语、明引、单引。引语来源多为文学作品,明引出现的前后话语形式较为固定,复引的使用形成了多种辞格的套用。引用辞格的运用增加了节目说理的权威性和文学性,提高了节目信息的传递效果,同时也与节目"庄重"的风格相呼应。  相似文献   

11.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提到“思维教学”,似乎就是词语的概念分类、文章的结构分析等等,而且不论小学中学,一律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然而,对于文章阅读中经常遇到的辞格的综合运用的分析,却是视而不见,或者胡乱言之———完全不顾其内部的层次结构和逻辑条理。请看...  相似文献   

12.
《荀子》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对偶的运用更是屡见迭出,且频频与其他辞格综合使用,颇具特色。文章主要从散句中的对偶、判断句中的对偶、对偶与其他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入手,对《荀子》中对偶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贺华 《湖南教育》2005,(23):23-23
汉语辞格的运用形式及材料构成往往反映出很丰富的民间风俗色彩,从总体上表现了辞格与民俗之间的联系。具体到每一种辞格,其与民俗的亲疏程度又有所不同,大致有这么三种情形。首先是辞格的运用形式、选材角度都与相应民俗的要求一致,而从这些民俗活动中,又可以分析出此类辞格的原型。比如民间盛行的对联,就是由对偶方式构成的一种特殊文体,对偶在音节、结构、字数、意义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联中得到最严格的遵守;民间春联、婚丧联、风景名胜地楹联和广泛流传、不胜枚举的“对对子”的故事,都说明群众对这一形式的喜爱。析字、镶嵌、藏词等…  相似文献   

14.
对偶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朵奇葩,唐代边塞诗中大量运用了对偶辞格,以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为研究对象,对唐代边塞诗的对偶辞格进行考察,分析唐代边塞诗中对偶的分类、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同异修辞格在各种文学形式,特别是新闻评论、杂文等议论性文体和影视作品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辞格,对于指导人们的修辞实践、发挥好该辞格积极的修辞作用、丰富和发展辞格理论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语修辞辞格的运用,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将辞格分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将汉英辞格进行对照比较,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修辞的了解从而降低教学的难度。选用好的例句,还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修辞赏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辞格大类划分的难题,探讨了以辞格的作用或效果为标准,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为标准,以语言要素为标准,多元标准和以辞格特定结构为标准等五种辞格划分标准,认为辞格分类的重点是要弄清个体辞格的实质,发掘辞格之间的异同,找出一个理想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犬量广告警句实例入手,对当前广告用语中较多采用的修辞方法作了分类和比较。文中介绍了几种新的修辞方法。文章还论及辞格的综合运用,从逻辑层次的角度区分了辞格的兼用,套用和杂糅。要避免过分讲究修辞方式,破坏语言习惯和规范的倾向;应该在保证语言纯洁的前提下,犬力提倡利用修辞手段创造出更多精美的广告警句。  相似文献   

19.
成语的修辞     
成语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是富有表现力的最精炼、最简洁的一种语言形式。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与它本身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分不开的。成语的修辞手法,概括起来,可分为辞格的运用和语音的利用两方面。一、辞格的运用:辞格最常用的是比喻。比喻运用最早。自古迄今,歌谣、谚语、诗、词赋、曲、文,无论抒情、叙事或议论,无不广泛运用比喻,因此,成语里的比喻也最多。《汉语成语小辞典》第三次修订本共收成语三千○十三,其中比喻格的就有七百五多条,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前人对汉语移就辞格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界定、分类、语义特征、心理基础和美学价值等方面,很少从认知角度来解析移就辞格,故笔者试图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和关联理论对汉语移就辞格做出相关阐释和论证。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移就构式是词汇之间语义压制的结果,且具有不可推导性;构式不仅存在于词汇层面还存在于句法层面;认知语境是影响汉语移就辞格使用的主要因子,移就辞格和其他话语表达结构都包含着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