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尊敬的张先生、各位嘉宾、各位师友:今天很荣幸参加《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的发行仪式。这里,我要向张先生表达崇高的敬意,祝贺张先生九十华诞,祝福张先生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祝愿张先生能够在新时代为中华文化复兴、为中国学术事业发展发挥更大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同时,也非常感谢张先生二十多年来对我的教诲和指导。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特出的人物。他们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思维敏锐,见识卓越,能够准确  相似文献   

2.
张金岭先生的专《晚宋时期财政危机研究》于2001年6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晚宋研究成果,较早的有张荫麟先生《南宋亡国史补》以及全汉升先生《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晚宋史研究述开始增多,张先生在本书绪言中已有  相似文献   

3.
<正>张正明先生是我国楚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我与张先生虽未曾谋面,但先生却是我十分崇敬的一位学者。这里,我想以几个片段说说张先生与湖北大学楚文化研究的关系。湖北大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有着楚文化研究的基本人员与研究力量,这与张先生的关心、扶持分不开。张先生与湖北大学分别从事楚语言研究、楚国货币研究、楚史及楚国风俗史研究的刘先枚教授、黄德馨教授、宋公文教授均有交往,对湖北大学楚文化研究给予关心、  相似文献   

4.
正时入寒冬,西安冷气逼人,而西北大学多功能会议中心室内却春意盎然。《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新书发布及座谈会在此举行,我作为出版方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代表,和责任编辑一道参加了新书的此次活动。张岂之先生是中国著名思想史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在多年治学、育人、担任大学校长的岁月里,与他培养的研究生、同事和学界朋友有长达几十年的书信往来。去年夏天,因张先生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书稿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普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陈玉京,1990级思想所硕士研究生,是张岂之先生亲自带的最后一个硕士生弟子。今年是张先生九十大寿,看到先生精神矍铄,英姿不减当年,我们做弟子的感到由衷高兴。说来也巧,今天是《书信选》的发行座谈会,我和张先生、各位同门的亲缘正是从一封信开始的。记得是1989年三月份的一天,我在西安某军校读大三,在同学(我和他是爱好哲学的同伴,他早就听说了张先生的大名)的怂恿下,壮着胆子给当时的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先生写了一封古文体书信,表示仰  相似文献   

6.
正张先生好!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各位同门,各位学友,大家好!拜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新出的《张岂之教授论学书信选》一书,让我穿越,回到过去,回到学生时代聆听老先生讲课、谈话的种种场景,晏然愉悦,历历在目。结合过去数十年受教于老先生的回忆,学习本书,浮想联翩,感动于心。有一些学习体会,很愿意和大家在这里分享。我1993年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入先生门下,  相似文献   

7.
正尊敬的张岂之先生,各位老师、各位朋友:还记得2016年的夏天(7月30号),在张岂之先生的家里,徐海社长从张先生的手里,郑重地接过书信选的初稿,然后交给我。这场景历历在目。那天我接过书稿,感觉同时接过来的还有一份信任、一份憧憬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转眼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出版了张先生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又出版了这本书信选。看着书信选的样书,我的心里有忐忑,更感到一种欣慰。忐  相似文献   

8.
<正>我个人认为,张正明先生在楚学研究方面所作的开拓有三个标志。第一,张先生写了第一本《楚文化史》,这部书如果仅按出版时间来说是大陆的第一部,但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国内外的第一部。说它是大陆的第一部是因为台湾的学者文崇一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写了一部《楚文化史》,但是由于那个时候海峡两岸音讯不通,文崇一的《楚文化史》并没有在大陆得到传播。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先生的《楚文化史》,从  相似文献   

9.
四川联合大学教授卿希泰讲话今天,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暨儒、释、道三个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了,我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也很广泛。传统文化当中,儒、释、道是最核心的,内容很丰富,它们对于研究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14,(10):29-30
“很美的一部作品,无论是服装还是音乐都很难得一见。很有幸能欣赏到这一部作品,希望能在今后有机会看到原版的演出。”——迈克尔·安德森(澳大利亚中学教师)“我很喜爱这部作品,它让我对于中国的作品眼界大开。”——萨拉·卡琳(加拿大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历练     
陶华 《大理文化》2010,(6):46-48
人生其实就是一种历练:经历和磨练。而有什么样的经历,就必然有什么样的磨练,这却是我在无意中悟出的道理。八十年代末,我同时拿到两封入学通知书,一封是当地重点中学的;另一封是烟校的。身处人生十字路口的我,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我国教育家群体中,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位:一位是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再一位是办南开学校的张伯苓先生(今年为张先生诞辰124周年)。关于蔡先生的研究已趋深入,有关资料经过专家整理陆续出版,专题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为数不少;总之蔡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深爱如线     
<正>有的时候我真是很疑我父母之间是否有爱情。为了支付我和哥哥高昂的学费,他们每天辛苦挣钱。书上写的和电视里演的那些浪漫他们点也没有。"我爱你"这三个字对于他们也几乎是奢侈。更不用说情人节给彼此送花了,那是不可能的。爸爸脾气很不好,辛苦的工作又弄得他很疲劳,脾气就愈发坏。天,妈妈在缝被子。我静静地坐在她身旁看着她。过了会儿,我口道:"妈妈,我有个问题想问您。""什么问题?"妈妈回答,手里依旧忙着她的针线。  相似文献   

14.
正暑假时,杰克叔叔把我接到麦肯尔农庄玩耍,这里有一座结满了果子的小果园。麦肯尔农庄附近好玩的东西太多了!巍峨的高山、广阔的草地,还有碧绿清澈的湖水以及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我很喜欢这里。很显然,并不是只有我这样认为,人们都觉得这里很漂亮。每到周末,就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到这里,爬山或者野餐,顺便在杰克叔叔的麦肯尔农庄里逛一圈,并称赞他的果园打理得非常棒。一开始,对于人们的到来,我表示欢迎。毕竟,和不同的人聊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直到有一次,我发现有人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学者都是喜欢书、爱护书的,在我接触的老一辈学者当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见到的一位最爱书的人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因为参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学主持的"西域研究读书班",开始有机会到季先生家里去问学。以后因为先后帮助季先生编辑《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敦煌吐鲁番研究》等书刊,所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季先生在朗润园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请益。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理,我印象里有太多的古老与繁华,一直觉得下关的风很劲很烈;上关的花很香很艳;苍山的雪很美柔很白;洱海的月很软很柔。阳春三月,伴随着明媚的阳光,春天向我们走来,风花雪月迷了所有驻足大理的男男女女,纵然再刚烈的性子也被大理的不尽缱绻化为绕指柔软。于是,我每一年都会与美丽的春天在大理的苍山脚下有个约会——赶一趟三月街。与三月街的相识,源于1984年的那一次演  相似文献   

17.
陈美兰 《大理文化》2022,(3):94-103
1982年,我考入大理师范,学校全称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师范学校.大理师范于1905年建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和合格的中专学历师资人才,促进了大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有特色的中等专业学校.我有缘在大理师范学习、生活两年.于我而言,那两年是我远离家乡独立生活的开始,也是我储备知识,接受教化...  相似文献   

18.
记住阿东     
那是他出事前的一个月--近乎整整的一个月,一位酷似商人的<×书画报>的编辑千里迢迢来到大理组稿.我被通知前往晤见.然而,对于书画,我只是喜爱和爱好而已,是个不入道的外行人.我把我的担心如实地告诉给了编辑大人.他似乎并不以为然,只是一再地声称"只要出面组组稿……就有辛苦费".我禁不住也不以为然起来.他谈论版面的事,并拿出样报让我看,平心而论,这张报纸很美也很大气,加上是彩印的,就格外地抢眼.他一再地催我,并再三说,会有好处费的!"……有回扣的."他压低声音很神秘地凑近我说,那神情颇像传授祖传秘方似的.我直率地告诉他:我不适合.不过,我说,我可以推荐给你一个人,他也许会适合于这张报纸.  相似文献   

19.
我对中国共产党最早的认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好像就在我四岁或五岁的时候。给我传播共产党人风采的启蒙者,是一名没读过书,没出过门,汉话却说得十分流畅,口算速度远远胜过生产队会计珠算速度的白族普通  相似文献   

20.
邱澎 《大理文化》2022,(1):41-46
这是一个彰显个性的时代,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自己想展现的"诗与远方"呈现.它们往往是美丽的风景、赏心悦目的花朵、一望无垠的天空、激情澎湃的大海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知是先有"诗与远方"还是先有追求、爱恋、美好.不管怎样,我始终觉得这样的"诗与远方"对于别人而言是能轻而易举得到的,但它却离我很遥远.我的"诗与远方"是夹杂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