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采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优势进行分析,认为惠州市发展海洋经济在珠三角区域内具有地理区位因子、资源因子和社会因子方面的明显优势,表现为较好的地理区位,较高的资源潜力和大项目拉动优势,在区域经济因子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劣势,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海陆经济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枞阳县位于“四市二县”之间的区位劣势明显,处于经济“破碎带”和“漏斗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后。县域经济发展中区位优势显现,区位经济开始形成,区位因子是枞阳县过去经济贫困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区位因子作用的双重性和持续性将成为枞阳县五大经济区域核心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方向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46-53
川南四市的产业发展各有优势和劣势,且同构化发展趋势明显。川南经济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四市应找准自身在川南城市群中的位置,利用比较优势和特色去发展产业和经济,并且通过合理分工、互补和协作,共同实现错位发展。川南四市各市的产业可考虑错位发展:在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各市结合资源和优势去做大做强;对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积极搞好承接和配套;对有共同优势的产业,加强协作、互惠共赢,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因子模型对泉州工业产业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泉州传统行业总量规模大,但经济效益的优势正在消退;新兴行业规模较小,经济效益的优势尚不突出.泉州的产业集群仍处在初级阶段,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规划发展好三大产业集群.在不久的将来,代表泉州经济的将不再是单个企业,而是若干强大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5.
选择职业有许多影响因素,从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角度入手,通过决策分析方法讨论个体劳动者理性择业的影响因素,以部分量化非经济因素的方法与经济因素比较,指出非经济的因素是进行择业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残疾大学生传统经济救助机制的分析,指出其救助理念滞后、救助目标偏低、救助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强调非经济救助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非经济救助以"发展型"为目标,指向全体残疾大学生,救助形式不拘一格,非经济救助的这些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经济救助的不足。同时指出做好非经济救助的建议:政府应加强非经济救助管理机制建设;高校和中介机构应鼓励组建互助组织;给予志愿者培训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法律、宗教、伦理、文化、心理、制度及教育等非经济因素既可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又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大部分非经济因素对民族经济发展往往起制约作用。本文从文化、人口素质与教育、思想观念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研究进行讨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经济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闽台五缘相连,石化产业区际转移合力有利于福建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区际产业转移力入手,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应用SWOT量化分析法对影响闽台石化产业转移对接的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福建省在争取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过程中应采取SO发展策略。福建省应对内继续提升产业承接拉力,对外加强对台招商引资力度,把握海西建设和闽台石化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尽力争取承接台湾石化产业转移并发展壮大,在未来闽台跨海石化产业整合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9.
林纸一体化是资源型产业体系,国内外林纸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比较优势发展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它启示我们:内陆地区发展资源型经济要有资源优势,要有同质的强势产业拉动,要有政策扶持,要维持可持续发展,要具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的视野看汉中绿色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重环保、关注人的长远生存环境,关心人与自然、人与人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汉中发展绿色产业具有充分利用汉中资源禀赋的优势、突破绿色壁垒比较贸易优势和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后发展优势。因此开发绿色产业,促进汉中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站在当今世界经济的潮头来审视、重塑汉中经济,站在经济发展趋势和未来的角度构建汉中经济发展运行的新轨道。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只有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才是合理的。根据对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政策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推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消除,转化不可实现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决定非经济因素的发展与完善,非经济因素的发展与完善则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非经济因素在营口开发区建设中对经济因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发挥非经济因素的促进作用需要提高对非经济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育文化事业的整体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民族旅游开发中非经济制约因素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社会事实。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代的民族旅游开发,往往是由有经济势力的个人或集团所主持,他们从事开发的目的在于尽快地获取经济利润。这样一来,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只能从短期的、范围有限的目标着眼,即使是由于非经济因素制约而造成了经营的失败,他们只会追究经济或操作技术上的原因,很少注意长远而普遍的非经济制约因素的存在。而旅游是一项综合产业,因而开发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经济问题,非经济因素的干扰更其关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研究经济问题,还得充分研究非经济因素的制约问题,从中找出合理的对策,使民族旅游开发勃发生机。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实践中,汕头这种集群的产业组织及其空间形态呈现出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在发挥地区优势、完成资本积累,进而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汕头产业集群的现状,准确认识汕头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而把握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据此提出如何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使用四因素结构偏离份额法对日照市产业结构进行剖析发现,日照市经济产业整体上具有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势,三次产业均受益于山东省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趋势。其中,第一、二产业均处于结构比较劣势,而第三产业则具有明显的结构比较优势;在产业竞争力、纯竞争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方面,第一、三产业均处于比较劣势,而第二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三次产业的集聚程度均较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而言,只有第二产业具备比较优势,而第一、三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日照市应注重产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多功能新型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论非经济因素对欠发达地区中等职教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在欠发达地区急需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而中等职业教育又发展不力的现状,指出了仅从经济因素上考虑,是不能很好地解释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文章提出了非经济因素的概念,并对非经济因素如何影响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了初步的讨论。文章认为非经济因素影响人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决策,进而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既要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是大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大连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发展县域经济要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应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突出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升产业特色,从而获取差别利益。  相似文献   

18.
依据赤峰区位优势,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赤峰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经济.与东北经济区和华北经济区建立合理地域分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矿业经济、能源经济、医药经济、旅游经济等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9.
资源产业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性产业。区域资源产业往往存在着物耗和能耗大、产业结构单一、自我积累和自我创新发展能力差、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因而有必要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改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观为自然资源的竞争优势观和和谐观,实施科技先导与转型升级、空间整合与资源安全、纵深利用与接续产业、限量开发与资源产业生态建设等资源产业发展战略,以使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系统和资源产业能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部开发与东部开发在体制环境、区位优势、市场条件、环境约束、非经济因素干扰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次西部大开发。一是走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济开发之路;二是把西部开发放到环境保护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中去;三是把社会发展放在经济开放的首位;四是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