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把从古希腊以来发展到现在的非理性观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先验的非理性观、宗教的非理性观、人本主义的非理性观。作者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非理性观是不断进化发展的,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人本主义非理性观是对宗教非理性观和先验的非理性观的扬弃  相似文献   

2.
非理性是人的一种精神现象,对非理性的研究,人们习惯于站在理想甚至理性主义的立场上,把理性与非理性对立起来,把非理性与非理性主义混为一谈;把非理性局限于认识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认识方式;理性与非理性不是简单地谁决定谁的问题,对非理性研究的理性化的合法性是值得深思的。只有从理性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认识非理性。  相似文献   

3.
理性是以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认知;非理性是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因素。西方哲学对理性、非理性及其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总的说来,其本质仍然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才能对理性和非理性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论非理性因素的个体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果说我国理论界对“理性”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那么对“非理性”问题的研究则刚刚起步,“非理性”几乎还是一块亟待开垦的精神处女地。不过,近些年来,我国理论界就直觉、灵感、情感和意志等这样一些“非理性”因素进行了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和文艺学上的初步探索,这对于我国长期忌讳和忽视“非理性”问题的研究作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起农民工非理性讨薪事件的观察和研究后认为,农民工非理性讨薪的越轨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敌视情绪,而敌视情绪则是由“社会剥夺感”所造成。基于越轨、敌视与社会剥夺的关系分析,对消除农民工非理性讨薪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它们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在于:理性与非理性(情感、欲望、意志等)对人来说谁更重要。它们发生冲突的症结在于各执一端,没有强调理性和非理性作为人的精神固有属性和谐共存的一面,而是把理性与非理性作为生命内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非理性心理描写是劳伦斯的独创,文章论述了劳伦斯小说中的非理性心理描写的特点,表现形式,非理性所包含的内容,非理性心理活动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与非哲学学科的“非理性”概念的比较中,概括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理性”概念。本文将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理性”概念概括为与理性相对应的哲学范围,认为它是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特定方面,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并能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非条理化、非规范化、非逻辑化、非程序化、非秩序化的社会意识或社会精神现象。在对非理性作出本质规定的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论述了非理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非理性因素是现实的人必然具备的属性,非理性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不容忽视的内容;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非理性教育却一直未得到重视;我们应适时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加强非理性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0.
理性非理性各有自己的正负功能,它们是一把双刃剑。人的本性是理性非理性的和合,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要透视理性和非理性的矛盾功能,发挥理性和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克服各自的局限性。尊重人之“本”、发挥人之“本”、满足人之“本”。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股重要思潮;是在贬抑理性的斗争中不斯发展的。本文试将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时期非理性观、以宗教信仰为特征的非理性观、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存在务发展尽管有其缺陷,但它的合理性、建设性却是不容忽视的。从一定程度上说,非理性主义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一种概要。  相似文献   

12.
认识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是特指在思维活动或认识过程中出现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及通过非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情感、直觉、灵感、信仰、意志、习惯等要素。在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一起,共同构成人类认识的完整形式。本文将以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生作用的根源、方式以及非理性因素同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分析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发生作用的根源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其深刻根源的。这一根源就是潜意识。从最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非理性的发生有其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人脑的复杂结构和左右半球的分工是非理性产生的物质条件,大脑的活动周期对非理性的发生有重大影响。本文着重考察了直觉型和情感型非理性因素的发生过程,指出:问题的提出——现象的呈现——认识组块参照——认识产生,是直觉发生的心理机制;情境——认识和评估——态度——机体变化——情绪和信念,是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发生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生活方式与艺术创作,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性”内容,体现了个体与社会分裂、理性与非理性分裂的“现代性”症候。李白通过张扬非理性的、来自于本能的激情,力图摆脱现实生活对生命的压抑。实现对人生虚无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5.
论非理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整的教育应是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统一体,它们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两种教育范型。作为完整的人所独有的属性,理性与非理性也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而在科学主义理念支配下的教育却往往桎桔子理性目的,漠视非理性及其教育,致使人的发展异化,丧失了主体的独特性。因此,将非理性及非理性教育纳人塑造完整的人这一视野进行考察和辨析,同时,严格地界定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理性主义教育与非理性主义教育,是构筑以完整的人的培养和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旨趣的教育发展模式所必须的,也是时代精神向现代教育提出的要求。非理性主义教育建立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基础之上,予当代教育以重大影响。其负面影响是过于夸大了情意等非理性心理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它与理性主义教育在人的本质观、精神现象本质、认识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对峙,各执一端,失于偏颇。因而,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整合,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非理性是人们对现代派文学的误解。从现代派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上看,突破了传统的形式,表现出非理性特点,但从对生活本质的揭示上看,现代派文学是以更深刻、更新潮的理性哲学面目出现的,所以,从根本上看,现代派文学乃是一种理性文学。  相似文献   

17.
学校非理性管理是时代的发展和对人的主体意识研究的产物。它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符合教师的心态和劳动特点。学校领导要重视非理性管理的探索,重视对教师情感、心态的管理和校长形象的感召,挖掘教师的潜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论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系的视角,探讨优良非理性因素的地位和意义。强调优良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指出培养优良非理性因素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非理性观的历史发展,把从古希腊以来发展到现在的非理性观划分为三种类型,试图揭示出非理性观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本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非理性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大量非理性现象主要是市场经济本身的非理性色彩和市场行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不可避免所至,并与我国社会转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