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非理性观的历史发展,把从古希腊以来发展到现在的非理性观划分为三种类型,试图揭示出非理性观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新德育观是在不断总结和借鉴理性德育观和非理性德育观的理论基础和长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德育观,它在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式、德育评价诸方面都有创新。  相似文献   

3.
对中古文学生命主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然而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的,文学的生命主题,也有其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从先秦到唐代文学的生命主题经历了非理性生命现占主导地位,生存意识的自觉,追求人的生命价值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辩证的否定观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每个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到否定,然后从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辩证否定观是当前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哲学基础和内在动力。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发挥辩证的否定观的选择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功能,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文化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主、客体分离、对立的思维模式及由此形成的西方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确立了西方美学“美真同一”的基本观念,并使得对真实的注重与强调成为西方文学基本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社会主、客体的尖锐冲突,使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发起对传统理性的攻击,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真实观的哲学基础。现代主义将真实归结为主观精神对现实之荒谬、丑恶的感受,将对真实的追求导向非理性,表现了对西方现实更彻底的否定和更激烈的抗议。但它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相似文献   

6.
非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一股重要思潮;是在贬抑理性的斗争中不斯发展的。本文试将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时期非理性观、以宗教信仰为特征的非理性观、以人本主义为特征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存在务发展尽管有其缺陷,但它的合理性、建设性却是不容忽视的。从一定程度上说,非理性主义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一种概要。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形态:感性人本主义教育、理性人本主义教育、非理性人本主义教育,后二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二者显然可以在人本主义──关心人、弘扬人性的基础上融合起来,这即是注重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然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在以往的教育还是在目前的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  相似文献   

9.
批判课程观是非理性思维模式下的课程思想。尽管它能展现生活意义、理解与体验的价值等富有人性意味的主题,但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发展局限。而理性主义课程观尽管因其工具性和极权性遭到猛烈的攻击和批判,但其难以替代的贡献和优越性也决定了它在历史舞台的一席之地。事实上,理性与非理性不管是在理论建设中,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天然的张力,保持这种张力是课程理解和改革中重要的科学、辩证的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0.
对中西传统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当前我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应当倡导理性的人本主义,即崇尚科学理性才是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理性与非理性是精神活动中的两翼。理性以客体对象为思想内容,非理性以主体需要为思想内容。理性受外在制约,非理性却要内在地超越外在制约。理性并不弃绝非理性,非理性也不否拒理性,非理性启动理性,理性牵制非理性。否定人欲,不是唯物史观,否定天理,将使人陷于盲动。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行至今,其影响是深远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或质疑。而是耐心倾听并探寻学生答案背后的真实想法与思考过程,出现了课堂提问“答案多样化”现象。从人本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及教学文化研究的视角来探析这一现象,对于重新审视教学观和学生观、焕发课堂教学新活力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行至今,其影响是深远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或质疑。而是耐心倾听并探寻学生答案背后的真实想法与思考过程,出现了课堂提问“答案多样化”现象。从人本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观以及教学文化研究的视角来探析这一现象,对于重新审视教学观和学生观、焕发课堂教学新活力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与狂热的宗教情绪、狭隘的民族意识、心理失衡、复仇本能、盲目的群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有关。强化非理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可以在心理根源上消除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课程观的哲学一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培养“自我实现的人”是人本主义课程观的核心,课程应当有益于实现人的“完满人性”是其课程观的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弊端使人本主义课程观受到一些教育学研究者的青睐并影响到课程改革方案的取向,人本主义课程观中一些有用的东西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的生命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他们对生命整体性的把握上。教学是对生命价值的寻找,教学要对非理性的欲望、需要给予特有的尊重。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开发智力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满足和提升学生需要层次的过程。人本主义关注体验在教学中的价值,强调自我经验在学习与教学中的意义。人本主义的生命教学观也表达在对教学目标、学习观等的具体论述之中。但人本主义所坚持的仍然是一种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因此它仍然需要在师生之间制造一个中心,无法将师生看成平等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理性"作为世界之源,凭借自身的自觉性、追求普遍性、可预期性以及稳定性等特征得到了众多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青睐,由此研究者们纷纷提出大学需遵循"洛守理性"的原则.针对我国现代大学的实用理性主义倾向日益严重,提出重塑大学理性对大学的发展进行了及时的纠偏.然而中国的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要继承大学的传统理性活动,而且需在发展中融入本土的非理性特点,发挥出中国大学的本土特色.为了完善大学理念的理论体系,引导中国大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倡以西方科学理性和本土以和为贵非理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指导中国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杀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刻了解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对同学关系、恋爱关系等事件的非理性认知促使他们形成非理性信念,使得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抑郁和挫折感,从而否定自己的存在价值,走向自杀.  相似文献   

19.
论教育活动中的非理性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中既存在理性因素,也存在非理性因素。但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主要关注的是主体的理性方面,而对非理性却很少顾及,甚至“视而不见”,即使有少数人顾及到非理性因素.也大多把它与理性因素对立起来,在教育活动中加以排斥、否定。我们应科学、合理地界定非理性概念,准确、完整地剖析教育活动中非理性的表征,正确认识教育需要、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信念、教育潜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高度重视教育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激活了人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力量在人的素质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应注重加强对欲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