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超级连接的时代,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博物馆更应该创新连接公众的方法。北京奥运博物馆"我的运动日记"展览在进行展示评估与观众研究中,运用博物馆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时代新公众的特点,探索博物馆拥抱新公众的展陈新理念,为研究新时期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经历了公共化与社会化的洗礼后,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需求变得迫切,博物馆为此作出了持续的努力。随着博物馆化领域的扩张,博物馆物与博物馆类型极大地丰富起来,博物馆与社会连接范域也随之拓展。常设展厅的出现与展览类型的多样化,为博物馆与社会的连接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升展览阐释质量无疑是实现博物馆与社会连接更具实质性的方面,这一方面依靠对物的研究所获取的更系统与深入的信息,另一方面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助力。博物馆物研究过程中对外部形象与内部信息进行了图像化与符号化采集,通过数字化手段,得以搭乘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通道,从而使非场馆、非实体的传播更加广泛与高速,极大推动了博物馆融入这个超级连接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伊始,科技引领的全球沟通革命不仅让人际交流变得多样与复杂,而且深刻影响了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展示手段和参观体验等方面的实践。与此同时,超级连接不仅限于科技带来的全新感受,传统意义上游离于博物馆之外的社区(共同体)依然是博物馆应该关照的"新公众"。建立博物馆与社区(共同体)之间连接的具体实践是多样的。新方法远不是博物馆为了宣传力和能见度而落实的行动,而是机构使命和价值驱动的内在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互联网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融合的今天,博物馆也融入了超级连接的潮流。数字博物馆、博物馆微博、博物馆微信等新媒介联系了更多的公众,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博物馆出现了新公众,而是公众在超级连接作用下,在原先的客观性、广泛性、可变性、多样性基础上呈现两个新特征,即可测性和互动性。与此同时,博物馆公众的定义也进一步拓展,是指能够花费一定时间通过媒介去关注、思考、谈论、著述博物馆的人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以往的文物类电视节目,2017年底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的《国家宝藏》激起大众,尤其是年轻族群,热议国宝及参观博物馆的高潮。其原因在于传播内容和形式上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在博物馆文物与社会大众之间建立了亲密联系。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方式,博物馆要与新公众建立"超级连接",《国家宝藏》的策略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广西高校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研和文献研究,对建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新时代高校博物馆特色建设和创新发展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并对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结合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出现,提出高校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建议。高校博物馆应利用后发优势,运用数字化新方法,用特色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新思维,错位互补新策略,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结合"超级连接"新维度,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发挥新功能,探索高校博物馆走上一条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智慧博物馆概念的提出,指引着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再到智慧博物馆,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博物馆实现了从"物、人"二元关系到"物、数字、人"静态单向二元信息传递,再到"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关系的转变。这其中,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新型信息技术功不可没。文章以移动互联网作为切入点,分析移动互联技术在智慧博物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博物馆价值再认识 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只表现在博物馆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方面,更表现在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及相应的政策导向上,其中最突出的是制定和执行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激发了公众走进博物馆的热情,也对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要素,必然要同其它机构产生关系。商业机构受博物馆的影响,创造出与现实疏离的空间,是为"博物馆化";而当这些机构反过来影响博物馆时,也就开始了"化博物馆"的历程。"化博物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超级大展"走进了博物馆;其次,博物馆接受品牌合作,商业机构进驻博物馆;再次,博物馆运用商业模式进行自我营销。博物馆在与商业机构的相互影响中保持着自己的活力。博物馆在顺应时代的同时必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方可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埃利亚斯的"圈内人-圈外人关系"理论为考察博物馆空间的社会歧视和博物馆的社会生成提供了重要依据。首先,他的视角阐释了博物馆与现代化依存性带来的特殊情感结构之间的关系,其次,埃利亚斯在研究欧洲上层阶级的过程中强调十九世纪国家内部不同有产层级并存的现象。这就解释了欧洲国家博物馆的初始性特征,因为博物馆出现于王朝统治精英们与向上流动的资产阶级"外来者"的连接区域;第三,文献证据表明,博物馆是中产阶级吸收和转化宫廷习俗同时又歧视贵族阶级和工人阶级生活方式的地方,最后,埃利亚斯完善了"圈内人—圈外人"关系的动态发展模型,他强调其"复杂的复调"是解释对他人进行歧视的权力之关键。博物馆在"圈内人-圈外人关系"界面上展演这种复调,这可以说是博物馆最根本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广播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本质就是一次与受众之间"社交关系"的重新构建。湖南电台通过"广播+互联网+N"的方式,尝试建立与听众之间更紧密的社交关系:声音IP的跨界连接;大型活动的超级连接;公益服务的情感连接;互动制造的爆款连接。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儿童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也是该事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纵观美国儿童博物馆百余年来的发展史,本文将其概括为四个阶段:"衍生与草创"期、"平缓与过渡"期、"再定义"期以及"全面大发展"期。在交代这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及重要历史事件之后,本文还简略地概述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儿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情况。最后,本文提出世界儿童博物馆发展的如下启示:在举办定位上,强调和社区的融合,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在布展环境上,强调儿童的亲身操作与体验。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的辅助与延伸,在青少年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博物馆教育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表现,提出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的博物馆教育课程才更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文章以初中七年级部分历史课为例,使用"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对博物馆教育课程进行了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二十世纪是西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众多博物馆学理念与思想迸发的时代。1971年,法国博物馆学家雨果·德·瓦兰(Hugues De Varine)率先提出了"生态博物馆"这一名词。时至今日,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已经历了近五十年,并在英国、瑞典、加拿大和中国等地生根发展。作为新博物馆运动的产物,生态博物馆不仅是一种博物馆新形式,更是不同于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类型研究是分析博物馆特征并区别归类的研究工作。博物馆类型研究有助于对博物馆共性特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将博物馆置于广泛的知识、社会、文化语境中定义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历史发展视角,讨论博物馆类型的发展形成及分类标准,分析博物馆类型的"分类层阶"模式和"网络节点"模式。作者基于"博物馆业务知识框架+观众认知模式"复合标准,讨论了艺术类、自然类、科技类和历史类博物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出版博物馆已经在"十二五"计划中立项,并将在"十三五"计划中完成,这是我国出版业和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项大工程。文章在回顾世界博物馆起源和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出版博物馆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中关于中国出版博物馆立项的缘起、定位、内容以及职能特点,并结合对美国30余家各类博物馆的实地考察,对我国出版博物馆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博物馆界早已经将"博物馆与文化景观""博物馆与自然遗产""博物馆与旅游"等命题提出来思考和探究。2018年,我国行政机构调整使得文化与旅游合并为一个部门,"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在文化旅游界的关键词。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遗产一直是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命题,博物馆作为"文化的中枢"更要积极发挥其当下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从意识、理论、实践中去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中国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超级连接的主题下,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时代在互联科技的带动下不断飞速发展,而在这种个人时间被急速压缩的情况下,健康成为了社会公众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饱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的状态。然而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似乎每个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焦虑、孤独、抑郁、丧失、身体伤痛……面对这样的普遍问题,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博物馆,以其特殊的多媒介环境和众多文物及艺术品而成为提供疗愈的最佳场所,它在提供放松、反思、健康教育的新功能下,与艺术治疗、触摸等新方法相结合,吸引潜在的"新"观众,探索其创造个人价值及提供心灵安放之所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如何呈现博物馆文化综合体及其转化模式的方法,并提出未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不仅是对自身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和独特性文化的深度挖掘提炼、整合和再创造,更需围绕"以物为重,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和"博物馆生活"趋势下构建文化产品的文创策略,引导广大民众可以用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表征"和"社区"问题是当下博物馆学领域的两个热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博物馆学界有三次递进关系分明的学术会议均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这三次会议从展览表征、社区多样性以及全球化下的新挑战等角度不断深入,展现了西方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脉络和已有突破。尽管如此,从这三次会议的成果来看,在跳脱博物馆本位的立场、更细致地理解社区内部多样性以及实现对博物馆内外关系的整合等问题上,仍有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