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今年,广西玉林市中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一切皆有可能”。近7万篇考场作文中,语言缺乏文采的现象相当普遍。要使语言文采飞扬,可从以下方面去追求:一、疏密相间,注重描写一篇叙事性文章,要想写得感人,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描写,能使各种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出  相似文献   

2.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3.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游记散文。全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因此 ,此文被誉为古代游记散文的奇葩之一。每每读来 ,感叹不已 ,仔细品味 ,其味无穷。而研究其写作妙点 ,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一个“乐”字串文文章中的一个“乐”字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围绕这一主线 ,首先破题道出全文主旨 ;即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接着补叙一笔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突出文章主题 ;然后 ,作者又将“山水之乐”稍稍展开 ,描写山中…  相似文献   

4.
《水》是一篇洋溢着灵动之美的散文,文章中有“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冲凉”的场景。描写细腻传神,耐人寻味。教学中,我试图抓住其中的“矛盾”引领学生潜心涵泳,悉心探究。学生通过“水多与水少.水流快与水流慢”的讨论对话,不仅感悟了文中孩子们盼水、梦水和惜水如金、爱水如命的主题,而且领略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写希腊奥林匹亚的游记。整篇文章论说部分占了大半篇幅,但读起来却毫无学究气,议论、叙述、描写等手法交错,议论时侃侃而谈,观点鲜明但颇具锋芒;叙述时生动传神,描写时有声有色,看似轻描淡写而实质上举重若轻。文章第二自然段,首句是发自内心的议论:“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接着是一段夹叙述类描写,使读者对奥林匹亚的概貌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文势如行云流水,叙述语言优雅而不卖弄;“密树森森”、“清溪浅浅”等描写,使读者对密林、清溪有了形象化的印象。文章中有多种修饰手法的运用,用“苍老”修饰巨石,…  相似文献   

6.
肖像描写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衣着等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传神的描写的方法。成功的肖像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作品的主题,收到画龙点睛、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正是所谓“一形一貌,见真性情”。唯其如此,古往今来,无数文章大师都十分重视人物的肖像描写。肖像描写的笔法千姿百态,这里略谈四种描写艺术:  一、逆笔美古人对行文的要求是“崇曲忌直”,肖像描写同样如此,不能做简单的直线运动,应求形象含蓄,富有情趣。不少名家妙手在描写人物肖像时,巧用逆笔,启发读者深思,造成感情上的…  相似文献   

7.
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做到“传神”、“传美”这两个目的。目前出版的书刊中,在古汉诗英译文里出现一些不足之处:1.用词不当;2.误解原意;3.不能传神;4.失却美感;5.以散文译诗。一些诗经过改译,可以达到“传神”、“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译诗就是用不同的语言移植诗中的意境,并做到“传神”、“传美”这两个目的。目前出版的书刊中,在古汉诗英译文里出现一些不足之处:1.用词不当;2.误解原意;3.不能传神;4.失却美感;5.以散文译诗。一些诗经过改译,可以达到“传神”、“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金瓶梅》人物塑造的模糊美:(一)肖像描写多是“略貌传神”让读者去“意会妙悟”;(二)用人物性格表象的多样化、复杂性合成性格的完整性;(三)借事件因果联系的扑朔迷离铺设一条模糊过渡带使读者去想象再创造;(四)借用不同人物互相抵牾品评去表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0.
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写人,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通常,我们可以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抓住人物的特点,并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等写出人物的特点。写一篇作文,试着通过记一两件事把你熟悉的一个人写出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语文社版)提示:写人的文章关键在于“形象丰满”。要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现人物深刻的思想感情、丰富的精神世界,使人物从纸上站起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做到外貌与内心统一。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一篇作文是否成功,是否吸引人,是否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在于作文中传神的描写。传神的描写技巧很多,比如进行细节的刻画,发挥联想和想象等等,其中做好三个转化至关重要,而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笔者将重点谈谈这三个转化。一.化抽象为具体有些描写内容很抽象,如听觉、味觉等感受到  相似文献   

12.
循思路读《族行家树》文/李竺蔓《旅行家树》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状物散文,文章的思路是:描写旅行家树的外形美→描写旅行家树的内在美→作者的联想。教学时应紧扣讴歌旅行家树“造福于人”这一中心,顺应文章的思路,设计教学步骤。一、感情朗读,了解旅行家树的外形美。...  相似文献   

13.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待时代背景等,给人物活动提供舞台。1.对比分明的自然环境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笔墨不多,但景物特征鲜明,简洁传神,颇具匠心。文章一开始便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  相似文献   

14.
关于《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向来就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游戏之作,主要表现作者以游山玩水的闲逸生活为乐,内容不足取,不过在艺术方面仍有成就,“然条达迅快,如肺腑中流出,自是好文章。”有人则认为“也有《题醉翁亭》诗中所描写的玩赏山水之  相似文献   

15.
《醉翁亭记》是一篇具有一定政治内容的山水游记,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游山玩水的风月文章。欧阳修贬官滁州时,政绩较为显著,又时值丰年,因此作者寄情于山水,沉湎于醉、乐之中,借此来解除内心的愁绪。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一个“乐”字,通过围绕醉翁亭活动的人物。体现出一个“醉”字,但醉和乐又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合成一个整体。以酒取乐,这是人们生活中至今未变的风尚。醉和乐的紧密结合,不但构成了这篇散文的描写主旨。  相似文献   

16.
美的瞬间     
从生活中找“米”1.家家有“米”(写作材料)。在家中找“米”,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2.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彩云,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苏教版)提示:这两道题的写作均须立足生活中的细微感触,将生活中的美点、趣点、感点一展笔下。生活中有太多“美的瞬间”,或许是妈妈的一个微笑,或许是朋友的一声鼓励,或许是班级活动的一张照片……我们就要试图抓住这一个个镜头或闪念,让它成为文章的亮点。写作时必须重视场面描写,以小见…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效果是不同的,换言之,一篇优秀的文章肯定在语言表现手法上具有独到之处,那么有哪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呢?1.泛灵生情,描写生动情自生华丽是一种美,质朴也是一种美,关键在于贴近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情思,而"情思"是文采之源,其中"泛灵"是生情的方式之一。所谓的"泛灵"就是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赋予万物以人的心理、情  相似文献   

18.
正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是一篇寓深刻时代主题于细致场面描写的情景交融的散文。笔者反复品读以后,发现课文特色体现在"三美",即语言美、旋律美和意蕴美。一、语言美:呈现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形式《灰椋鸟》一文极讲究炼字,使用准确传神的动词,注重以修辞入文,呈现出清新、活泼、流畅的语言风格。1.准确传神的动词。"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这一自然段不仅从视觉上展示灰椋鸟飞入刺槐林速度缓慢,动作优美齐的  相似文献   

19.
《“兄弟便是朱德”》(第十册)是一篇记叙人物的优秀范文。细细品味,感到文章构思巧妙,含义深刻。教学时,应紧紧围绕“怎样写人”这个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课文,从中学习读写方法。一、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人物的崇高品质。学生在其他课文中,已学过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例如外貌、语言、心理和行为描写,但这些描写偏重于对某一方面进行描述。而本课则是从职业  相似文献   

20.
《威尼斯》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欧游杂记》,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朱自清早期散文,被人们赞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浦江清:《朱自清先生传略》)。无论是描写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还是描写清华园里的月色荷塘,无论是描写梅雨潭的“醉人的绿”、“奇异的绿”,还是描写从寒冬中刚刚苏醒的盎然春意,蓬勃生机,各篇无不观察精细入微,结构严谨缜密,文字朴实传神。三十年代以后写的《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