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基因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已被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危险因素,因此吸引了众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对肥胖及体重控制机理的研究,从94年底到现在的三年时间里,完成了克隆肥胖基因,阐明肥胖蛋白的结构、克隆肥胖蛋白受体的基因并部分阐明其受体后的机制,使肥胖研究跨入分子时代,为人类从根本上控制体重、提高健康水平,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综述这几个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幼儿单纯性肥胖正成为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防止肥胖,能达到不使孩子过胖而又健康的目的。我园通过对肥胖儿童管理有效策略的研究发现,激发肥胖儿童运动的兴趣,鼓励肥胖儿童真正地"动"起来,可以有效地控制肥胖儿童的体重。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幼儿童在家"动"起来家长配合程度是肥胖儿童体重成功控制的关键。我们争取家长的配合,调整了对肥胖儿童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筛选在六种与肥胖相关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共同的肥胖基因,阐明肥胖在疾病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为预防及治疗肥胖相关的一系列疾病提供参考。创新点:首次分析了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共同的肥胖基因,为解释肥胖与疾病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疾病及肥胖数据库中获得与疾病和肥胖相关的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中心基因分析,筛选中心基因;对疾病与肥胖数据库中的重叠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基因本体)功能富集,获得在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共同的基因本体功能集群。结论:通过分析初步推测六种与肥胖相关疾病中的31个中心基因中包括17个肥胖基因,每种疾病与肥胖的重叠基因具有一些相同的基因本体功能集群。  相似文献   

4.
张鹏  张春桃 《考试周刊》2008,(48):237-238
近年来,肥胖在我国城市学生群体中蔓延,我国许多城市的学生营养问题防治重点已从营养不良向肥胖、超重转移。肥胖与一系列的疾病或健康有关,尤其是少儿肥胖,所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很多。因此,本文对运动与营养对身体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防治肥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儿童肥胖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对儿童期肥胖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适当的治疗,儿童就可能在青少年时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甚至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2009年,我园开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强化体育运动等方法对19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干预,结果显示,19名肥胖儿童的身体状况都得到了改善:18名中度肥胖儿童通过饮食和体育锻炼,达到了正常标准,1名重度肥胖儿童身体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变为中度肥胖。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肥胖是指青少年身体里脂肪过多蓄积造成体重超标准的现象。一般体重超标10%为超重,超20%为轻度肥胖,超30%为中度肥胖,超50%为重度肥胖。个别青少年因骨骼坚硬、肌肉发达而超重不算肥胖。肥胖青少年常常一活动就感到心慌气短,甚至由于氧耗量和心输出量增加,出现头晕、头痛和血压增高等现象。造成青春期肥胖的主要原因为:一是遗传及内分泌紊乱;二是体力活动不足;第三是摄入的热量超过了自身消耗热量。青少年防治青春期肥胖要注意以下五点:第一,要对肥胖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之懂得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肌体的危害,掌握肥胖防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儿童单纯性肥胖人数不断增加,已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学龄前儿童是肥胖发生的敏感期,应将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放在学龄前期。作者对某幼儿园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发现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长。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家庭生活方式和育儿观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正在不断增长,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在对独立学院学生体查中发现,如今独立学院肥胖学生已经占据了在校学生的15%。青少年肥胖比例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卫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肥胖少年的肥胖原因进行解析,对控制青少年肥胖和减重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当今 ,肥胖已成为我国城市儿童的一个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肥胖大学生也在逐年增加。调查发现 ,肥胖大学生及体型较胖的大学生占入校后体育达标不及格学生的大多数。本文对高校肥胖大学生的运动减肥及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黄卫国 《考试周刊》2012,(89):156-157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目的与主要任务。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乐趣,还可以安全地提高身体健康素质。一、体重过重的现象及其原因体重过重,通常又称为肥胖.肥胖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两种。病理性肥胖又分为内分泌性肥胖、下丘脑性肥胖、遗传性肥胖和药物性肥胖等。病理性肥胖在根除相应病患后,肥胖会自然消退。单纯性肥胖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1.
张英华  张秋英 《考试周刊》2011,(48):203-204
肥胖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大学生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它不仅极大程度地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肥胖的原因,为大学生肥胖原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雯 《少年世界》2010,(2):43-46
儿童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儿童肥胖按病因可分为两类:单纯性和继发性肥胖,约95%~97%的肥胖儿童属于前者。高热量、高能量的食物摄取,低水平的体力活动习惯以及频繁的静式生活行为等环境因素是导致幼儿单纯性肥胖流行增加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了通过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和心理行为干预对肥胖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超重和肥胖学生在学校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超重和肥胖成了他们健康成长中的障碍,如何提高这部分人群的身心健康是增强我国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前提。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运动均衡营养辅以行为矫正来对超重和肥胖女生进行干预,预防超重向肥胖转化和对既成肥胖的女生进行运动与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4.
吕圣君  王玉坤 《考试周刊》2009,(41):149-14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中的肥胖率也在不断上升。肥胖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不便和疾病,因而宣传肥胖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预防肥胖的措施和治疗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重点分析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女大学生肥胖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体重超过该儿童年龄标准的20%,即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首都儿童研究所调查了北京市8920名儿童,肥胖儿童占3.3%,与美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致相似。肥胖并不是健康,相反3岁以下肥  相似文献   

16.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进行干预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从干预理论、干预的内容及措施、干预的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丽水学院肥胖大学生对体育课厌学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肥胖大学生中,有34.3%的学生存在厌学体育课的现象;肥胖大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影响到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肥胖大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是没有身体对抗、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项目;影响肥胖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活动不便、害怕出丑、身体素质差等.  相似文献   

18.
何荣新 《课外阅读》2011,(8):133-133
首先,引导肥胖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身体肥胖的害处;其次,走访学生家长,寻找学生肥胖的原因,恳请家长密切关注和配合肥胖学生减肥;再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肥胖学生减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肥胖易感基因,探讨基因对肥胖形成的影响以及肥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及其他公共数据库对肥胖相关基因进行检索,根据基因分子功能的不同,筛选出直接调控脂代谢的肥胖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筛选出与肥胖相关的基因总共233个,根据不同功能分类,直接参与脂肪的生成与分解的基因有11个,其余的基因在不同的组织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对肥胖进行调控.结论:肥胖是由多基因调控形成的,并没有发现肥胖是由单个基因突变造成的,有些基因与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肥胖的发生,而有些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适应影响着肥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中学生肥胖现象和主要原因进行剖析,并依据《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要求,采用个别化课程、行为纠正、饮食控制、自我调节等策略对肥胖学生进行科学干预.经过科学干预,肥胖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肥胖学生的健康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学校教育真正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