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纳西族学生学习普通话比较困难。作者就纳西族学生学习普通话作一教学研究,以提高普通话的教学水平,使纳西族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2.
试论纳西族白石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西族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白石崇拜现象;纳西族的白石崇拜与纳西族的东神崇拜和色神崇拜紧密相连;纳西族的白石崇拜主要根源在于纳西族对白石的崇拜,玉龙雪山在纳西族白色崇拜转化为白石崇拜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历史悠远,人文荟萃。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且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的非物质是其生生不息的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是纳西族人民繁衍发展的根脉。她是纳西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是民族精神的发生器,纳西族文明的起点;她滋养了纳西族多元的传统文化,是纳西文明不竭的源泉。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而且是纳西族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纳西族居住在祖国西南金沙江上游两岸的地区,人口约三十万。纳西族的名称,旧籍作“麽些”,是他称,名从其主,以自称“纳西”为正。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纳西族。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58):194-196
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是当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以深厚的精神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相貌,描绘了整个纳西族的人文历史和纳西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本文从云南纳西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丽江纳西族文化如何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索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关于纳西族族称中"纳"表什么意义的问题,学术界向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纳西族的历史渊源、纳西族人的风俗习惯、纳西族宗教史三方面论述"纳西"之"纳"表黑"义,"纳西"可释为"黑族".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     
这首纳西族民歌《月亮姆姆》饱含深情。77岁高龄的肖汝(lu)莲老妈妈是云南纳西族地区有名的民歌手,是目前当地唯一会唱数十种纳西民歌的老艺人,蜚(倒)声中外的塔城纳西族民歌《栽秧调》就是经她承传至今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问卷对汉族、纳西族和彝族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 :( 1 )3种民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出提高的趋势 ;( 2 )汉族与纳西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整体上具有一致性 ,彝族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元认知意识水平呈现出优于汉族和纳西族的趋势。基于此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中外学对纳西族的社会历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学们通过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纳西族的源流及历史发展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一批纳西族学如方国瑜、和志武、周汝诚及郭大烈等,都发表了各自的代表作。一些西方学如巴克、洛克及顾彼得等,也在长期贸居丽江的基础上出版了各自的专,他们不仅对纳西的社会历史研究作出了贡献,而且还促进了中外学在纳西化研究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改土归流”对纳西族尚武精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朝雍正元年以前涉及纳西族的文字中,都把纳西民族记载成尚武好勇的民族精神,但是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之后的一些史料中记载纳西人"性柔弱"、"生性懦弱"等。本文通过"改土归流"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来探析"改土归流"对纳西族尚武精神的影响,认为"改土归流"使纳西族民族的尚武精神从感性阶段发展到了理性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地区,有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和人类最早用图画文字记录下来的舞乐谱;有独具风格、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和“洞经”古乐;还有历史悠久的东巴文化,这些文化传承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和人类学家的兴趣。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而要了解文化,又必须先了解其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本文从语言学、语法学以及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纳西族学生英语学习的有关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一方面帮助纳西族学生学习掌握英语,另一方面让人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个古老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正>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民族学工作者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泸沽湖畔纳西族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曾编写过四本《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社会及其母权制的调查报告》。并出版了两本专著:一本是詹承绪、王承权、李近春、刘龙初所著的《永宁纳西族  相似文献   

13.
3-6岁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种常见标准颜色片为材料,对130名云南纳西族3-6岁儿童进行了颜色命名研究。结果表明: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纳西族儿童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有一定顺序,即先是黑、白、红,然后是绿、蓝、黄,最后是橙色和紫色。纳西族儿童的颜色命名特点既与认知发展有关,也与纳西族语言和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保存于纳西族中一种多神的宗教——东巴教而得名.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载体,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层次和侧面来认识东巴文化.本文试图从纳西族文化中的灵魂观念这一方面对东巴文化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是聚居在我国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少数民族,以之繁荣的民族文化被学界关注。本文主要利用纳西族的东巴经来讨论唐宋时期丽江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追溯丽江地区纳西族聚落发展的源头。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纳西族许多传统体育活动都植根于其民俗信仰的文化土壤。通过对其民俗信仰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纳西族原始崇拜、原始巫、觋信仰以及东巴教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分析了传统体育在纳西族民俗信仰中的功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规律及保护与传承纳西族传统体育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水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纳西族产生了水崇拜习俗,并在其生活中影响深远.这种习俗的形成不但与纳西族哲学的形成和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还与纳西族的民族心理有关.纳西族的水崇拜习俗表现了纳西族对水的独特审美感受,同时通过对水这种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的感知和审美,表现出对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珍视,最终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一个。作为一个民族,它有其特有的文化和特征,由此而产生许多纳西族特色词。在翻译纳西族相关资料文献时遇到较多纳西族特色词语,笔者尝试运用和合翻译学说、归化和异化等翻译策略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生活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的纳西族世代以盐业为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盐井纳西族文化几乎完全融入了当地的藏族文化中。但是纳西族内心中对自身东巴教信仰的坚持,使得下盐井村虽然在天主教和藏传佛教的包围中仍然保持着社区的认同。盐井纳西族宗教信仰的变迁成了本民族在建构社区认同中的一种鲜明的符号。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云南西北部,有一个美丽神奇如同仙境的地方,那就是27万纳西族同胞的聚居地──丽江。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历经800多年的风雨,至今完好如初,这主要得益于崇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真谛的纳西文化。丽江东靠四川,北依迪庆,南连大理,汉、纳西、藏、白诸种文化在此碰撞交汇到融合,纳西族提倡“天雨流芳”(纳西语意为“快快读书去”),学人之长,在四境强邻的夹缝中自强求存,保存了民族,保存了古城。造就了勤劳智慧的纳西人民,孕育了灿烂深邃的纳西东巴文化。 丽江古城是滇西北有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