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课标中的"理解"和"运用"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道理很浅显,教师都懂,但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学生学习语文时的"理解语言"和"理解运用语言"的现状又为何总是不尽教师的意呢?常常会听教师抱怨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学生不懂得灵活运用……林林总总的抱怨不正是折射着教师在践行语文课标精神时的诸多困惑.本文就以北师大小语教材第五册第十单元的一篇课文《圆圆的沙粒》为例,来谈谈我们应如何从"理解语言"走向"理解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
王敏 《考试周刊》2013,(26):172-172
教师正确认识、关爱、理解、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能逐步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作者从以慈母般的"爱"关爱学生、以朋友般的"真"理解学生、以严父般的"厉"要求学生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徐佳 《英语学习》2021,(1):54-58
理解型问题是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达到这个既定目标,教师需要找到一些有价值、起媒介作用的问题。本文以"逆向设计"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尝试在英语教学单元中寻找并提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好问题,研究寻找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帮助英语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这里所说的三种"思维"即指教材思维、教师思维和学生思维.其中教材思维是指教材对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师思维是指教师教学时对教材思维的理解和认识,学生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对教材思维或教师思维的理解与认识.章建跃博士提出: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这是对教师思维的三层要求.教材思维是冰冷的,如果教师只做一个教书匠,不钻研教材,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硬生生地把冰冷的教材思维不加修饰直截了当地传给学生,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长期以  相似文献   

5.
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课程领域形成了"复原"和"创生"两种不同的教师课程理解取向。复原取向的课程理解强调教师要准确领会课程设计者的原意,而课程理解的创生取向则主张教师基于自身前见对课程意义的生成。其实,客观意义上讲,教师课程理解无绝对的复原,而创生式的教师课程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受制性。因此,我们应客观、辩证地看待两种不同的教师课程理解取向,并且从促进教师自身的前见与课程文本以及学生的体验三者"视域融合"的角度,来建立教师课程理解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6.
<正>"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就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88):30-3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二是学生"潜伏"的情,三是教材"内蕴"的情。无论哪一种"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情感教学,使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地理解文章中蕴涵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只有真正"走进"教材,方能从容地"走出"教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联系生活、反思总结等方式,全面认识教材,充分解读教材,真正理解教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来说,理解算理比掌握计算方法更重要。一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算式、讲故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生说、编故事来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使他们真正懂得算理。  相似文献   

10.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是五河县的教育理念。那该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得好呢?有很多教师把"好"单纯地理解成学习成绩好,甚至理解成"成功"。我个人认为是"进步"。这个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要放弃学生,要抱着这样一个心态:不求生生成功,但求生生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相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知识快慢不同的学生。对学生一定要信得过、放得开,并把这种相信和期望有意无意地通过表情和行为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之产生"激励"效应,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相似文献   

12.
英语阅读课堂的词汇处理,主要指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在文本语境中的含义,从而让学生既能更好地掌握词汇,又能更好地理解英语阅读文本而采取的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阅读前"和"学生阅读中"两大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往往在帮学生解读教材上的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做指导,然后指示学生该怎样怎样做。学生会按教师划的道道写作文,教师依据学生的作文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意"加以修改、打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想,被动地写最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角"。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教学教学,有"教"才有"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二者都很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完全可以从一些角度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关键词,让学生学得"有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上。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极端地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些专家学者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等思想时也存在道德至上的片面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爱的本质内涵做了思索和探讨。认为基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爱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爱,更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爱,只有全面理解教师爱的上述双重内涵,才能真正推动教师工作的优化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状,介绍使学生变阅读理解为"悦"读理解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依托阅读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潘跃青 《考试周刊》2014,(10):73-73
<正>有一句这样的话:让第一道阳光把你的耳朵唤醒。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呀。这里把尊重视为第一道阳光,耳朵比作心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能把这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话用好呢?如何让数学的阳光触及学生的心灵呢?一、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要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首先应从让"学生理解教材"转变为"教材理解学生"。"教材理解学生"就是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呈现形式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使"教材理解学生"还必须让"教师理解教材"。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和完善。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自然就有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只有"教师理解教材"才能使"教材理解学生"。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好"  相似文献   

18.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能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我也经常听到学生私聊时说:"很喜欢×××老师的课,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他很上课搞笑,我们也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学会了知识。"的确,在新课程理念中,具有幽默感、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能"笼络"学生,而严肃、传统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时潮,逐步走向落后或被淘汰的边缘。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的广泛性,决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与引导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任务型阅读教学可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通过任务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阅读过程,理解阅读材料,分析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一、确立阅读目标,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  相似文献   

20.
1.心灵教育。"心灵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谈心,以达到"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具有自我存在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心之居所’"。教师能够平等、深入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因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道德的理解来端正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