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让公众从被动的“被科普”地位转变成主动的“要科普”状态,需要引入把公众作为科学技术的使用者、消费者、利益相关者,以及政策参与者等新的维度,关键是要把公众放在科普工作的中心位置,建立起以公众为中心的科普模式,从而将以往科普从外部注入、要求接受的方式变为需求导引、服务为主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科普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越发广泛、深入、频繁和紧密,在科普领域也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等新提法和新理念.文章综述了科普在国内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科学传播与科普的争论中,作者建议中国科普在国际交流中应直接使用"Kepu"一词取代其它译文,并进一步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下提出新时代科普内涵及科普外延拓展应体现的价值要求,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普,实现科普的价值与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4.
真要说“科学远离了公众”,反驳的理由不会少:一场场科普讲座、一本本科普书刊、一次次社区科普活动似乎都能证明,科学就在公众身边。但另一幅图景不容回避:讲台上的科学家照本宣科,听众或一脸迷茫或昏昏欲睡……科普怎么才能让人打起精神?  相似文献   

5.
英国非政府机构科普工作中的理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国的科普工作中,非政府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科普工作,它们不仅做了大量的具体实践工作,还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思想,其工作中就包含有一些深刻的理论。本文通过分析“公众理解科学”报告以及非政府机构所做的两个相关调查,说明:目前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工作主要是以这样一个理论为基础而开展的,即:这项工作首先需要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4,(12):90-91
虹口科普新干线活动由虹口区科委、科协主办,充分利用上海市科普场馆与科普教育基地拥有的“科普知识密集”、“紧跟科技前沿动态”、“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和“互动学习”的独特资源,以培养公众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意识为重点,结合公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激发公众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以科普为内涵,以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为载体,融合科普教育与寓教于乐为一体,使参与公众充分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为其改进运营策略、提升传播力提供建议。【方法】以《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2020年)》入选期刊为例,从环境、技巧、内容、互动4个层面出发,利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其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fsQCA方法探索其呈现良好传播效果的驱动机制。【结果】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受多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内容和互动因素产生核心影响,环境和技巧因素产生边缘影响。科普期刊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存在环境优先型、策略导向型、综合驱动型3种驱动机制。【结论】为提升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应当发挥环境优势,优化平台建设;树立营销观念,完善发布策略;坚持知识引领,创新内容输出;维护用户关系,注重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8.
科普宣传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责。当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从云南公众科学素养偏低的实际出发,新闻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科普宣传,对提高我省公众科学素养,实现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相约名人堂”,世博会期间50住院士将在公众参与馆,高端、权威、全方位解读世博科技;“青少年玩世博”,设计青少年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传授世博会上所展现的科技发展、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上海科普网开设“院士看世博”专栏,及时发布世博场馆看点……新年伊始,上海市科协2010年科普工作思路出台,一张围绕服务上海世博会、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培育上海城市精神的科普“路线图”展现在众人面前。  相似文献   

10.
《科协论坛》2007,(5):22-23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长年累月地活跃在广阔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利用科普大篷车面向各族公众,通过技术培训、创办科普示范基地、举办群众性科普展教活动等方式,开展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传播工作,被称为“科普轻骑兵”、“流动的科技馆”。他们就是我国西部地区各科协近年来成立的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这里介绍的是获得全国“2006年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的5支科普工作队中的3支科普工作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上海浦东新区“科技世博、低碳发展”网上主题活动圆满闭幕。该项活动以“我与世博有个约定”为口号,倡导低碳发展生活理念,包括世博知识竞赛和科技世博数码大赛两项主要内容。活动在浦东科普网上启动以来,短短3个月,共有3万多名社区市民、在校学生注册参加活动,共钲集照片、视频、动漫、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公众消防科普教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研了我国以及发达国家目前所实施的主要的公众消防科普教育措施以及我国城市公众消防科普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公众消防科普教育措施在制定原则理念、相关法律、组织和监督机制以及措施实施方式上存在的差别。研究了公众通过接受消防科普教育提高自身消防安全素质过程中所需要的用于催化和促进教育效果和素质形成的教育技术理论。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公众消防科普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科普报告团是全区科普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长期以来在全区的科普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普报告团推行“公众点菜,专家掌勺”的“菜单式”科普讲座,更是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帮助许多农民掌握了大量实用技术,有利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1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向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医疗卫生、教育等机构应当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中国健康科普作品创作与传播专家共识》指出,要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医疗全流程、贯穿“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科普教育体系,全方位保障公众健康。因此,该文从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必要性、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作用、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目的、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条件以及医学院校健康科普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医学院校实施健康科普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09,(2):98-99
科普作为一项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工作,有4个基本的要素,分别是科普主体、科普内容、科普媒介和科普对象。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对科普的这4个基本要素都有许多新的认识。针对当前我国社区(农村)科普工作中这4个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关节点,应当考虑加强“四化”建设,即科普主体职业化、科普内容生活化、科普媒介多元化、科普对象中心化。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14,(8):64-64
中国科普研究所是直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中国唯一中央级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机构,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挂靠单位。中国科普研究所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科学传播对象、内容、渠道及机制等理论研究,科普政策研究,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监测和分析,科普效果评估,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理论研究,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外科技传播研究,国内外科普作品和作家研究等。详细信息请登陆http://www.crsp.org.cn/查询。  相似文献   

17.
陈刚 《内江科技》2013,(10):145-145
<正>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方式向普通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科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科学技术普  相似文献   

18.
李聪颖 《百科知识》2022,(30):35-36
<正>伴随着大数据技术向各个领域的进一步渗透,科普工作可以从主体形式、资源分配、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科普知识传播等方面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创新。大数据技术凭借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容量大、数据差异性智能分析及数据动态传播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当前科普工作的效率,加强科普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创新科普工作面向大众传播的导向思路,使科普工作在公众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更强,有利于加强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高科普知识信息的传播效率。因此,科普工作者应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与科普工作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莫愁 《发明与革新》2013,(12):25-25
精心搭配的营养餐,如果色香味不招人爱,即使父母讲上一大堆科学道理,孩子也不会津津有味地吃。科普也是如此。再正确、再前沿的科学知识,如果佐以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的形式,公众就不会买账。而这正是目前转基因技术所面临的困局:民意抵抗。过去转基因科学界很少认真思索科普的"色香味",将它归结于"中国公众科学素养低  相似文献   

20.
王姝力 《科协论坛》2011,(11):46-48
科普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