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一、讲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在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实验演示不同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1.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我在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演示实验不同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具有化学键的类型不同。”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接受知识普遍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一、讲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  相似文献   

4.
徐国强 《中国教师》2006,(11):44-45
思路就是思维的线索,对于材料来说具有纲的作用,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化学课堂中教师的讲课思路、教材的编写思路、问题的解决思路等有关思路的教学值得我们关注。一、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我在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时,…  相似文献   

5.
许多数学老师常常反映,学生能听懂课,就是不会解题.这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方面.平心而论,一个学生只会听课,不会解题,教师应该负首要责任.一方面是教师讲课时不注意观察课堂,只顾自己口若悬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流露出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迷惘,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发现,因而只能是囫囵吞枣地接受知识,在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相似文献   

6.
精心设计的教学主线能有序、有效的揭示出小学英语PEP知识脉络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严谨的课堂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构建起高效的课堂教学。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整合相关联的知识点,设计出一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主线。在这条科学的教学主线的引领下,教师能够更有效地落实自己的教学计划,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让"主线"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老师错误地认为上课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课就行了,吴忠豪教授曾经说:"我们的听课是坐在教室后面,看教师怎样讲课,到日本听课,听课教师站在教室前面,看学生怎样学习。"这其实体现的是两种教学理念的不同,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唱主角,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导学生阅读时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列出一节课的知识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从中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学习《化学平衡》一课,首先列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两个基本概念(化学  相似文献   

9.
郭成伟 《成才之路》2011,(25):28-28
一、引导学生阅读时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 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列出一节课的知识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从中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学习《化学平衡》一节课,首先列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两个基本概念(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  相似文献   

10.
李永红 《地理教育》2014,(7):102-102
一、“内修”——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巧 1.“内修”之一:促使学生爱学、乐学 (1)深备教材、学生、教法.教师应对课标、教材了如指掌,所谓“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记得刚参加工作,由于对教材不熟悉,又不善于向学生解释知识点,讲课基本采用“教教材”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曾到一所重点学校听课,授课教师教学设计思路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效果很好.经验不足的我,照搬照抄运用到自己课堂上,整节课自己唱独角戏,学生学习积极性未调动起来.所以,课前应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正> 按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大体过程是:首先,教师依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设计出一条能将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串连起来的复习主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主线所涉及的知识点去发挥和联想,将高中生物和生理卫生中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网络。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授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到实益,还得靠教师的善于应用." 教学案例 在准备丹阳市活力课堂教学比武课《市场配置资源》时,面对教材,笔者发现其内容多,而且体系编排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形成.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按照课本体系和知识的呈现方式按部就班讲授,至少要两课时,而且知识点散乱,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3.
同课异构强调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把控与教学方法的设计,主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照不同教师对同一课时内容的不同处理与教学实施策略,优化拓展教师教学思路,凸显教师个性化教学,重构课堂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效率.在人教版教材"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这一节第一课时"水的电离"中,两名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余心爱  薛文黎 《天中学刊》2001,16(2):121-121
启导探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并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启导探究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导探究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启导探究法的应用(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讲课时 ,要不断给学生设置探究知识的情境 ,针对知识点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层层剖析 ,得出结论 ,同时提高了思维能力 .如讲气体交换时提出 ,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空气中相比哪个高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 ,教师可提…  相似文献   

15.
"电解质"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属于概念原理知识的教学。从教材的体系看,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建立电离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微观离子角度认识水溶液中的电解质,发展了学生的微粒观,帮助学生形成用微观实质解释宏观现象的化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教材对知识点的编排会根据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及知识积累的要求,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侧重与要求.这样的编排从学生发展过程视野上来分析,关注到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但是,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如不能从过程视野整体思考每一知识点的教学,就会将教材知识编排的割裂变为学生认识的割裂.  相似文献   

17.
"电解质溶液"是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离、离子反应和勒夏特列原理又是"电解质溶液"领域的核心概念.介绍了"电解质溶液"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研究思路,为教师进行科学教学设计,开展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学电解质教学实际,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电解质溶液三大平衡"等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结合高考考试要求,就电解质溶液教学中补充讲解"质子平衡"方程的必要性做分析.提出电解质溶液教学的注意点: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全面解读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切忌要求过高过急,克服随意扩展延伸,用大量练习代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弊病.  相似文献   

19.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1.有效预习可以更好地消除听课过程中的"绊脚石"。通过有效预习,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场所,教师应努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但要达到"形散而神聚",这就需要有效地构建课堂教学主线,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一、课堂教学主线的含义教学主线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首尾的一条明晰的学习线索。这条线索不仅能串起整个课堂的知识点,还能连接课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