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正元 《江苏教育》2014,(11):23-24
<正>"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学校规章制度的总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推进新建学校的文化建  相似文献   

2.
李万忠 《甘肃教育》2014,(17):17-17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最重要的生命特征。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品位之所以存在差异,实质就是学校文化的差异。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优质学校无一不是具有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的工作,现就这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构想。第一,用精神文化引领发展。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引导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校整合关键是学校文化的整合,而学校文化的整合不是"并和"、"调和",而是"再造"。文化的"再造"必须要有核心价值的统领,也就是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确立是一个理想与现实、传统与时代交织、理性思辨的过程,既要立足学校传统,也要符合当下的学校实境要求,更要契合教育本质要求。在核心价值的指引下,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品牌建设和价值追求,最终在学校快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办学的品牌化和特色化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从人类价值意识构建系统来看,文化具有"人化"和"化人"的功能,其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对人具有支配作用,被称为"文化支配法则"。大学精神文化设计的目标就是遵循"文化支配法则",明确一所学校的主导价值取向和学校的价值体系,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为大学,其主要价值观念体系的内容至少包括三部分,即明确表达的社会理想,清晰的发展目标,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共同价值观念的条件下,构建起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强大精神基石,这个精神基石就是现代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5.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1.大学精神和校风、学风的养成 大学文化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也是影响和指导大学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事关学校的发展品味和育人的价值取向.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在短短四年的创办历程中,充分挖掘学校的地域历史文化,围绕传承东渡文化、弘扬东渡精神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科学创新学校的课程文化,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7.
钱伟 《林区教学》2010,(11):74-75
以珠海和风中学为个案,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和风中学以"和"的精神为核心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和"的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并进一步解释了"和"的精神的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入地阐释了"和"这一传统精神文化观念对于建设现代学校文化的要求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学校规章制度的总和.体现着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品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土壤,它的每一个成员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尤其推进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是这所学校教育事业的血脉和灵魂。"关爱至上"是一轻工业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中职示范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意,在于创建办学特色,推动文化传统,创建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讲的"大学精神"是指大学在办学的历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而校风、学风正是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的外在表现。大学精神反映了学校独有的价值取向,呈现了大学的品格。大学精神也是指导大学行为的基本信念、基本准则。大学的领导应该有体现创新精神的办学思路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培养创新性人才来讲,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1.
《天津教育》2020,(4):F0002-F0002
一、价值引领,塑心立德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认真梳理35年来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精神与文化,构建了"合力教育"价值体系:一是凝练学校精神。在"关爱生命、关注成长"办学理念引领下,"爱我附小、拼搏进取、合力育人、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已成为全体师生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价值取向。二是彰显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陈罡 《中国教师》2014,(11):46-47
<正>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是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建于1958年,现为一校三区办学。近年来,学校逐渐确立了"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明确将"博雅精神、儿童世界"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树立了"博雅精神、英才少年"的育人目标,努力以文化建设为路径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众多优秀学校的办学实践证明,强大的学校文化力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是学校发展之魂。那么,什么是文化力呢?通过对学校文化定义的梳理,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氛围和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发展形成的,是以办学理念为核心形成的学校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学校发展的本质是文化的发展,深厚而优良的办学传统积淀在学校的文化中,承载着唤醒师生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使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师生获得幸福,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孕育出高品质的教育,高品质的教育可以实现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塑造学校的文化品格,不断提炼教育的核心价值,潜移默化地融入制度文化、课堂文化和师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5.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一、"海洋文化"特色建设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以核心价值为主导的学校精神、风气、制度、行为和环境等要素的集合体,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中教育观念、办学品位和特色追求的积累与总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学校不是封闭的,总会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而学校特色就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体现.因此,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地域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刘步宏 《教育》2015,(10):4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精神世界,让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师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熏陶。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注重精神文化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落实"教育以人为本"首先,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要素之一。其次,学校精神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反应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9.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12,(Z1):30-31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是贯穿在学校全体成员与每项活动中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的象征。《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因此,校训不仅反映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而且也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各种集体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校训体现着全体师生的信念,也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点、历史积淀和价值追求等办学思想的核心,它不仅具有训育和教化功能,而且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独特文化作用。丰富"行以至诚"校训的内涵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精神和灵魂。校训的文化意义在于推动不断地创新,以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作用去育人。静态和动态是校训文化意义的两种存在形式。从静态的意义来看。通过校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构建学  相似文献   

20.
<正>丹阳市第六中学创建于1996年,建校三年,学校跨入江苏省重点高中行列,建校十年,学校跻身于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行列,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四星级高中之一。近年来,学校坚持渗透"独特的办学思想——觉悟文化",坚持探索"独特的教育模式——自主教育",坚持发扬"独特的教育风格——自主发展",促进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同步提升。觉悟文化——凝聚六中精神。坚持"觉悟"核心办学理念,通过"自觉自悟",建立学校原创性价值,走内涵发展道路,培植了以"觉悟文化"为引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