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巍  党兴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157-162
从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这两个技术创新能力子系统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构建其耦合关系模型,并对以D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嵌入能力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以D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中度协调耦合状态,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知识视角下技术创新网络伙伴选择方式仿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晓燕  单晓红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156-159,166
知识是技术创新网络中传递的关键资源,不同的伙伴选择方式会对网络内知识的扩散和网络结构造成不同的影响。借助多主体仿真的方法,以知识学习、知识创新为切入点,分析以资源互补性、社会资本丰裕程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不同的伙伴选择方式构建的技术创新网络在网络结构、网络内知识分布、节点间关系与网络绩效上的差异,为技术创新网络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贾卫峰  党兴华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50-1757
技术创新网络的扩张与核心企业的成长相互促进,相互决定,形成了复杂的共生演化关系。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必须在各个层次上构建网络,维护多层交互作用,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从企业间关系耦合的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形成过程,提出技术创新网络中各结点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是一种相互间的知识协同。研究发现,企业间技术交流的过程就是企业间知识匹配——知识流动——知识控制的过程,而技术创新网络中的企业结点也是通过这三种状态,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影响到与其他结点的知识协同,并最终成长为核心企业。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是制造企业核心能力系统中两个重要内容。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在企业知识资产的作用下,通过共有的知识基础、共有的知识载体以及两者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彼此间联系。从"投入-产出"角度分别构建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系数法"可计算出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为企业评价和调控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针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的现象,深入分析了影响知识流耦合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假设,据此构建了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的理论模型。选择我国201家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耦合度、组织环境、知识传递方式和知识节点特性与知识流耦合效率正相关,知识特性与知识流耦合效率负相关,其中组织环境对知识流耦合效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目前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关于二者耦合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复杂耦合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系统,确定高端装备制造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耦合度测度模型,最后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都是目前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关于二者耦合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复杂耦合机制的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测评要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二者耦合度测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研究从实证角度证明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耦合度测度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知识视角下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模型,分析不同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对节点数量、创新绩效、网络知识量和共享知识量的影响。验证技术创新网络具有生命周期的演化特征,创新能力虽然能够提升创新绩效但是不能改变生命周期,只有通过调节学习能力才能够防止网络早衰。  相似文献   

9.
曹兴  马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1):165-174
通过分析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机制,构建了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双重双向形成模型。运用仿真方法动态模拟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及其节点动态演进的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依赖于企业间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生命周期特性;在网络形成发展期知识状态增速最大并趋于饱和;在网络形成稳定期具有无标度特性,呈现“多核心”网络结构;新兴技术企业扩大知识转移的频率和范围,加速提升企业知识状态,是成为网络核心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郭燕子  武忠 《情报杂志》2012,31(6):139-143
在产业技术创新络中,以企业为主导的核心网络与以科研机构为主导的辅助网络之间存在知识捕食关系.通过分析网络间关系,发现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获得两个网络间长期有效的合作.利用分析种群间捕食关系的Lotka-Volterra模型研究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得出网络间知识创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网络与辅助网络间知识创造过程以达到知识开发与知识利用平衡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知识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72-78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环状:核心是知识创新系统。从内到外依次为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基础与管理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国际接轨。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组成系统和网络。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既存在源与流的关系,也存在着技术创新同样可以生产新知识,引发又一轮新的知识创新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成为大势所趋。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多元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外部资源,但关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仍然缺乏,且现有研究往往忽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不同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可能产生的差异性影响。文章融合社会网络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依据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合作创新网络,采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负二项回归法,从个体网络视角分析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权变因素与内在机制,检验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知识基础深度正向调节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企业知识基础宽度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企业知识基础深度对创新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通过吸收能力的中介实现。研究结论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科研人员摄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知识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因此,不论信息如何变化,科研人员需要抓住知识基因的进化过程(科技创新路径)寻找有价值知识,极大提高知识利用效率。[方法/过程]在前期充分辨析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基础上,根据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特征将科技文献知识基因分为通用知识基因与特定知识基因两种类型。提出利用知识基因表征科技创新路径的节点,根据知识流动的特点,将科技创新路径划分为基于知识基因扩散与知识基因流动的科技创新路径。通过计算知识基因之间遗传或变异的关系,嫁接引用路径构建出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并通过知识基因间的连线实现可视化表达。[结果/结论]通过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实验证明,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能够从科技文献核心知识价值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直观地展示出科技创新发展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缺口及其弥补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缺口弥补的过程。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缺口的寻找与确定出发,在对不同类型知识缺口的弥补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中知识缺口弥补的动态权变策略选择,并进一步从知识战略安全性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缺口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鉴于以往研究中专利引文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知识基因这种特殊知识单元,从知识内容流动的视角,定量研究从科学到技术的知识传播机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案例,识别技术领域的知识基因和专利引用的5个关键基础学科,研究各学科与技术领域的知识关系。通过构建知识基因的传播级联网络模型,对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专利科学引文,知识基因流动能够揭示从各学科到技术领域的更加真实的知识传播关系;知识基因的短期影响力水平与来源学科有关;知识基因从科学到技术的跨领域传播受到马太效应影响;受异质性知识组合效应的影响,跨领域知识基因在传播网络规模、寿命、影响力及创新“催化”能力方面优于技术领域一般知识基因,后者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则更快。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知识转化规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创新预测、基础学科布局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在技术上表现为知识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需要通过外部知识获取与整合以实现技术创新。集成创新的过程受到知识属性及网络结构影响,本文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装备制造企业集成创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属性既能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也能通过网络关系间接影响技术创新;网络环境对技术创新有直接正向作用,网络联系强度则是通过网络环境对创新绩效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茜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97-1407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科技人才流动成为创新资源跨界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路径影响知识的流转,进而对创新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深入探究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形成机理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以往研究对人才流动路径的解释囿于微观心理和宏观市场/制度两个层面,本研究从网络中观层面研究了科技人才的流动路径,探讨了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对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影响。采用多案例扎根分析,对通信行业5名科技人才样本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才的流动存在知识路径和社会路径。其中,知识路径包含了知识关联性路径和专业化路径,关联性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间的关联性,影响力来自于匹配效应、网络效应和增值效应;专业化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模块化所导致的知识专业性,影响力来自于学习曲线效应、声誉效应和转换成本效应。社会路径则包含了社会联系性路径和认知一致性路径,社会联系性路径源于社会联系对科技人才流动的牵引作用,强联系和弱联系分别起到了为科技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和多样性的人—职信息的作用;认知一致性路径源于知识互动所需要的共同认知框架,影响力来自于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专业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8.
郭彬  杨振中 《现代情报》2016,36(10):164-170
本文以2010-2014年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开发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以“科技创新”作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共收集445篇文献。通过应用文献同被引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科技创新前沿的文章进行了描述及研究,揭示了这5年科技创新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合作模式,产品绩效的影响因素和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科技创新商业化,创新战略的选择,开放式创新下的知识管理,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对创新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Because the innovation level of enterprise clusters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is generally low,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ubjects. We research,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connection states between nod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knowledge symbiosis or knowledge spillover ability of the entire innovation network, lear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ns in the neural network and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various nodes in innovation network. We then determine the knowledge association mechanism and transmission relationship, and then analyze the trigger conditions of fus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flow under this condition,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or practical research. Second, we built a model of the knowledge transfer connection that will be used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and select a path of knowledge transfer.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multi-agent innovation, we analyzed the incentive 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constructed th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alyzed the mutual transfe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innovation nodes, and analyze the simulation innovation network through certain examples. The knowledge fusion process in China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level of the regional multi-agent innovation network. From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network from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ba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in knowledge flow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knowledge exchange under social networks, and neural network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symbiosis or knowledge spillover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exploring the incentive 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transfer throughout the primary parts innovation process, optimizing the degree of connection o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main agents, optimizing the knowledge exchange relationship from one node in the innovation network to another and improv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the regional mesh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level.  相似文献   

20.
跨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机制研究是全球创新系统领域的新探索。本文采用国际贸易数据构建跨国技术流动网络,运用哈肯模型建立网络系统演化方程,并以跨国技术流动网络节点TOP20国家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节点的技术创新能力是跨国技术流动网络演化的关键变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网络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