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植改编中国传统乐曲是中国钢琴音乐的一大典型类别,而知名作曲家陈培勋的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蕴藏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民族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融合的典范。本文以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卖杂货》作为研究对象,对广东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发展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钢琴曲创作走过了艰难探索的道路。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钢琴作曲家们就意识到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必须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建国后的前 17年是欣欣向荣的创作高峰期,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限制了中国钢琴曲创作的发展,当时只能以“样板戏”旋律改编为钢琴曲;改革开放后中国钢琴曲创作迅猛发展,逐渐形成崭新的中国风格的多元化格局,中国钢琴曲的创作才真正走向世界,融入当代国际文化的潮流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也是越来越频繁,将一些钢琴作品进行改编或者创作一些具有中国特设的钢琴曲,对我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是十分有帮助的。王建中是我国钢琴曲改编创作的领军人物,创作出了大量的钢琴作品,而且他的钢琴改编曲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文主要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以及演奏特殊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钢琴是作为西方乐器流传到中国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作曲家开始将中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从而产生了中国钢琴作品。而中国的钢琴作品在创作方面大都是以改编的形式出现的,诸如:将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进而使得中国钢琴改编作品呈现出中国话的特点,即:民族化、中国审美标准等等,推动了钢琴在中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钢琴曲《梅花三弄》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钢琴改编曲。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别从创作背景、音乐织体、形象塑造以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钢琴曲《梅花三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为钢琴作品,是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融合过程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努力,由此先后产生了一大批由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创作的钢琴曲目。其中被民族器乐化了的钢琴音乐语言,是此类改编钢琴曲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本文将从钢琴曲《夕阳箫鼓》民族化的演奏技巧出发,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其演奏的艺术特色与独特的弹奏技巧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的音乐发展史来说,将传统音乐作为素材来源,对其进行改编后得到的钢琴曲,对于我国钢琴曲的创作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古曲改编的钢琴曲中不仅有着来自古老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独特韵味,更是体现出来西洋乐器中钢琴独特地表现力。改编以后的钢琴曲,不仅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特色,其更是体现了丰富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已逐步呈现创作风格多元化、音乐内容多样化的可喜。在百花齐放的中国钢琴音乐艺苑中.根据古曲移植改编的中国钢琴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创作题材上形成了一大典型的类别。正是其源于传统这条亘古不息的河流,因而许多根据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改编曲深受人民喜爱,部分作品更是经受了长期的钢琴演奏艺术实践的考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精品。  相似文献   

9.
钢琴曲《夕阳箫鼓》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在20世纪80年代对传统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不仅保留了原曲中的传统审美,也通过钢琴重新演绎了古曲中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真正实现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文章便结合笔者对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理解,对其创作特征与演奏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叶朝晖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3-124
本文从民间音调改编与创作的早期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中,揭示了民间音乐对中国钢琴曲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钢琴曲<平湖秋月>是一部移植改编的中国作品,以全曲为研究对象,对各个部分的意境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如何运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来进行演绎,淋漓尽致地诠释出中国传统音乐所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12.
《二泉映月》原是阿炳(华彦钧)所创作的二胡独奏曲,由储望华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将其改编为钢琴曲。该曲在原作基础上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精华,又有所发展创新。本文从此曲的源流及创作背景出发,通过对它的改编和演奏风格的分析,旨在探索今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改琴改编曲的取材大多源自于中国的传统民俗音乐和民间歌曲等,在我国的钢琴曲演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钢琴曲《百鸟朝凤》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并且从其结构上充分展现了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演奏模式。文章将通过对《百鸟朝凤》钢琴曲音乐结构的分析,展现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独特风采。  相似文献   

14.
皮欢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5):116-123
储望华的钢琴独奏改编曲《中国民歌七首》,选取了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及戏曲音乐为题材进行钢琴改编创作。这七首钢琴曲颇具中国民族风格,代表了中国民族神韵。本文将从音色的视觉出发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作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学报》2020,(3):81-84
钢琴是西方音乐的主要角色,主要以多声思维创作为主。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音乐更强调单向思维延伸,鼓励音乐作曲家在充分吸收本土民族音乐文化营养,准确把握民族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创作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打造出更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高品质音乐。对中国钢琴改编音乐的民族风格进行相应的探索和分析将有助于中国钢琴改编音乐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琦  孙烁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225-225,227
中国钢琴民歌改编曲是钢琴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完美结合,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中国固有民歌的民族意蕴,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深厚内涵。在文试图对改编曲从发展现状、民族特色、艺术创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充分展示民歌改编曲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吴琼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1):79-80,102
中国钢琴音乐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作曲家们将民歌或民间乐曲改编成钢琴曲。黎英海先生根据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通过钢琴对古筝、扬琴、箫等民族乐器的成功模仿,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幅景色秀丽、色彩柔美、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其浓郁的中国风格是该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拟从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入手,主要对该作品的中国风格问题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作曲家们将他们对以中国传统作品的理解,将民族音乐作品改编成为钢琴曲,更好地传播了民族音乐文化.本文拟对民族钢琴作品《百鸟朝风》的独特“弹奏风韵”进行解析,以期民族钢琴作品《百鸟朝凤》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陈培勋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粤曲《旱天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无数欣赏者与演奏者,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以这首钢琴曲为研究对象,从乐曲标题入手,结合钢琴曲的艺术特色,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乐曲创作中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钢琴作曲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技法碰撞与融合,彰显了民族的时代性。张朝的《滇南山谣三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将彝族传统音乐特征在钢琴组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此以《滇南山谣三首》为小品,对钢琴曲中所体现的彝族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全面解析,了解其"中西合并"的创新性,为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诠释与表达提供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