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官司”,即因传媒发表新闻作品而产生名誉权纠纷的诉讼案件,近年多了起来。原告总是新闻作品中涉及(主要是批评或有其他贬低等评价的)的当事人,被告是作者和发表作品的传媒机构。从目前情况看,原告胜诉居多,但也有一些经法院调查证明新闻属实而宣告原告败诉的。如北京信远斋诉《北京晚报》案,廖福志诉《厦门日报》案(见本刊今年第3期),何增荣诉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案(见本刊今年第5期),陆永富等诉上海《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5,(6)
堵住抄、炒新闻者的路贾春太在1995年2月15日的《生活文摘》报和1995年4月22日的《大同科技报》上,分别发表了同样的一篇通讯。其内容、段落、文字完全相同,作者、标题却完全不同。《生活文摘》的作者为毛书,标题为《偶然小事牵出大案来》;《大同科技报...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有很多科技类媒体,影响较大的比如《大众科技报》、《中国国家地理》、《北京科技报》、《农业科技报》等,而其他类别的媒体对科技新闻的报道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一篇《“首尾”之战场外音》引发了一场新闻官司,同时也引起新闻界关于“客观报道”的争论。上海《新闻记者》1998年第6期贾亦凡、顾向东《“羊城疑案”谁与评说》一文提出对“客观报道”的看法;四川《新闻界》1998年第5期发表程天敏教授《也谈“客观报道”兼舆论监督》对此观点提出异议。1999年《新闻记者》开辟“客观报道讨论”专栏。而谈及客观报道,又会牵涉到新闻倾向性的问题。1998年—1999年四川《新闻界》发表数篇文章讨论“新闻倾向性”问题。读过这些文章,感觉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5.
对虚假新闻信息扰乱舆论环境的现象,笔者关注已久。仅在本刊的"报人评报"专栏中,就先后发表了《新闻的迷乱与报道的失真》(2009年第7期)、《对舆论监督的监督》(2009年第12期)、《谁该为报道不实担责?》(2010年第8期)、《新闻摄影真假  相似文献   

6.
上海的《新闻记者》杂志也辟有“新闻与法律”专栏,报道了不少“新闻官司”。可是不久前,它却因为报道“新闻官司”而遇上了“新闻官司”,当了一回被告。这是一起“案中案”和“连环案”。《新闻记者》报道了一起顾某诉解放日报等侵害名誉权的“新闻官司”。这起官司是,解放日报报道了一起“一女二夫”的违法婚外婚事件,由三起诉讼案组成,当事人之一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本刊于5月下旬在上海召开了“广播新闻改革研讨会(片会)暨《学刊》组稿会”,会上,代表们对广播新闻的现状、广播新闻改革的走向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下面刊发一篇会议综述和三篇文章,供读者研究、参考。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召开的广播新闻改革研讨合(片会)暨《学刊》组槁会于5目下旬在上海举行。上海台、上海东方台、北京新闻台、江苏台、福建台、安徽台、山东台、南京台、青岛台、于波台等10家电台的台长或新闻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重点围绕“如何深化广播新闻改革”的议题展开讨论,各台还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报日渐重视科技报道,或辟专栏,或出专版或专刊。在这些科技报道中,可以发现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引人注意,其突出的特征是有明显的实用性,故称其为实用型科技新闻。《现代汉语词典》对“实用”二字的解释是:“实际使用,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是否可以说,实用型科技新闻的涵义就是,能够被实际使用并具有实际使用价值这一属性的科技新闻。实用型科技报道,无论是在题材内容、主题的选择,还是写作手法上都与一般的科技报道有明显的区别,而具有自己的特点。这类新闻作品的出现,体现出90年代科技新闻发生的崭新变化。特别是专业科技报和省以下地市县报,其变化尤其鲜明。专业科技报和省以下报纸面向基层面向实际,因而更重视科技报道的普及性和实用性,为求使科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自发行以来,我是期期看的。有很多好文章使我受益非浅。其中“读者论坛”办得很好,文章短小,小中见大,切中时弊,颇有启发。但新出版的第三期禾子同志的《不科学的科学报道》一文应在例外,看过之后,实在忍俊不禁。因贵刊读者多在新闻界,所以拟一短文,讲点意见。其一,禾子同志开首云:十分荒唐的耳朵认字奇闻,经“有的报纸明确指出用耳认字违反科学之后,还有不少人不以为然”。原因何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某些报纸尤其是有些科技报作了不科学的报道。”奇怪的是禾子同志为什么不琢磨一下,科技报登过之后,至今(以北京一般读者所见)已有五家全国性报刊(算贵刊则六家)发表十篇(可见此事之大)文章指出反科学了。“笃信不疑”、“不以为然”者仍“不少”,同样“白纸黑字”难道地方科技报威力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写过一篇《要用新知识、新观念写新闻》的文章,发表在2001年12月的《新闻知识》杂志上,后来又写了一篇《新闻理念的更新与新闻报道的创新》,先后在2010年6月的《中原声屏》(内刊)和2011年2月下半月的《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11.
如今,新闻策划的重要性日益为新闻媒体所重视,然而,媒体和媒体的从业人员如何正确进行新闻传播的策划,防止沾上“铜臭”,防止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防止成为私人或集团牟取私利的工具,是值得深思的严峻课题。8月26日,上海《新民晚报》第6版以《锤子背后有阴影》为题,报道了上海警方破获全国首起损害商品信誉案。看到这篇报道,作者想起,在3月中旬见到的南京某报关于“连云港黄海度假村因所购空调有质量问题,投诉无门,砸毁上海‘双菱’空调”的报道。当时该报策划的报道是:一名壮汉手持铁锤、猛砸地上的一台空调;一边空调主人手…  相似文献   

12.
8月21日,由上海广电学会和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办的《新闻坊》研讨会在上视大厦举行.来自北京、江苏、安徽、上海等地的媒体领导、专家学者、电视同行参加了会议,大家结合《新闻坊》的实践,从宏观的、全景的、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并就《新闻坊》如何进一步落实三贴近原则、打造品牌栏目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证券新闻在中国的出现,不过短短四五年的时间。在中国,原来只有财政金融报道,作为经济报道的一个附属物而存在着。1990年中国证券市场以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而形成后,上海于1991年出版了《上海证券》的内部刊物,1993年正式公开出版了《上海证券报》,与此同时,北京出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闻策划历来有所争论。前些时候,上海某报发表一篇《你有同情心吗?——一次现场模拟测试实录》的报道,新闻圈内对此就颇有微词。 几位年轻记者装扮成盲人、孕妇去测试路人的反应是否有爱心、同情心,初看似乎挺新鲜;再往深里一想,这不是假借采访之名来制造新闻么? 新闻学上有一大忌,即“制造新闻”,社会上、生活中并没有发生的事实,靠人为制造,显然这种做法违背了新闻本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事实并没有发生,不过是你模拟制造出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2006,(10):42-42
《军事记者》2006年第6期发表陈玉祥、章顺湖的文章《新闻发表与发现新闻》。 文章说,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世界上哪些客观事实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新闻报道中的科技内容越来越多。许多综合性报纸开辟了科技专栏或专版;以报道科技新闻为主的科技报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科技报八十八种)。科技新闻已成为新闻的一大部类,而且显示出美好的发展远景。但是科技新闻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向题。首先,科学技术没有阶级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这是共识。但是,目前国内媒体因面临激烈竞争而形成的商业化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记者群体新闻道德观念偏移和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使虚假新闻屡禁不止。如前些年的《沪拟建三百层巨厦》、《贝加尔湖水引入北京》等轰动一时的新闻,最终都被证明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假报道。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园地     
退役士官贾东海当上了编辑本刊讯厉成道报道:武警8692部队政治处报道组退役士官贾东海,凭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较强的采编能力当上了《江苏科技报》编辑。这一消息在部队上下传为美谈。贾东海入伍后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知识,参加军报新闻函授,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许多有质量的稿件。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新华日报》等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980余篇。为此,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优秀报道员、2次荣立三等功,并被单位和上级树立为优秀士官标兵。某装甲师提高报道员业务素质本刊讯商学…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06年第6期发表陈玉祥、章顺湖的文章《新闻发表与发现新闻》。文章说,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世界上哪些客观事实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文章认为,新闻发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贯穿于新闻产生的全过程,体现在采写实践的多个  相似文献   

20.
1951年7月,举世瞩目的朝鲜停战谈判在来凤庄拉开帷幕。我国新闻总署组织了近20名中外记者赴朝采访,当时的《东北日报》总编辑张沛被指定为团长。记者团于1951年7月25日抵达开城,在朝鲜度过了数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今年5月,新华社主任编辑刘茂俭(当年作为译电员赴朝)在《北京科技报》上发表了《十五瓦收发报机》一文,回顾了当年开城采访的一些场景。《文摘报》很快作了转载。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顾问的张沛见到此文后,与刘茂俭协商,决定设法召集一次聚会。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