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手翻阅几份近期报纸的社会新闻专版,几乎满纸都是凶杀、抢劫、诈骗、卖淫之类(附某报一期社会新闻专版的全部新闻标题:<男子深夜民办校内打伤老师>、<迷奸前女友,北大男生获刑4年>、<保险员造假,骗取理赔款>、<杀珍稀动物,七旬老汉受审>).给人的感觉是,在这些报纸的采编人员甚至负责人的心目中似乎有着这样一个公式:社会新闻=罪案新闻.  相似文献   
2.
上期笔者所撰《纸介传媒的服务性》一文,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讨,本期的“再谈”则侧重于实操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当今报业竞争如此之惨烈,如果单打独斗像一个手指头一样没有力量,我们成立了合作组织就把五个手指形成了一个拳头,形成了一个合力,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激烈的报业竞争市场中有我们的立足之地。所以我觉得成立旱报、晨报的合作组织正当其时,是非常必要的,必要性其实不言而喻,就是形成合力,参与到现在的报业的竞争中去,争取能够取得我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摄影"造假"事件近来屡被曝光:先是桑玉柱的长白山组照因有假而被取消获奖资格;再是,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宣布取消创作奖纪录类获奖者杨晓宁和欧阳星凯的获奖资格,理由是"获奖作品因使用电脑软件修改原始影像,有违纪录摄影的真实性原则"(见2010年5月2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5.
这套《资深报人佳作赏析》,堪称是新闻“棋局”中的名谱精选,只要您认真去读,细心去品,下功夫去“悟”,必会“悟”有所获。又是一年春草绿。在新闻写作的百草园中,又一丛郁郁芳草破土而出,这就是在众多新闻界重量级专家关心和指导下,由京报集团同心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的《资深报人佳作赏析》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委宣传部及网管办最近举办200余位网络媒体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邀笔者去讲一课,出的题目是《新闻主编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自己是干记者出身的,一直热衷于对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业务的总结.到新闻研究所从事新闻出版专职学术研究以来,偏重的也是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比、媒体承担舆论监督功能、辨别和封堵虚假新闻等方面的探索."新闻主编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对笔者来说是个尚未专门涉及但又非常值得关注的新课题. 就职业分工的特点而言,对跑一线记者的要求,较多地强调新闻眼的具备及新闻采访与写作业务的提高.但对新闻主编的要求,则较多地强调新闻"把关人"的职责履行和社会担当.借助来自湖北同仁的敦促和压力,笔者结合自1986年起在新闻出版单位历任部主任、副总编、社长蒹总编辑,特别是中移动手机报终审,承担新闻"把关人"的实践,归纳出新闻把关人的九个"懂",现交流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上篇所写《"短"是新闻的"命"》一文,侧重阐述的是"新闻要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就如何走出"短新闻必分量轻"的误区,如何破除"重头稿件难写短"的观念,以及如何讲究短新闻采编技巧进行了探讨.本篇侧重研究的则是,要注意在强调写短新闻之时可能被掩盖的另一种倾向,即,为盲目追求新闻的短,违反新闻采写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导致新闻残缺,成为"残新闻".这种所谓短新闻,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更不是受众所欢迎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是中国移动88套餐的首批购买者,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手机报开办之初的首批无偿收阅者。 作为传媒人,又是专职从事新闻研究的从业者,我通常是早听广播,晚看电视,中段时间读报纸,间或上上网,真是不想再拿出时间去读手机报了。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时间,邱晓华被民生证券聘为首席经济学家的新闻在一些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且多正面宣扬的溢美之词,从报道的情况来看,值得让人深思. 先看8月24日某证券类报纸第5版刊发的《邱晓华出任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这条消息: 记者获悉,民生证券已聘任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一职.民生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成立了"研究咨询专业委员会",由董事长及总裁牵头,部分研究业务负责人参与,邱晓华将扮演研究业务带头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我们作新闻,办报纸,首要的标准就是让读者愿意看,倘若人家的眼球不肯转过来,对辛辛苦苦的传媒人来而言,无异于徒劳。如果能使读者“眼前一亮,心中一动,爱不释手,过目难忘”,则是对该媒体的最高褒奖,也是该新闻作品具有冲击力的做好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