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对六朝建康佛寺产生的时代背景、数量、分布,以及寺院组织结构和寺院经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且提出了六朝建康佛寺不是480所,而是700所左右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2.
李文昊 《作文》2023,(38):7-8
<正>你知道“六朝”是哪六朝吗?是孙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它们都建都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今天,我就和妈妈参观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六朝博物馆。我们先去了负一楼——“六朝帝都”。这里除了陶屋、木桩等展品外,还有一段土墙和排水设施。据考证,这是六朝建康城的遗址,没想到,这座博物馆竟然是在建康城遗址上建造的。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理信息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尝试以六朝时期的建康为时空研究范围 ,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超媒体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 ,收集、整理有关建康的历史地理文献资料 ,建立六朝建康历史地理数据库 ,进行专题研究及专题制图 ;并进而研制以超媒体电子地图为网络界面的超媒体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从而以多角度恢复和再现六朝时期建康的历史地理风貌  相似文献   

4.
六朝建康地居形胜,界通吴会,为都城有三百余年,是中世纪南中国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古都学、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自明朝中期以来,传统史家之于六朝建康多有关注,并已突破史料汇编的囿限。上世纪随着中国古都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的考古学、信息交叉学科的进步,以及古籍整理与出版的贡献,六朝建康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范围日益扩大,围绕建康定都条件、城市经济、水陆交通、气候生态等问题全面展开,其深度与广度得以大力拓展。今后,六朝建康研究或将更为系统化,并服务于都城的古迹保护与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5.
高昌地面佛寺呈现出以佛殿为中心、以塔庙为中心和前殿后塔式布局三条基本的演变谱系,其形制布局、壁画题材、装饰纹样、墨书榜题可与当地及龟兹、焉耆、河西等地石窟寺院、地面佛寺比对者良多。本文所论高昌地面佛寺分别营造于5世纪前期、6世纪后半至8世纪初、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西夏至元代四个时期。各谱系寺院在不同时段的影响源流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6.
《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六朝建康自然环境的考察,并结合唐人温庭筠等人诗文中对建康风物、掌故和地理环境的记述,《西洲曲》中的"西洲"、"南塘"等地点应该在建康附近,这首杰出的民歌亦应产生于六朝建康地区,描写的是发生在秦淮河畔的爱情故事。从建康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西洲曲》的艺术特征分析,《西洲曲》应产生于建康地区的文化氛围之中,它最后完成于齐梁文人之手,属于"吴歌"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为了究明六朝建康宫城(一般称为台城)位置,廓清都城布局等重要问题,自2001年5月起,南京市博物馆先后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成贤街、大行宫及其他地区的30多个建设工地进行了大面积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对以往这一工作的主要过程和收获进行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工作思路和方法上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今后六朝建康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文物保护的原则等进行初步规划和构想.  相似文献   

8.
陈寅馆先生在《东普南朝之吴语》和《从史实论切韵》二文中,对六朝时期江东语音的变化有精辟的论述.前几年读到南海鸥君发表在1991年第2期《南京社会科勒上的大作《六朝时期南京方言的演变》,一则感到意犹未尽,二则对文中某些论点不敢苟同.近来重新研读陈寅信先生的论著,有所体会,故也有意对六朝建康的语言略加讨论.六朝三百年间,建康的语言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东吴时,建业虽然外来人口不少,且有一批江淮豪族如周瑜、鲁肃等为其政权骨干,然因孙氏家族本是吴人,依靠的主要也是三吴大族,故而那时建业的语言属吴语系统,…  相似文献   

9.
巧对下联     
古时候,某地有一个寺院,名叫十佛寺,里面住着一位爱做对子的老和尚。有一年,恰逢朝廷大考,许多赴京赶考的书生前来寺院借宿,老和尚一时诗兴大发,想出一幅对联考考他们的学识,便以十佛寺为题,写了一幅上联:“万瓦千砖百匠建成十佛寺”,贴在寺院的寺壁上,看谁能对出下联。考生看了以后,冥思苦想,没有一个能对上的。  相似文献   

10.
南京出版社新出之<南京通史·六朝卷>,置六朝都城建康(建业)的研究于六朝史的整体观照中,凸显了六朝都城的政治历史地位,开掘了其经济发展状况,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再现了其作为"六朝文化"之都的风貌,虽然也存在个别不足之处,仍堪称是一部资料翔实、内容厚重而有撰述特色的地方断代史.  相似文献   

11.
南京出版社新出之《南京通史·六朝卷》,置六朝都城建康(建业)的研究于六朝史的整体观照中,凸显了六朝都城的政治历史地位,开掘了其经济发展状况,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再现了其作为“六朝文化”之都的风貌,虽然也存在个别不足之处,仍堪称是一部资料翔实、内容厚重而有撰述特色的地方断代史。  相似文献   

12.
本期“六朝研究”专栏发表的五篇文章,除王志高《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回顾与展望》外,涉及到了民族、宗教、政治、文学诸端,而按照我的理解,又都与制度或者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变应万变     
有一位名叫寿州道树的禅师,建了一座寺院,院址恰与道士的道观为邻。道上们看到寺院建在道观旁边,心里很不高兴,想逼道树禅师把寺院迁走。于是,他们每天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以法术将佛寺中的年轻沙弥们全都吓走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六朝的东晋是个偏安政权。其间经历了与北朝政权的分庭抗礼;也经历了与北人南迁的和谐共存。在建康中原正统的政权得以延续;华夏文化的灿烂得以传承。在黑暗动荡的政局下,东晋以宽容积极的心态接纳北方文化,迎来外来文明,这种兼容并包的优秀品质,开启了中国文化的新思潮。在六朝经济总体不发达的情况下,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将本土资源和中原文化优势结合,取得了经济上的迅猛发展,使之变为南方的经济中心。建康在六朝的三百多年,创造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5.
建康作为六朝都城,其安全与政权命运息息相关。因而,统治者对建康的防卫,进行了精心筹划和周密部署,在城市内部及周边地区打造了布局完整、结构复杂的防御体系。街巷作为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设置与布局对城防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从一个方面展现了江南政权的军事防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的六朝都城建康的复原研究,长期以来是聚讼之府,意见分歧颇大。本文首先对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找出其问题所在,继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推定建康都城、宫城的中轴线及四至,提示了建康城复原研究的新思路。进而指出:建康城从北往南按苑囿、宫城、都城, 以及用“篱门”明确外郭城范围的平面形制,在中国中古的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独特的都城形制,融入了草原游牧文化的因素,这正是魏晋隋唐历史具有中世纪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具有印度、西域地区特点的石窟寺壁上,由于建筑样式的差异,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在唐代佛寺壁画研究上,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石窟寺壁画研究,前人耕耘甚多,成果亦颇富,但于唐代  相似文献   

18.
在教法昌明的唐代,高度发达的佛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佛教寺院为争取民众的更多支持,日趋世俗化,成为不可缺少的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生活背景下,以佛寺为主要背景和空间场景,真切生动地反映当时寺院状况的小说便应运而生,可称为寺院小说,或者寺院故事.这些小说体现了宗教性与世俗性交织的文化特点,其中以士女遇合、鬼怪夜话、道徒显术等几种类型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物报》2002年4月5日第4版《雍和宫的古槐》一文的首句这么说:“曾为六朝古都的北京……”把“六朝古都”说成北京显然是不对的,“六朝古都”应为南京。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  相似文献   

20.
爆发于梁武帝统治后期的“侯景之乱”,是六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梁武帝腐朽政治发展酿成的苦果,梁武帝对侯素投梁处置的失策,激发了侯景的起兵反梁;而侯景利用梁境内尖锐的社会矛盾,最终又攻陷了建康台城。“侯景之乱”不仅实际导致梁朝统治的垮台,而且对六朝后期的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六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