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词典对“对等”一词的定义不一致。《现代汉语词典》《当代汉语通用词典》和《现代汉语辞海》的定义只有一个。《新华字典》和《高级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有两个。一个与上面3部词典的定义相同,另一个与上面3部词典的定义不一样,将“对等“解释为”大体对等”。“对等翻译”被视为中国翻译界的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译自奈达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的理论术语、意义为“对当”的equivalent。“对等翻译”原理受到中国学术精深的翻译理论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翻译中存在不可译,翻译不可能对等。“对等”翻译论者引用《高级汉语大词典》的定义反驳说,汉语“对等”即大体对等,非绝对对等,使受到批评的“对等翻译”理论继续流行。  相似文献   

2.
<正>一、翻译简史提起“翻译”,你想到了什么?是不卑不亢、立场鲜明的外交官,是看外语电影不需要汉语字幕提示的“大神”,是口若悬河、反应机敏的同声传译员,还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翻译”的解释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们也可以说,翻译是把一种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翻译腔”也称“翻译症”、“翻译体”,是翻译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其主要特征为“文笔拙劣,即译出来的东西不自然、不流畅、生硬、晦涩、难懂、费解,甚至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原文理解不到位和表达不当所致。因此,增强译者的责任心,努力提高外语水平,加强逻辑思维和汉语修养,注意英汉比较语言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英语格律诗的起源,它的特点,并把它与汉语格律诗相比较。然而对英语格律诗的翻译并无定论,本文探讨了英语格律诗的一般翻译法,即“以顿代步”和“以字代音节”这两种翻译法。但是由于英语诗歌和汉语诗歌在节奏,压韵方面的根本区别,英语诗歌的“顿”和汉语诗歌的“步”,以及英诗的“音节”和汉语诗歌的“字”是完全不同的,故不能照此来翻译英语诗歌。本文最后提出在译出诗歌的内涵的同时,不受英语诗歌形式的限制,不拘一格地翻译英语诗歌。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属形合型语言。汉英之间的这种本质差异就导致了两种语言的句法组合与语序大多不对应,此种情况在正式的商务汉英文体中比比皆是。鉴此,“分分合合”的策略是商务汉英句法翻译转换的必然选择。在商务汉英句法转换中,“合”的多、“分”的少;相反,商务英汉语句翻译则是“分”的多、“合”的少。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要受到来自原语的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将外语彻底汉化,这就产生了“翻译体”。“翻译体”是指那些没有完全摆脱外语语言风格的译文,与“杂合”和“异化”有相似和相通之处.“翻译体”是客观存在的。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都不会消失,并且还在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汉语习语作为汉语中的精华和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习惯、智慧和特点。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核心,强调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利用生态翻译学,将习语翻译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翻译生态环境)中重新审视,并结合具体实例,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从单个词、整个句子以及篇章三个层次来使汉语习语译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真正实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8.
用11个两个宾语题元角色不同的汉语双宾句在两个已经商品化了的机器翻译系统“译星3.0版”和“雅信CAT2.5-简体英汉双向版”上分别进行了汉英机器自动翻译测试。结果表明,这两个系统对大多数双宾构造的处理是不成功的。然后将人工制定的双宾构造汉英翻译语法规则加入到“雅信CAT2.5-简体英汉双向版”中,但由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其他方面(主要是汉语自动分词技术)的限制,所得的翻译结果仍不尽如人意。最后,利用“雅信2.5”使用了TM和CAM技术的特点,制作了翻译记忆库,然后让系统进行双宾构造的翻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宁信而不顺”倡导异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为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提倡同化。英文汉译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兼顾汉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进一步优化“异化”的译语,使译文既保持“异国情调”,又符合汉语习惯,“一仆二主”,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10.
你如果是个婴儿,学英语就不难了。学英语之所以难,往往是因为有母语(汉语)的干扰。很多在汉语里习以为常的说法,挪到英语里也许就错了。比如在汉语里我们可以说“眼瞎”了,但在英语里———先来翻译一句话:这个老人的右眼瞎了。有人提供的答案是:Theoldman’srighteyeisblind.对吗?他的翻译没有语法错误,但却是错误的。而且,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错误。人们会反问:Howcanonebeblindexceptintheeyes?(一个人除了眼睛还有别的部位可以瞎吗?)这个翻译套用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不是地道的英语。在“英语思维”里,blind足以表达“眼瞎”了,无须再加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汉语中一些极富创造性的新词也在报刊及网络上屡见不鲜,“蚁族”、“蜗居”、“草莓族”、“裸官”等形象贴切、意义丰富的词汇早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其英文翻译却众说纷纭,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抛开翻译学中直译与意译、同化与归化这些老生常谈的争论,若从隐喻认知学的角度出发,汉语新词翻译将迎来新的曙光。分析汉语报刊新词的隐喻翻译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实例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汉语新词翻译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CET-4“翻译题”考查重点与解题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中的“翻译题”,是给出5个不完整的英语句子,其中具有某方面考点(短语、结构或句型)的部分用汉语发达出来,要求考生翻译成英语。由此可见,翻译的不是完整的汉语句子,而是部分短语、结构或者分句/从句。此题型实质是“完成”句子。  相似文献   

13.
英语被动句是英译汉中常用的句式。初学翻译者在翻译这种句式时往往有一种趋势,就是过多地使用一些不必要的“被”字,使译文显得生硬、刻板,不符合汉语习惯。这里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法,以帮助翻译初学者克服翻译中容易出现的“洋”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汉语摘要英译过程中,译者有时会受汉语“负迁移”的作用,产出一些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不地道”译文。其原因在于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别。因此,译者应仔细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别,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摆脱汉语“负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汉语摘要英译过程中,译者有时会受汉语“负迁移”的作用,译出一些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不地道”译文。其原因在于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别。因此,译者应仔细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别,以便翻译过程中能够摆脱汉语“负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吗,在汉语中有很多词汇是从别的语言中翻译过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外来词”。有的外来词已经和汉语融为一体,甚至我们都发现不了它们的“外籍”身分了;还有的外来词翻译得十分巧妙,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17.
杨蓓 《英语辅导》2010,(2):165-166
唐宋词的英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小处着手,以较多的实例,从译为“like”、译为“as”、译为“is”、译为“…the same”、省略不译等几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如”字在唐宋词翻译中的几种常见译法,旨在通过一个汉语常见宇的英译展现我国唐宋词的语言魅力,探讨翻译基本技巧在唐宋词英译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释“忽”     
“忽”有“偶”义 ,可翻译为“偶然”、“恰巧” ,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失收此义。  相似文献   

19.
要进行深入的翻译研究,必须先确定翻译概念。通过梳理翻译概念的历史流变过程表明,翻译概念迄今为止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雅各布森的翻译三分法、《现代汉语词典》“翻译”词条的定义以及斯坦纳的“理解即翻译”的命题是当代翻译概念的典型代表,并由此推论:翻译不只是语言转换活动或“工具”,而且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翻译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英文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及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因此在汉语和英语互译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特别是在两种语言的文学翻译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在翻译实践中,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标准一直是译者们信奉的标准,然而在文学翻译中存在太多“不可译”的现象,如果盲目地遵循严复的翻译标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在英汉互译时,文学作品中诸多不可译现象的存在说明绝对“忠实”的文学翻译是不可能的,“神似”翻译理念为译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文学翻译中做到传神、达到“神似”才是译者们应该遵循的真正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