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李建文 《江西教育》2001,(12):12-12
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隐性课程具有各种要素,各要素又有它自身的特殊结构,因而形成了隐性课程的自身的分类结构。根据隐性课程存在的广域性,将隐性课程分为以下三层结构:物质———空间类。作为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指学校的建筑、校园的规划、学校的地理位置等物质与空间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正式课程之外的影响。这一结构处于最外层,可以被受教育者直观,也容易移植和改变。组…  相似文献   

2.
根据学校德育实施的不同途径,结合德育课程类型的划分,我们认为,广灵路小学的“情感体验”德育模式是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三个板块构成的。这三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情感体验”的德育模式分别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医学院校在传统人文教育过程中,长期偏重于显性课程,而对人文教育隐性课程开发处在明显的滞后状态。在对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和隐性课程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中发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观念,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隐性课程平台中存在着明显的人文教育缺失。为进一步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医学院校应该从以上四个层面着手来建构人文教育隐性课程体系,积极发挥隐性课程的人文教育优势,从而形成与显性人文课程相得益彰的立体式人文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学生与家长的要求,应该如何开展外语教学呢?我们可以运用现在学校教学中的必修、选修和活动三个课程板块,跳出单一课堂教学的课程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有两种普遍的途径:一是增设科目,即单一课程模式;二是融入既有课程,即渗透课程模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设计应遵循单一课程和渗透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板块结构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松江河林业实验小学校长张洪玲现代课程论认为,小学课程的功能不应是单一的,而是“双维”的。一方面它应满足一定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足量的人才资源作出服务;另一方面,还要适应课程学习者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的国际研究及其教育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任友群 《上海教育》2001,(22):31-33
本文通过对隐性课程本质的探究,鼓励教师和管理者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获得一个学习环境的全面视图。文章首先呈现的是隐性课程影响教育进程的历史回顾,接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及其评价方式进行分析。间接学习一直在发生而教育工作者却常常忽视它。我们应该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探索课程中的这些效果,最终调整对学校教育的设计并引导隐性课程。一、“隐性课程”术语的提出  相似文献   

10.
在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各种职教课程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从1996年以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商务类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研究、探索出一种与时代脉搏同步,切合商务类各专业的将多种课程模式优点整合于一体的多元整合式职教课程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多年来应用效果甚好,被作为成功的教学改革课程模式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内6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一、课程模式简介(一)课程结构新模式的课程结构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职业思想道德”。在这一板块中主要开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一、认识自修课板块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设置理应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为每个学生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都能生动活泼地去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我觉得在课改一期工程已经实现“三板块”的课程结构后,在寄宿制高中应该设置并搞好一个新的板块——“自修课板块”,这一新的板块的建设在目前其实应该是当务之急的事儿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作为服务于社会的教育和教育产业,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部分或者大部分中学课程。学生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理想和预估的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高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特长有潜质的学生。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学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为中学课程的基本结构,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对全体学生实行“全方位”体育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明确方向。但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存在一味追求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健康目标的发展等弊端。追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课程结构单一,只开设体育显性课程,这一状况已无法满足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家教短讯     
上海:中小学酝酿下放“课程权”课程网上公示家长投票选择上海市中小学正酝酿下放“课程权”:学校每学期开课科目先在网上公示,家长则可对具体课程投票选择。“实行二期课改后,学校开设课程自主权更大了,但学校大多是将课程设置向教育部汇报,而开课前对家长有个‘交待’的学校却并不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人表示,学校组织教学不是为了应对教育部门,更多时候应该向家长宣传,“学校自主开设的课程到底该不该开、应该怎么开,家长其实应该拥有更多知情权,学校在决定之前完全可以将课程大致内容公布到校园网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负责人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形势,推动我国职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我校从96年以来在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各种职教课程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商务类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研究、探索出一种与时代脉搏同步的、切合商务类各专业的和将多种课程模式优点整合于一体的多元整合式职教课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多年来应用效果甚好,被作为成功的教学改革课程模式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内6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一、新课程模式简介 (一) 课程结构新模式的课程结构分为四大板块,具体如下:1.第一板块为“职业思想道德”在这一板块中主要开设…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第三类课程等 ,是相对于显性课程、正式课程而言的 ,并且作为课程体系的两大部分而共同构成当代课程体系。显性课程一般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包括传统的“三大板块”———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这些课程的教育教学是学校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作为“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 ,是中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 ,也属于显性课。然而 ,这种正规德育课程往往只教给学生有关思想品德的知识 ,比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公民课…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不应是单一模式,而应是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在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多样性、多功能、全方位、整体化的综合性的教育模式——以心理评估和心理素质课程建设为两个基本任务,以环境营造为辅助措施。对此,这里提出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教育实践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学校课程实践中目标“离场”、内容“空无”、实施“碎片”、评价“背离”等失范现象,探索促其规范的对策。具体包括:目标的建构,把握“原点”与“远点”;内容的建设,关注“显性”与“隐性”;课程的实施,做好“分科”与“整合”;评价的推进,兼顾“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9.
曹寿昌  梁陆元 《教育家》2004,(10):45-47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国家课程体系,全国各中小学课程都是沿用一个课程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全国统编的教材。尽管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倡“一纲多本”,并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但“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改变。这种高度集权的整齐划一的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课程设计单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之隐性课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隐性课程而言,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主要表现在校园建筑缺乏传统学校气质、校园环境缺乏传统文化氛围、校园活动场所缺乏传统人文关怀等三方面。为加强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力度,我们应当完善隐性课程设置,适度遏制当前普遍存在的“非学校化”建筑运动,切实克服当前学校只关注学生“认知模式”的文化传承格局,着力构铸学校师生传统精神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