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文玲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6):121-131
[目的/意义]分析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存在的问题,对于图书馆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传统文化概念的界定,采用关键词词频统计和共现网络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内容分析,从推广主体、推广内容、推广对象以及推广手段分析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的主要议题。[结果/结论]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研究整体呈增长态势,同时存在一定差异。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图书馆的使命与责任、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意义、推广策略、传统文化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以及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与不足,提出未来研究应该从读者、传统文化和图书馆相结合的3个维度进行思考,从读者的阅读兴趣出发,研究传统文化的阅读资源、传统文化的阅读指导以及传统文化的阅读形式。  相似文献   

2.
艺术院校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优秀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玲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3):78-86
[目的/意义]调研艺术院校图书馆利用微信进行阅读推广的情况,对微信阅读推广优秀案例进行研究,提出艺术院校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发展策略,为其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与建议。[方法/过程]选取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研究数据源,以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微信阅读推广信息的类型、内容、阅读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微信阅读推广优秀案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将阅读推广活动融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处理好传统阅读推广活动与艺术院校特色阅读推广活动之间的关系,优化公众号阅读推广栏目设置。  相似文献   

3.
李新 《图书馆界》2024,(1):28-33
以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传统文化之美”链式阅读推广为例,探讨融合传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链式阅读推广模式。在论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三层目标与四个环节、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特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融合传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链式阅读推广模式的内在机理与运行规律,并进行相应的实用案例分析,提出融合传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链式阅读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扬州市少儿图书馆“传承千年韵情系大运河”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为例,探讨未成年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模式。论述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承的职责及传统文化阅读推广趋向,从活动设计、活动内容、活动效果评价三方面阐述扬州市少儿图书馆“传承千年韵情系大运河”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分析其中的创新点,提出未成年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使命和时代责任。文章结合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案例,从阅读推广专业素养、传统文化素养两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团队素养的构成体系,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阅读推广注入了源水和活力,阅读推广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引来了更多拥趸,高校图书馆应基于大学生的年级、专业、研究层次等特点,构建完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体系。文章梳理归纳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提出了通过构建常态化机制、合作联动、创建沉浸式阅读空间等措施,以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图书馆的法定社会责任,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履行其文化传承职责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文化传承角度分析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构成要素及其优势和挑战,结合现实总结目前常见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图书馆助力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发展策略,包括深化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充分利用特色馆藏打造阅读推广品牌、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做精做强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层出不穷,及时开展推广绩效评价研究,对识别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细化推广渠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帮助。[方法/过程] 分析构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于绩效棱柱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利用德尔菲法、灰色统计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结果/结论] 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FM的传统文化类有声书阅读推广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内容、形式、资源、技术、特色、宣传等维度入手,提出传统文化类有声书的阅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立体阅读推广为例,探讨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立体阅读推广模式。[方法/过程] 论述高校图书馆开展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意义及采用立体阅读模式的必要性,从活动准备、活动内容和特点、活动效果评价三方面阐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工作。[结果/结论] 提出高校图书馆以立体阅读模式开展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性机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价值核心。阐述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与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意义,并以南京白局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模式及实施路径,提出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图书馆阅读推广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传统文字、传统思维、传统符号、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公共图书馆作为培养青少年的重要阵地,理应围绕青少年需求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实践活动,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小培养其文化自信。在具体推广实践中,一方面,地方公共图书馆要遵循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整合图书馆现有资源,形成线上线下联合阅读推广模式;另一方面,地方公共图书馆要加大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力度,创新阅读推广形式,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将“全民阅读,青少年先行”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典籍、图谱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字阅读推广为切入点,介绍当前发展态势,分析制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字阅读推广的瓶颈,探索以环境、服务、资源三要素组成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字阅读推广空间的构建方式,提出以点辐射到面、紧抓优质数字资源建设,打造“线上+线下”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多元参与、挖掘特色、办好数字经典阅读活动等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书目推荐是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文章指出了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经典推荐书目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为例,介绍其书目遴选标准、过程,分析其书目特点,提出有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话语权视角,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与构建图书馆话语权的关联,并以乡贤文化为例,分析了乡贤文化对促进阅读推广的作用与意义,以期提升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牛波 《晋图学刊》2014,(4):29-32
微信从2011年推出以来,发展迅猛,文章分析了微信应用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可行性,并对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的方式进行探析,提出图书馆微信阅读推广的策略,以期微信能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眼于面向未成年人的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在丰富资源内容、创新服务手段、融合数字技术、引入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了面向未成年人的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对策,以期探索公共图书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移动客户端影响巨大的APP,因其庞大的用户群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利器。在广泛调研图书馆界、出版界及其他众多文化、阅读类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基础上,探索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强国战略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理应承担起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与使命,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服务。文章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通过行动研究范式,提出开展阅读推广服务首先应建设包含象征性符号、具身性符号和信息化符号的三重文化符号体系,基于文化符号体系构建起阅读推广的“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模式,并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服务为例,阐述构建文化符号体系的方法和“激发—推动型”双主体互动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能助推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图书馆实现文化教育功能、体现阅读推广当代价值的重要途径。文章把握经典阅读“文化育人、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价值取向,剖析经典阅读推广与ARCS动机理论的契合点,从读者需求角度出发,以“注意(A)——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起点,“相关(R)——关联读者切身需求”为导向,“自信(C)——培育读者阅读信心”为支撑,“满意(S)——符合读者阅读期望”为目标,提出经典阅读推广的ARCS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