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问是指导幼儿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恰当地运用提问,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老师不会提问,导致幼儿操作失控,毫无目的;乱作一团,回答问题时不着边际;有的老  相似文献   

2.
标题中的"球"当然不是指真正的球,而是指教师提问之后,孩子们的回答。幼儿的回答是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积极回应。他们的回答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也是教师检验自己教育效果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如下的情景:镜头一:活动时,教师播放了一个多媒体的画面,问:"你们看小兔怎么样了呀?"幼儿举手。教师说:"诗晗来说说。"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成为幼儿园新时代的主力军,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关键提问与有效回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师幼互动的积极、有效性。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和回应没有事前做好预计,准备不足;青年教师缺乏一些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技巧。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提高青年教师有效回应的几点建议: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事先准备好交流点,并有有效回应应急小技巧,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长时间磨炼、积累。  相似文献   

4.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必然与教师有效的提问分不开。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问题的预设、提问的时机、对幼儿回答的引导能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总结预设提问、选择恰当的时机发问并回应的有效方法。 一、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提问 1.分析教学内容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筛选适合本班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观摩教学时,常发现老师的有些提问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其原因主要是怕幼儿的回答离谱,而打乱老师的教学思路,或者是出现多种答案,弄得课堂纪律不好,或者是怕幼儿回答不了老师的问题,造成师生配合不默契.因而设计一些能使幼儿得到一些基本统一的答案,教师完全能把握住活动的方向盘.恕不知,这样直接影响了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正是打破这种条框的束缚,引导启发幼儿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从而促使幼儿进行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因而出现了各种开放性的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6.
理答行为指教师在提问后对幼儿回答所作的反应和处理.对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幼儿回答作出反应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研究对15次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理答行为现状的观察和分析表明,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更倾向于使用终止性理答,且教师的理答行为与课程领域、幼儿的回答类型紧密相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幼儿园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标,多使用合理的开放式提问;应适当延长候答时间,采用多种方式的理答行为;应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采取恰当的理答行为.  相似文献   

7.
周燕军 《教育导刊》2007,(11):20-23
长期以来,我们的幼儿园语言活动是在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教师朗诵诗歌幼儿背诵、教师提问幼儿讲述的语言教育模式中进行的。在这种语言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总是积极主动地启发幼儿,希望幼儿的回答能进入教材或教案预备的答案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回应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的回应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回答或者评价幼儿,而应理解为包括口头回答在内的教师反馈幼儿的各种行为的总称。教师及时给予幼儿的有效回应会在无形中鼓舞幼儿、开启幼儿的心智、激活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回应不当"主要指教师不能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实行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回应。笔者以体育活动为例,解析"回应不当"的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数学教学,大多采用以老师为主导的集中教学形式,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学手段虽说也强调直观、形象,但多为教师通过一些实物、图片、模型来向幼儿讲授有关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杨君青 《早期教育》2010,(10):45-45
提问和应答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其有效性的关键是:教师要用有效的问题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对幼儿的回答艺术化地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11.
所谓回应,是指幼儿在回答问题后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或随机反应的反馈。回应是维系师幼互动的重要纽带,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我园从2017年4月开始开展苏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童话精神下的幼儿主体审美发展的实践研究》,在实际的童话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常常忽略幼儿的回答,或是用一些笼统的语言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观察记录的26个集体教学活动中来自教师的1453个提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多限于低水平的认知类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提问通常不能面向全体幼儿,有20%左右的幼儿从来未被教师提问,教师更倾向对能力较强、性格活泼的幼儿提问;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虽有等候意识,但实际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都十分短暂,通常在1秒左右;幼儿的回答方式以个别作答、集体齐答、自由回答为主,而少有讨论后汇报的方式;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会表层化地追问,而当幼儿回答不正确、不完整或未回答时,教师多采用重述、简单否定、自己代答等方式;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普遍不高,要么不能引导幼儿思维,要么不能抓住关键问题,要么与幼儿经验不符。为改变这种低效或无效的提问现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幼儿发展的兴趣与需要精心设计提问,全面考虑问题的类型与难度、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允许幼儿回答的方式以及教师自己的应答方式,使提问真正发挥促进幼儿思维与发展的作用,提高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郑蓓 《幼儿教育》2012,(11):6-7
生命教育这么丰富的内容,对幼儿来说可行吗?我们又该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呢?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生命有着许多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生病?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为什么人会死掉?死是什么?回想一下小时候,当我们提出类似问题时,家长和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呢?过去,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家长和老师的回答是:"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或是以一些带有教育目的的善  相似文献   

14.
李紫阳 《文教资料》2011,(35):152-155
作者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着重观察和分析了幼儿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行为,并从提问对象、提问形式、提问类型及教师理答行为四个方面考查教师提问的特点;通过对教师提问行为的特点及其原因的梳理,提出了给予幼儿多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丰富提问形式;适当提高高水平和非认知水平问题的提问频率;面对幼儿回答,教师应该有更多适宜的理答方式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和技巧对小朋友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会不同程度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到教学进程和质量。当前,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的提问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提问次数过多、提问质量偏低、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回应方式不够灵活等,是推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消极因素,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原因并设计改进措施,促进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6.
"回应"在百科词目中释义为回话,回答;响应,应和。教育过程中到处能呈现"回应",其对象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那么教师如何进行积极有效地回应?纲要中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  相似文献   

17.
提问,日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它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大胆发言的好形式。现将常用的五种提问方法简介于下: 一、独答式即老师提出问题,请某幼儿单独回答。它可以锻炼幼儿单独讲话的能力,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幼儿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语言发展情况。二、抢答式即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众幼儿抢答,可参考电视上智力竞赛中的抢答方法,如可将幼儿分成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这样能发展幼儿的竞争能力。三、追问式当幼儿回答完教师所提的问题之后,教师紧接着用‘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话去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进而培养幼儿探究问题,遇事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这也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四、补正法即老师发现幼儿的回答有缺漏之处,让其他幼儿作补正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价值,有时候图画比文字更重要,能给读者提供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绘本因其上述独特的价值,深受幼儿教师的青睐。近期,笔者集中观摩了多节幼儿园绘本课,对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现状及策略有所思考。现状一:一问一答式提问,缺乏对全体幼儿的关注课堂上常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上的细节或想象画面以外的内容,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指名一位幼儿回答,如果该幼儿的回答接近老师心目中预设的答案,教师会重复一次幼儿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交往的主要媒介,整个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互动往往也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幼儿把零星的知识系统化,也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教师也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打开思路,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地思维,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才是最有效,最适合幼儿的呢?有着哪些策略呢?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为幼儿不能按照提问的意图回答问题而着急,有时又为难以回答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而难堪。譬如让幼儿认识“葡萄的表皮很薄”这一特征,教师常常先让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然后问幼儿:葡萄的表皮是怎么样的?不少小朋友的回答往往是:很光滑,很软,紫色的(或绿莹莹的)……而不说“很薄”那个教师所期望的答案。又如在教学有关地球有吸引力的常识时,小朋友看到物体会落向地面——纸片、羽毛等轻物体飘悠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