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重点探讨目标导向差异化的多组织间协同创新问题,探索多组织协同创新内在机理,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目标导向差异化多组织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绩效贡献度;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科技活动行为都对科技成果产出产生正向影响,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产出的影响较大;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对协同创新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联盟作为一种联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织,面对不同的区域发展环境呈现出各自特点与绩效.从产学研联盟的现实环境出发,以杭州市校战略合作框架下产学研联盟组织为切入点,探讨产学研的协同效应及协同创新绩效,提出优化协同创新绩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运营分为知识产权研发与知识产权运用两个层面。采用链式网络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省市的知识产权运营绩效区域分布不均衡,且我国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绩效普遍偏低,区域知识产权运营效率与地区经济水平没有表现出绝对的正比关系。应加强不同省份间的知识资源联动、协同机制的构建;加强建立知识产权项目审核机制和知识产权运用激励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研发阶段的效率;构建完善的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相似文献   

4.
选取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运用Citespace这一可视化软件,对我国高等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加以探讨。结果表明,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绩效研究、评价研究和对策研究;学科分类中以管理学为主,同时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性课题;高职院校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主体。从发文来看,已出现几个特定的高载文量期刊,但发文量较高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出现。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注重学科交叉、凝聚研究重点及理论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针对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投入力度不强、产出质量不高和协同度较低等问题,只有加大产学研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功能、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的产出和协同创新要素的充分融合、提高知识创造与知识对接效率,才能不断推进文化产业产学研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针对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理念,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通过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它不仅要求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也要求创新目标、组织、制度和环境等的协调与整合。为了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与产学研合作有关的法律、政策,为各方主体的紧密协作提供制度保障;积极创建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中介机构和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出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流动、仪器设备共享等相关配套政策,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人财物保障。  相似文献   

7.
“政产学研”新型合作模式作为协同创新发展的必然产物,已逐渐成为促进产业升级与科技研发创新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科研机构自造血机能、拓展多领域跨界创新等措施,积极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社会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研发(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将高校创新绩效定义为科技创新、学术创新和经济创新三个维度。以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的相关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多指标面板数据因子分析对R&D投入"降维",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高校R&D投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国总体水平而言,高校R&D投入对其创新绩效有高度显著的促进效应。其中,对经济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科技创新绩效次之,对学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弱。对区域水平而言,东部地区的高校R&D投入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高校的创新绩效受R&D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祥地,在争取投入、研究开展、技术转移方面的经验已经很成熟,这有赖于其相对完善的内外部保障机制。文章深入探讨了美国政府、企业和大学三方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保障措施,有利于吸收借鉴其成功模式,推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前提下利用知识生产函数构造模型,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政府行为以及研发机构数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作用不显著,而研发项目数的增长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产生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产学研创新评价指标,引入耦合协调度与阻碍度模型,对2009—2020年我国各省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阻碍因素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企业创新活动为主要的阻碍因素;(2)区域间产学研创新发展水平两极分化现象突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呈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阶梯型分布;(3)东、中部地区低度耦合协调区域不断减少,西部地区在样本期内无明显变动。对此,应重点提高企业“实质性”创新的自主性,加强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的对接,并通过打破资源壁垒,缓解区域间产学研创新能力及耦合协调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政府是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发起者和主要推动力量.由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仅能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和资源,还能大力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密切合作.美国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保障、科技政策引导、经济手段支持、中介平台服务等方面,这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首先,评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存在的信息化平台研究缺失问题;其次,将产学研三方比作一个虚拟的"企业",分析了其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借助协同管理系统(CMS),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的实现进行了探究,论证了协同管理系统可作为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化平台。从管理信息化手段出发,探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将会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航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不高、创新意愿低的问题,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博弈双方采用“积极合作”和“消极合作”两种策略,通过对协同创新行为的动态演化博弈和参数变化的分析,明确其演化机理与均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创新风险系数的增加、创新资源水平差距及学习能力差距的扩大,促使创新主体选择“消极合作策略”;协同创新预期收益的提高会增加选择“积极合作策略”的概率。并从政府引导支持、动态分配协同创新收益与成本、“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术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航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和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尝试从促进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能力、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对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BCC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指标数值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安徽省整体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地市科技创新投入积累较多,科技创新潜力较大;科技创新效率具有区域不平衡性,除少数几个地市效率达到最优外,其他地市创新效率均比较低.建议安徽省各市应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调动研发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全省的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7.
作为知识资源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高校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同创新成为学术界研究内容,同时在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认为协同创新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多元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协调问题,并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索推动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公益公产属性、信息不对称、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给产学研协同创新带来诸多障碍。 基于专利信息对创新过程的支撑作用,按照协同创新的目标规划、组织建立、研发运行和成果转化四个流程构建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能够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资源配置和协作机制,确保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专利信息务体系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当代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在知识互补的基础上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问题在当前是一个新热点。针对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及激励不足,在知识互补性视角下,应着重从合理利用产学研协同创新各方的优势资源、加大激励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的交流和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三个方面,寻找适合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德国创新体系中的三大主体,三者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均获得广泛认可。德国通过给予大学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实施"卓越计划"并建立"研究型校园",不断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三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德国的经验对我国有以下启示:改革学位授予政策;成立高校与独立研究机构合作的实体研究机构;出台推进高校与独立研究机构长期稳定合作的专项支持经费;以高校为主体开展校企合作,因地制宜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