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客家口彩的构成及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口彩是民俗语言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在形式结构和使用规则两方面都与一般的语言文字成分有很多不同。客家口彩主要是关于吉利、喜庆、财富、长寿、后嗣等方面。口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特定的"口彩词",一种是利用谐音临时创造。  相似文献   

2.
口彩一词是对“吉利话”较为颇繁的说法,连年过节大家都希望讨个“口彩”,赢得祝福。久而久之,口彩的祝福特点也被用到广告语言中。它会诱发人们情感,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为,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所以口彩在广告中的运用有助于商品销售。  相似文献   

3.
“口彩”(吉祥话)是极富民俗特色的语言形式,是民俗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构成方式看,主要是谐音“口彩”;就其使用来说,可用于各种民俗场景。  相似文献   

4.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更是地域性民俗文化的载体。解析重庆市酉阳县李溪镇天台村具有典型意义的方言词语,可窥见这一方土地上独特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里的方言词语如同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方言区人们的民俗生活;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新鲜血液一样,源源不断地将生命的活力注入方言中;分析方言词语不仅要解读语言符号承载的语义,而且要考察"锁定"在方言词语记忆的民族历史和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裕固族表示颜色的基本词民俗文化语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西部裕固语基本颜色词是颜色的基本范畴,广泛的表现了裕固族游牧生活、宗教、民间文学等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由于詈语的不登大雅,所以詈语的研究比较滞后.文章简析了庆阳方言中部分詈语及其所反映出的民俗文化,并汇集了庆阳方言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比较独特的部分詈语.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民众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吸纳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素养之人,成为一代心存文化之"根"的人。乡土民俗文化,是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中学语  相似文献   

8.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民俗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对英语课本语篇中出现的外国民俗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进行对比,在英语综合课堂上通过做陈述、讨论和小组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在合适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传承中国民俗文化的方式及其对英语能力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心理在语言上的反映,是人们使用语言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看,它是属于行为禁忌民俗的一种特殊表现.委婉语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  相似文献   

11.
吉语玺不但是战国古玺等古文字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它不但具有座右铭、警示牌的功能,还可以反映出古人修身养性、趋吉避祸等思想。本文把所能见到的吉语玺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并结合传世文献对其所反映出的古代人们祈福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祝辞本为祭祀活动中祝福求福之辞。先秦的祝辞主要有祈祷辞、嘏辞和贺辞等。祈祷辞是祭祀仪式上人对神的赞美和要求,常规祭祀所用的祈祷辞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套语。嘏辞是祭祀中神尸给主祭者的致福,由祝官来传达。嘏辞多用第二人称“尔”,表示赐福给你。贺辞是人对人的祝福,本质上是嘏辞的世俗化。先秦时的这三种祝辞都沿用四言韵文的传统形式。虽然发生的典礼仪式和针对的对象各不相同。但内容与形式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13.
河湟汉族迎娶中的婚礼歌主要包括哭嫁歌、劝嫁歌、拜堂歌、禳床歌等,这些歌随着迎娶时的每个仪式的出现而出现。从内容层面分析,这些且歌且谣的歌极具文学价值;在具体的婚礼语境中考察,这些亦吟亦白的歌又有很高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宋理学大师魏了翁的寿词创作数量堪称历代词人寿词之最。对此,前人颇为不解。本文通过对魏了翁生平的简要梳理及其寿词创作的分类研究,认为其寿词创作与其“和而不流”的君子风范、孝悌仁爱的理学精神、积极有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既是魏了翁坚持守望儒家传统“以和为贵”的社会风尚的艺术再现,又是南宋文人士大夫世俗生活的形象反映。  相似文献   

15.
"泗水捞鼎"故事在早期文献中本身带有扑朔迷离的色彩,而汉代依据该故事创作的画像则更使该题材的图像意义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学界研究汉代"泗水捞鼎"画像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对"楼阁人物"式"泗水捞鼎"画像意义进行考证,尤其注意到这类画像实含有为死者及其家人共同祈福的含义。反映了汉魏晋时代一些墓葬中具有祈福、喜庆等信念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南涧彝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在一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积淀下来特殊的丧葬礼俗,以民族审美文化的角度关照其丧葬礼俗中的审美意蕴,其礼俗在程序上显示出了严整美,在仪式上显示出了神秘美、在内涵上显示出了伦理美,其中融入了该民族对死亡的豁然视域以及对生命的美好祈祝。  相似文献   

17.
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和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存在内容单一、充满祝福意识的问题。对其忧患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应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并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社区文化建设是解决石家庄市社区矛盾纷争的一剂良方,是业主、开发商的福祉,是物业企业的利器。在社区文化建设园地中,开发商、物业企业扮演着“园丁”角色,业主、住户才是行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的现象,试以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例,尝试通过分析其作品及人物形象,来探讨阅读疗法在高职院校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