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体惯性参数的实测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惯性参数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人类工程学等工作时均需要的人体基本参数。通过活体的实际测量 ,比较中国人体惯性参数和国外人体惯性参数所计算人体总重心位置的差异 ,经统计学数据处理来验证中国人体惯性参数的可靠性 ,研究表明 :中国人体惯性参数比国外人体惯性参数更加适应中国情况 ,应对中国人体惯性参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男青年人体惯性参数的实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活体的实际测量,比较中国男青年人体惯性参数和扎齐奥尔斯基等的人体惯性参数所计算人体总重心位置的差异,经统计学数据处理来验证中国男青年人体惯性参数的可靠性。研究表明;中国男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比国外5种人体惯性参数更加适合于中国情况,应对中国男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动作技术时,离不开人体惯性参数.目前,国内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大多引用国外的惯性参数数据材料.它们主要包括:德国学者布拉温与菲舍尔的尸体测量数据;日本学者松井秀治通过人体形态测量及X射线等方法获得的数据;苏联学者B·M·扎齐奥尔斯基和B·H·谢鲁扬诺夫等用放射性同位素扫描获得的数据.此外,还有美国的克劳塞等人,以及美国国家情报服务处发表的两份人体惯性参数.由于数据的来源不同,有些数据仅根据少数几具尸体的测量结果得出,所以很难令人信服.遗憾的是,人们对前人研究所得的惯性参数并未进行过  相似文献   

4.
人体环节重量参数测量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人体环节重量参数测量研究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其统计模型进行评述,找出其不足方面,并提出了一种探索人体环节重量参数个体化测量的创新思路,即在引入人体环节(链)的概念和增补重量矩参数的基础上,利用互补平衡板测量系统实现受试者环节重量参数的个体化测量.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对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陈述了对话教学理论在国外的提出与发展;总结了国内英语对话教学的研究进展.研究者对英语对话教学采用的模型和策略方法研究较多,提出了一些模型和方法,但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还缺乏成熟模型的示范...  相似文献   

6.
为估计汽车电子市场的潜在价值,引入一种基于改进优化核函数参数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中国汽车月产量预测模型.SVM采用RBF核函数和ε-SVR回归方法;参数选择归结为使推广能力的估计值最小、对偶问题最大化的最优化问题.根据2005—2009年中国汽车月产量数据,预测2010年前3个月的中国汽车月产量,并估计中国轻型汽车电子市场的潜在价值.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提高短期预测性能,可为汽车公司的市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生物模型的生产,工艺一般采用乳胶模,产品材质用尿醛树脂料或玻璃钢。 玻璃钢主要成份是玻璃纤维和不饱和聚脂,较牢固耐用。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使用玻璃纤维,对操作工人的健康有一定危害。用尿醛树脂料对人体危害较少,但牢固性不及玻璃钢。 以上两种材料作为生物模型生产虽然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但已不能满足有些品种的要求。 就人体骨骼模型的生产来说,我们知道人体全身有206块骨头,形态不一,模型制作难度较大,成型后各骨之间的粘连、串接、形态整形等能否达到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与速度、距离、角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动作运动学特点,为跳远科学训练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德国SIMI—Mo-tion9.01三维录像系统分析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录像,比较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学参数,将国内(n=7)跳远成绩与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助跑阶段:国内组倒6米平均速度、倒2步速度、倒1步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倒3步步长、倒2步步长均值非常显著小于国外组(P<0.01).倒11米-倒6米的平均速度、倒6米内平均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倒1步速度、倒2步速度与成绩呈高度显著正相关;(2)起跳阶段:国内组着板角、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和腾起垂直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而水平速度损失率显著大于国外组(P<0.05).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腾起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而腾起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与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起跳时间与成绩呈高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增加起跳前步长、步速、着板角,提高起跳过程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腾起垂直速度,降低水平速度损失率是提高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重要运动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对21世纪更具发展潜力的中日韩物流合作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引用引力(Gravity)模型,构建中日韩3国物流合作的经济效果和影响模型,分析中日韩3国的贸易效果成因和所可能发生的各种影响,通过建立贸易量的趋势模型对中日韩3国的物流合作进行预测.根据采集的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2005年的贸易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中日韩3国物流合作的影响模型具备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本着它自身的区域性与职业性等特点,目的就在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对近年来国内与国外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非运动预测变量建立预测大学生最大摄氧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预测大学生最大摄氧量N-EX(non-exercise)回归模型精度高于文献记载的其他回归模型。(2)PFA变量可表示观察最大摄氧量值变异,能替代运动测定变量,有增强N-EX回归模型准确预测最大摄氧量值的能力。(3)体力活动个体差异较小人群,不宜采用体力活动情况(PAR)变量。(4)测定BMIN-EX回归模型优于%FATN-EX回归模型。(5)样本交叉核实国外预测最大摄氧量N-EX回归模型.SEI值较高,说明国外预测最大摄氧量N-EX回归模型不适合我国人群。研究结果说明N-EX回归模型可以提供一种有效而方便的预测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在选材学指标和起跳阶段部分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国内优秀运动员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身高指标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差无几;起跳阶段腾起水平速度和国外优秀运动员没有差异,但着板角、蹬地角、腾起角和腾起垂直速度均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起跳扇面角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建议:国内优秀运动员在训练中要加强起跳腿的退让性工作能力,即加快离心—向心的快速转化能力以减小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增大起跳腾起垂直速度;加强摆动腿的快速摆动能力以增大着板角和蹬地角,减小起跳扇面角。  相似文献   

13.
在对人体几何结构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定义了人体几何结构组成的基本单元和人体环节的组成的集合。采用PDL语言对人体边界轮廓进行编码,实现了人体环节的识别。运用人体环节惯性的研究资料和人体环节惯性参数实现了人体运动图像质心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短体育运动中人体运动技能分析过程人体模型构建周期和提高构建精度。采用激光扫描 技术,对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在助滑阶段的几个主要动作进行数据采集,以“实物-设计意图-三维重构-再 设计”框架为流程,建立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三维人体模型。研究发现在采用激光扫描技术得到表面的几何 数据基础上,人体模型的构建还要经过数据拼合、简化、三角化、去噪等预处理,再进行测量数据分块、 曲面拟合,最终进行模型重构。探讨了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人体模型构建的新方法,提高人体模型构建 效率,为体育科学人体运动研究提供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5.
裂隙管道网络物理模型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和裂隙介质管道流模型,在室内建立一套裂隙介质管道网络试验装置,并开展裂隙渗流和溶质运移试验. 结果表明,在相同定水头的饱和渗流条件下,不同几何参数组成的裂隙网络的渗流流量及溶质通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流量和溶质运移通量与裂隙管网物理模型的有效空隙率、裂隙密度、裂隙产状、进出口数量等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经进一步回归分析获知,流量与有效空隙率及裂隙密度、溶质通量与流量及裂隙密度之间皆存在较好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体一次性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前后体成分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国产中体同方体成分测试仪对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一次性训练前后的体成分进行测试,测试参数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肌肉重量、脂肪重量、去脂体重及总体重等。结果:健美操运动员一次性训练后体重、脂肪量由训练前的56.86kg和8.21kg分别减少至训练后即刻的55.48kg和7.05kg,差异非常显著(P<0.01);总水分和细胞内液由训练前的35.47kg和24.00kg下降到训练后的35.30kg和23.85kg(P<0.05);其他指标值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中等强度训练后即刻,生物电阻抗法测得人体体重的下降主要表现为体脂的减少和水分的丢失。  相似文献   

17.
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在体育运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成功地应用于如跳水、体操、蹦床、举重等竞技体育项目.通过总结人体运动仿真分析的建模方法,分析几种主要建模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一步讨论了人体运动仿真的可视化技术,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