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国方略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德治国,就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在社会主义生活的伦理道德要求的总体中,共产主义道德属于最高层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并举的,二者是互为补充、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懂法、守法、护法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历史即将迈进21世纪的门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为此,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明确地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贯彻实施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全体公民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包括懂法、守法和维护法律的意识.即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必须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哪些法律规范,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了解自己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法律规范,并正确处理根据这些法律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这看来,依法治国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经济工作是依法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现代法理学研究认为,一方面,经济是基础;另一方面,法具有确认经济制度、调整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由此看来,没有经济的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对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目前存在种种片面性认识,现作浅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样的论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它标志着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有了重大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最引入注目的问题之一。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作了明确的科学界定。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作出的一项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它的科学含义,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8.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1)含义不同。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以德治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王佐1、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基本的治国方略、治国体制,具有丰富的、确定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基层民主建设是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1999年(宪法修正案)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纳入(宪法),忠实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贯彻落实“依法治…  相似文献   

12.
许杰 《职教通讯》2015,(11):33-34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推进依法治校是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意义,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鲜明地向世人昭示:依法治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性重大战略抉择,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因此,深入探讨“依法治国”理论以及它与法制现代化的关系,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核心内涵和基本要素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依法治国与行政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理国家、社会的理论和原则,即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实行“法的统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社会主义的属性规定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一切权力归人民,因此必须依法治国。一切公民、法人、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和组织都必须依法办事,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必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才能实现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在1996年对依法治国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的含义作了完整的表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  相似文献   

16.
难点突破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法治有共特定的内涵、作用和适用范围。法治与民主政治是不可分割的,法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主要是依靠人民群众动用法律来管理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吧国家,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实际行动。依法治国的价值不在“治官”,更不在“治民”,而在于人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澄清对依法治国的种种误解张运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这一治国方略作为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 ,在20世纪最后一年即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在宪法中确立这一治国方略 ,不仅有着鲜明的象征意义 ,更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依法治国不是从来就有的 ,而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相当发达的社会文化共存亡、同兴衰的社会现象。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  相似文献   

20.
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一直在践行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诺言,建设法治国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律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思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思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