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报道的三种方式1.把微博作为重要新闻线索来源许多媒体及其从业者都积极通过微博搜索及转发功能,完成新闻线索收集和突发事件报道.今年发生的许多热点新闻,如"郭美美事件""抢盐事件""南京梧桐树事件"等,均是微博的现场爆料引发传统媒体跟进报道.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雯琪 《新闻窗》2011,(3):64-65
2011年春节期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行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广大博友中迅速传开。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话语的微观层面,来分析作为自媒体的微博是通过何种话语建构策略,将个体话语推向网络公共空间,并且形成公众广泛讨论的"微博事件"的。以"罗永浩砸西门子牌电冰箱"事件为案例,运用话语及物性分析、互文性分析、元话语建构分析方法,探讨罗永浩微博文本的话语特征,及其在推动"微博事件"进入公共话语讨论空间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博事件”及其传播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10年至2011年3月的24个"微博事件"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微博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微博事件在发生地域、所涉群体、事件类型、意见领袖、集体动员、微博舆论、传播状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网络治理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微博意见领袖的识别、活跃度、影响力再次引发各界关注、本文以244个微博意见领袖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微博意见领袖的群体特点,利用词频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博意见领袖博文内容及转发关系进行分析,探析网络舆论调控前后微博意见领袖行为变化特点。分析发现:8月以来微博意见领袖发博量整体下降,但公务员、律师、作家、学者等群体人均每日发博量上升;博文内容涉及政治话题减少,更加倾向于法制主题;整体互动程度降低,意见领袖群体对个体影响力减弱,群体之间信息控制力和传播力差距缩小;少数微博意见领袖参与舆情事件的热度上升,但微博意见领袖群体对舆情事件影响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美国的Twitter先声夺人开始,近年来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服务,以新浪和腾讯为代表的微博,以迅猛之势风靡华文网络.微博之所以能够在众多新媒体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微博拥有与其他新媒体不同的功能应用——微博转发功能.利用这项功能,微博个体可以向无限广泛的社会群体进行喊话和广播,信息可以迅速传达至世界各个角落.微博类似于核裂变式的传播效能,不能不使人对其独特的转发功能应用刮目相看.微博与其他网络媒介一样,归根结底都是运用符号系统对事件进行叙述的表意活动.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不断生成新的传播形式,微博方兴未艾,微信已悄然兴起。微博与微信两者均具有移动和有线互联的性质,实现了跨媒体平台的沟通,微博兼顾了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三个范围内的互联,微信目前还局限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传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介形态、媒介内容、媒介生产的界限,然而又有所不同,在新闻发布方式上,微博新闻主要是用户自生成内容,微信新闻主要是网站推送;微信以虚拟场域人际互动为主,而微博兼具社交媒体和twitter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成书背景的基础上,,以2016年微博热搜"王宝强离婚"事件为例,分析在当代媒介环境下其群体心理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23):60-64
传统媒介信息传播到微博信息传播,是一个权威、控制、中心消解的过程,标志着"现代"的消融、"后现代"的确立。在"后现代"背景下个体游走于不同微博部落中。本文解析微博部落后现代化的表征:部落以共享的情感或符号为联系基础;权利分散于网络主体之中,没有绝对权威;部落存在具有脆弱性。最后,基于后现代伦理的视角对微博部落管理提出伦理反思:启用外部伦理监督机制,整合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南京梧桐树事件"为分析案例,探讨网民在挑战官方政策合法性的过程中,如何采用话语转译与意义勾连两种话语和行动策略,进行情感动员、资源动员与"政治机遇"扩大。这对于管理部门深入理解网络集体行动的多元逻辑、正确面对冲突与矛盾、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危机中的群体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照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群体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群体的目的,相互联系的机制、影响群体成员的方式、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特点、相互作用的性质、亲密和团结的程度等,可以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合作群体和集体等.  相似文献   

13.
两会即将到来,本届人大代表的提案内容逐渐成为社会焦点。2月11日,一条"向网友征集人大两会议案"的新浪微博引发网友的"围观"和热议,截止记者发稿,共吸引了6万多名网友的积极参与。创新微博征集议案网友亲切称其"微代表"据悉,微博征集议案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他在微博中表示:"两会即将召开,我作为人大代表将在人大会议提出改善民生的议案或建议。在此我愿意开放微博平台,听取各位博友的声音。"以微博征集两会议案,李东生成为人大代表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微博一经发出就得到了网友们极大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下,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积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为青年群体的自我呈现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新情境,使其能自主性更强地使用各种网络特殊形象,进行个体展演、完成情感表达。文章探究以青年群体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周杰伦粉丝群,在近期微博超级话题打榜事件中,使用"夕阳红中老年粉丝"的网络特殊形象进行自我呈现和情感表达。结论认为,"夕阳红粉丝"这一不同于青年群体现实生活的特殊形象,实则反映了他们"感慨青春消逝""代际对立""娱乐与消遣"三种与该群体特性息息相关的情感表达。这三种情感对该群体具备较强的情感号召力,并在群体针对"夕阳红"网络特殊形象的表演互动中不断增强,成为该群体在本次带有互动仪式性质的"表演狂欢"中的共享情感。  相似文献   

16.
2010年,被称作"中国微博元年"。这一年里,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应用平台在中国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注册用户人数纷纷过亿,其势头强盛赶超此前以BBS、博客和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任何网络媒体。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模式,也改变了政府与民众的对话模式。那么,微博何以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微博舆论是如何形成并展示出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呢?本文将以2011年6月在新浪微博上"引爆"的"郭美美事件"为例,从微博诞生的社会背景、微博用户的特征分析、微博比之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等方面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7.
媒体与媒体人是微博中的特殊群体 出现在微博中的媒体与媒体人有四种面孔:第一种是以匿名的身份注册微博,且不公布职业、身份,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微博客发言;第二种是以实名注册,公开媒体人身份,甚至被微博网站加"V"认证;第三种是既是媒体人又同时是新闻事件报道者或见证者,身份一目了然;第四种是媒体机构的官方微博,面向所有的网民,安排专门的人员维护,及时发布新闻、转发微博、回复评论、组织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形态将打破媒介边界,通过信息多维度的传播,实现媒体融合。专业类期刊面对细分受众,全媒体传播的优势有哪些?路径是什么?一、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会以什么样的传播方式?发生在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6月,一个注册名为"郭美美Baby"的微博用户,经常在个人微博页面发布她拥有的奢侈品、跑车以及高调奢华的生日聚会。这本是个人行为,只因该用户的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名慈善机构的总经理如此高调炫富,这足以吸引众多博友的注意。"郭美美Baby"的炫富微博被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继而吸引了大"V"知名博主的注意,他们在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3,(21):1-8
本研究探讨了以微博为例的互联网使用对记者社会资本的影响,通过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和强/弱关系假设,考察了295名记者通过微博链接网络形成的社会资本情况,对记者之间的强弱联系与不同类型社会资本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从个体网层面来看,记者在职业群体微博链接网络中的强联系大多为紧密型社会资本,而弱联系大多为跨越型社会资本;将社会资本操作化为网络规模资本和中间位置资本后,经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使用对记者在职业群体中建立社会网络、增加社会资本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20.
魏景霞 《新闻界》2012,(17):43-46
微博作为一种综合多种媒介特性的媒介具有高度的"拟情境性"。虚拟性的扩展还对人际关系形成了严重冲击,导致建立在各种分离的虚拟群体基础上的角色得以强化,而人的主体性则减弱。因此,需要建立对以微博为主的虚拟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自生自发"互动秩序正确的理解、培育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