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统出自汉晋经学传家的兰陵萧氏,其贵为梁武帝萧衍长子,且自幼聪慧,酷爱读书,极富文学天分。所有这些,都使得其所编著的《文选》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极具思想、文学价值。文章以《文选》的编著原因、文体分类、选录标准等基本情况,来了解和研究萧统其人及其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诗文以平淡自然为主,尽管他的诗文享誉后世,却湮没于当时。萧统在《文选序》中明确提出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选文标准,要求作品有华美的文采,由此看来陶渊明的诗文似乎与《文选》选文趋向相左,但《文选》却收录了陶渊明九篇作品,难道陶诗入选仅是因为像有些学者所说的“破例”吗?细细分析入选的陶诗陶文可知,这些诗文“辞采精拔”合乎《文选》选文标准;还可以窥见萧统不只重“辞藻”,还重“风教”的文学趣味,这对我们研究《文选》的选目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考核刘孝绰与萧统的生平行事及二人的交往情况,分析刘孝绰的文学思想。从而认为刘孝绰的文学思想与后来《文选》编纂的指导思想和选录作家、作品的衡裁标准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适志杂诗主要是就《文选》"杂诗"类中以咏写澹泊、恬适怀抱的诗作而言。适志杂诗与《文选》其他类的部分诗作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却也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而这恰好体现了萧统诗体分类观念的特点,即细腻性、综合性、灵活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选》以儒家"雅正"思想和深思、辞采为选录标准对赋体进行的分类,反映了萧统文质并举的文学观念.其选赋详远略近的作法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赋体文学由汉代体物大赋逐渐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演变的面貌,也反映了萧统的文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京都赋列于《文选》开篇,反映了萧统对这一题材的认识和重视。以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选》中汉代京都赋的浅析,管窥汉代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文选》三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则考证清初著名选学家何焯,当初校勘《文选》所据底本系康熙钱士谧重刻明末毛氏汲古阁本,并非其初刻本及重修本。进而略述确定何校底本于《文选》何校及版本研究之意义及实用价值。一则考证吴希贤先生辑汇之《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中"明州本文选"书影,不是六臣注明州本,而是明万历间邓原岳刊单李善注本。一则辨证《文选·西京赋》"齐栧女"之"栧"字,非关避讳,乃俗写。  相似文献   

8.
《文选》的选文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它的文体编排引入了古代文体分类意识,既对文体辨析和指导写作具有实用价值,也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思想。就《文选》中所选属杂诗类的《古诗十九首》为据,分析《文选》兼顾传统与新变,又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选文观念。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是现存我国最早一部诗论专著,清人章学诚将其与刘勰《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结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相关史籍,对钟嵘作《诗品》之年代、《诗品》之本名及其品第违失等方面稍作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外国文学》教学目的、内容重点、教学方法诸方面,探讨该课程如何改革适应秘书专业素质教育,以就教于同行专家。 一 《外国文选》是我校秘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由普通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外国文学》脱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前人的有关论述论证了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对《文选》诗歌的学习和借鉴 ,肯定了《文选》诗歌对唐诗繁荣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诗经》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可谓卓越不凡.《诗经》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女性.《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其塑造的思妇的形象深入人心、动人心弦.但两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比《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诗经时代到东汉末年女性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来源、特色、功能等角度通过统计分析,对《江泽民文选》中的中国古诗文的引用艺术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原道、征圣、宗经这一理论路径自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正式确立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则》和《文章精义》是宋代理论性文话的代表著作,体现了宋代古文批评家在文章学体系构建和理论总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两书中的宗经观,在经典与道的关系方面呈现出一致性,认为经典与道合一;而在经典与文的关系方面体现出差异性,其中《文则》侧重分析经典的艺术特性,《文章精义》侧重挖掘经典的精神内涵。二者在各自侧重的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共同论述了宗经观的内涵。宗经观在宋代文话中的基本成熟,以及由此展开的文话理论建构,也是文章学在宋代成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文选》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应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内涵和理论品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文选》收录应璩《百一诗》一首,结合应璩其人所处时代及其生平才具,对于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之创作动机及心理作了一番探索。认为应璩写作此首《百一诗》,目的主要不在规箴曹爽,也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修为,而是在司马氏集团与曹爽争夺权力的乱局背景下,出于朱建平死亡预言的恐惧,面对司马氏集团的侵诬行为,所作出的惊弓之言而已。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思妇和游子两类主题的诗:在整体排列上呈现出各自相对集中又彼此相互间隔的情况,产生了类组诗和互相补充的效果,增强了整体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排列方式应该是出于《文选》编者的有意而为。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镕裁》以下8篇属于新批评视野。镕裁的提出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思想倾向,刘勰点名批评《文赋》的作者陆机,实际上反映出作者对现实文风的不满。镕裁的意义不是纪目匀所说的一般的炼意和炼辞,从训诂的角度看,镕是铸冶的模子,裁是裁衣的尺寸,作为动词用都有一定的标准要求。镕裁的功能是通过镕意使作品纲领明畅而周密,通过裁辞使作品文字简洁而不繁滥。三准说是针对镕意而言的,要求创作中情、事、辞三者艺术地达到一致。裁是针对裁辞而言的。刘勰对裁辞的看法比较通达,他认为繁与简各有好处,这要根据各人的创作个性来决定。但要善删、善敷,做到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镕裁的理论是对文章的内容(情理、情意)和文章的形式(文辞、文采)加以规范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情赋是以男女恋情为题材的赋作.诗体特有的抒情性不便于情类的单设.《文选》选赋单设情类并仅取《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洛神赋》4篇,与抒情小赋的蓬勃发展、南朝重情的时代风尚、赋体的流俗性和萧统宗经与新变相结合的文学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用"推源溯流"批评方法追溯"文"之起源,探寻文体发展,论述特定时代文学思潮及评定某位作家创作风貌,既自觉又娴熟。究其成因,大致有三:其一是传统因袭,包括学术传统与文学传统,为此批评方法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其二是时代风尚,模拟风气盛行,上升到文学批评理论高度即是"推源溯流"批评方法及其实际运用;其三是个人素养,刘勰博闻强识,融通百家,为其从事批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自身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