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嵘《诗品》将陶潜列入中品,且以为其诗源出于应璩,这一断语至宋以后颇受人诟病指责。实际上,钟嵘此说之所以会导致宋以后普遍的批评,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应璩诗颇多亡佚,后人不得窥其全貌;二是陶潜诗由晦而显,至宋而极,后人遂以为应璩不足以笼罩陶潜耳。  相似文献   

2.
一、阮、嵇的生平与人格 阮籍(公元210-263),字嗣宗,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其父阮瑀,字元瑜,是魏“建安七子”之一,卒于建安十七年,阮籍当时才三岁,魏文帝曹丕曾作《寡妇赋》以寄悲悼之情。阮籍虽出自名门世儒家庭,但和嵇康一样都是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其境况也是非常凄惨的。 阮籍年轻时就酷爱弹琴咏诗。“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咏怀涛》第五、第十五首)“少年学击刺,妙伎过曲成。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咏怀诗》第六十一首)立志用儒家的理想做一番事业,仰慕“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咏怀诗》第三十九首) 但由于经历了曹爽集团和司马懿集团的相互倾扎,以及“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恐怖,“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咏怀诗》第三十三首)亲历了司马氏集团对何晏、曹爽八族,以及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等名士的诛杀,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有“魂气随风飘”的可能。“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酒为常”。为了性命,缄口不谈时事,不议人过,喜怒不形于色,醉酒避祸。所以司马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吴梅村的《琵琶行》与吴敬梓的《老伶行》的对比研究,探索这两首诗对”伶人命运一国家兴衰”主题的诗歌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两首诗的艺术风格作出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遣兴五首》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年)在秦州所作。但是,杜甫《遣兴五首》从内容上看多言长安时事,从叙述语气看,使用的是描述当前事件的语气,从内容、风格、体裁上考察,更接近杜甫的长安诗,而与秦州诗有明显不同。因此,《遣兴五首》当作于长安。从诗中的事件和物候描写判断,此五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年)秋。  相似文献   

5.
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卷 11魏废帝 (齐王芳 )《即位诏》案曰 :“齐王芳纪二月 ,有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据《曹爽传》是孙资所作 ,今编人孙资文。”又卷 2 2孙资《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按曰 :‘《魏志·曹爽传》注引《魏书》‘帝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为诏”’严可均把“令”当  相似文献   

6.
相传孔子删诗,是从三千多首古诗中选取三百零五首编辑成册,此即汉以来所说之《诗经》。而这三千多首古诗,当是我国最早的“诗”了。那么弄清这些最早的“诗”的功能和性质,则《诗经》这部作品也就可以大致定性。关于“诗”的功能和性质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虞书》舜命夔“典乐教胄子”那段话。据此则知,“诗”是用于“言志”的,并要配合音乐来歌唱,讲求声韵和谐美听,“八音克谐,无相夺伦”。歌唱时还要“击石拊石”,打击乐器以协调统一节奏,进行纹身化妆的“百兽舞”表演。总之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无疑这即是一种带有浓厚巫文化色彩的原始巫祭仪式,而非简单的音乐或诗歌教学活动。而“诗”在巫祭中的功用,即是表达祈祷祝愿之类群体欲望,所谓“诗言志”者本意在此。因此,《诗经》中诗应该就是用于巫祭的礼辞,其作者当然是那些主持巫祭仪式的巫师。为了作进一步侧证,文本还引用《诗大序》关于《风》《雅》诗区别所说一段十分费解的话详加读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外编》第四编《全唐诗续补遗》卷十补录杜牧诗七首、零句两联,除《九华山》一首外,皆属《全唐诗》已收者:《滕王阁》,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集四《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文字稍有异。《金隆怀古》,非杜牧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许浑集六,又见于许浑《丁卯集》卷上,文字稍有异。《秋浦》,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集一《池州送孟迟先辈》的第六十七至第八十句,文字无异。  相似文献   

8.
《党的文献》1993年第六期发表了《新发现的毛泽东诗四首》,《新华文摘》1994年第2期全文转载。这是继公开出版发表的毛泽东诗词51首后,又一次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诗。拜读之后,深受教育。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伟大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新发现的毛泽东诗四首》,同  相似文献   

9.
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朗宁的代表作是《我的前公爵夫人》,这首诗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对诗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且他创造性地运用了戏剧独白这种诗歌形式,语言优美,戏剧化的悬念、意象和象征的运用,使读者感到一幕戏剧就在[前上]。本文就是对这样一部作品进行解析,重现此诗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诗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系统阐述作者理论思想论诗诗。诗中作者坚持儒家传统的对待文学的标准,认为诗歌的写作和评论要突出“诚”与“正”的标准。本文论述元好问的文学标准以及这种标准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12.
《赠李司空妓》诗,《全唐诗》中初得此名,以为刘禹锡赴扬州大司马杜鸿渐宴,席上赋此诗。此与唐人范摅《云溪友议》中所载同。然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却言此诗乃刘禹锡罢和州回京后赴李司空宴会时所作。二书所载,大相径庭。入宋后,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又衍生出韦应物赴杜鸿渐宴会时作的说法。此后,该诗的记载虽层出不穷,然大抵沿袭此三种说法。细考之,此三种说法不仅自相抵牾,且均与史实不符,不能成立。此诗很有可能系后人伪作,托名刘禹锡(或韦应物)而已。  相似文献   

13.
《卖炭翁》与《致穷老妪》两首诗都从客观实际中提取材料,引领读者窥视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人物描写都真诚、朴实,人物刻画有视觉上的立体感,很形象。但这两首诗对人物描写的侧重点、表现手法却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从《离骚》和《凤凰涅檠》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比较中,看郭沫若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代表作。然而,笔者在对这首诗进行深入阅读后却发现这首诗有着永恒、爱、死亡相互交织的多重主题。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反讽来揭示这首诗深刻而丰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三百零五篇,但《毛诗序》却有三百十一篇,以为《小雅》还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六篇。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认为这六首诗在孔子删定三百十一篇之内,遭战国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陆德明的说法是一种猜测。宋·朱熹《诗集传》以为《南陔》等六诗是"笙诗",也就是吹笙以奏的诗,有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这十六首诗记述了杜甫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有可比点。对杜甫的“陇道难”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诗进行比较,以期探究杜诗与李诗在心理背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色诸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李晖 《池州学院学报》2013,(1):50-52,83
《送童子下山》,是唐代释地藏于九华山所作的一首名诗,《全唐诗》、《九华山志》、《中国历代名僧诗选》等典籍,均有收录。文章对释地藏卓锡九华的年份和此诗所作的时间,力所能及地予以详细钩沉与确定;对《送童子下山》具体的诗由、浓馥的诗情、绵绵的诗意一一予以赏析;对地藏"普渡众生"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给予阐发与褒扬;对诗中充溢着的博爱情愫和关爱下一代的伦理道德,予以充分揭示。概括出《送童子下山》诗,给今天的文明社会和人,激发出精神上的深沉反思,在人格、伦理、道德上带来了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杜牧在湖州有很多小诗,特别是杜牧的外集中有一首《叹花》诗,历来被认为是风情之作,文章从杜牧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叹花》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认为它不但不是一首风情诗,而且还是一首感伤时世很强的政治诗。从而揭示了杜牧在湖州的有些风情诗和写景小诗绝非风情或闲来之笔,其中蕴涵着杜牧强烈的个人身世遭遇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桃花扇》题辞内蕴丰富,从辑出的八十三家四百首题辞来看,联章绝句为主要题辞形式。题辞一开始便受到前代怀古诗和咏史诗的影响,而且早期题辞在表达程式、写作手法及用典等方面影响了后来者的创作。题辞在整体上是与咏史诗更接近的诗歌类型,它们的表现方式、意象群相似;而对剧中人物的探讨则与怀古诗相似,在对人物行为的描述中加入诗作者的判断与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