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孙宝国 《视听界》2010,(1):62-65
电视节目形态具有知识产权属性,即版权属性。电视节目形态版权营销已成为国内外电视节目在传统的“出售受众”换取广告投入、出售节目内容、以节目为载体成立观众俱乐部等营销方式之外的新型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2.
申明明 《东南传播》2015,(2):114-116
近年来,版权引进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虽初试收视告捷,但收视率后劲不足,口碑下滑,原创电视时尚真人秀节目《女神的新衣》则应运而生,不仅原创电视节目形态,并且开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合发展的新局面。本文通过对这一新生节目形态和新旧媒体联合的解读,以期二者相互促进达到电视节目创作和经济效益共赢的局面,使电视兼具公共服务与娱乐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版权交易机制的良好运行不仅需要适宜的外部生态,也需要与外部生态涉及的各因素之间建立相得益彰的交互关系。版权制度、版权市场以及版权意识是版权交易机制外部生态各因素中最具决定作用和最突出的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并共同作用于版权交易机制。为版权交易机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生态以促进版权交易机制的运行,应坚持权益平衡和经济效率原则,并强化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市场支撑机制和创新意识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基于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对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新旧媒体在碰撞交汇中,呈现更多的是一种融合发展的态势.在融合进程日益加深的推动下,传统媒体突破了原有的营销模式,实现了跨媒介营销.本文选取与新媒体互动融合极具代表性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为研究对象,透过媒介融合的视角,解析电视节目如何跨越不同形态的媒介展开营销,以此来探寻新旧媒体继续深度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于丽臣 《视听》2016,(11):9-10
《中国新歌声》依靠自主版权模式的创新,在版权纠纷中强势逆袭。研究《中国新歌声》版权模式创新的理念与方法,对于摆脱海外版权模式限制,推动中国电视节目模式的创新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打造自主版权模式是我国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对《中国新歌声》"借鉴式创新"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论证,笔者认为不必过分迷信节目模式,更要重视节目内容和制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播形态和模式的变化带来了把关主体和手段的变化,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挑战.本文着眼于把关理论,分析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存在的环境基础、新媒介生态下把关人角色缺失的现实原因及其危害,认为"把关"一词并不是传统媒体身上的陈旧标签,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把关人"仍然是媒体最该坚守的传统,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与确立把关工作的重要地位,媒体内部、外部监管部门和广大受众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把关,促进互联网信息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媒动态     
正中国报协倡议维护报业版权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指导下,中国报业协会近期给全国各相关传媒单位发出了《"积极维护报业版权、营造健康传播环境"倡议书》的征求意见稿,并拟成立"中国传统媒体维护版权联盟"、"中国传媒网络安全联盟",制定联盟章程,同时欢迎新媒体加入,共同维护版权生态。据介绍,2014年9月19日,在由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网络安全与媒体责任"公益活动汇报大会上,将正式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运营中面临的挑战,特别是新媒体账号的变现问题。文章从新媒体平台、账号运营和变现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新媒体账号变现的主导因素,指出了传统媒体新媒体账号变现存在的障碍,强调了新媒体平台运营策略的重要性。提出了外部平台策略、内部生态培育等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实现更好的变现和转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传统媒体广告营销的核心理念、网络技术主导下的广告营销环境和网络广告营销的核心理念三个主题依次展开论述,试图在对网络技术主导下的广告营销环境的解析中、在与传统媒体广告营销理念的比较中阐明网络广告营销的核心理念——"理性说服"。  相似文献   

10.
宋建武 《现代传播》2017,(11):106-110
互联网内容聚合和分发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这些平台虽不生产内容,却可以通过新闻与资讯的大量聚合、定向分发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在信息高速流动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平台价值正在不断消解,新闻内容的价值在传统媒体中尚未来得及沉淀,就已经被网络媒体转载多次。由此,传统媒体开始提出"新闻版权"问题,其实质在于寻求新闻获利权新的实现方式。如何能够既实现新闻获利权又不损害公众知情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中关于数据库版权的规定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24):75-80
本文以截止2014年11月国际主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最新进展材料为基础,梳理出一些能够指导媒体融合的观念和经验,以供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参考。作者认为,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深刻的表现在媒体和用户的关系上。未来的媒体,用户才是其最重要的资源,不是通过传统广告,而是通过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产生的黏性获利。在"互联网+传媒业"的时代,传统媒体要将媒介融合理解为"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的一个整体,而非单纯的"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或者"技术为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引进版权"的电视节目在目前国内电视市场的发展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可谓2012年的光彩熠熠,2013年的遍地开花。在"引进版权"电视节目大热的背景之下,它对国内电视市场究竟是喜是忧?本文浅析了"引进版权"电视节目对中国电视市场的促进和激活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并试图探讨在这种喜忧参半的境遇之下,中国电视人如何突围而出,最终做到双赢。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媒体众多的情况下,地方电视台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制约,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明显,但是地方电视台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新媒体,而是自身原因导致的。当前电视台的价值主要是他的社会属性。充分利用地方电视台的社会属性价值,从而更好地做好媒体广告收入的营销和策划。分析地方电视台与中央台及省级卫视的差距及优势。更好的根据受众的角度去考虑地方电视台的广告营销。做好自身节目是发展营销的基础。包括栏目基本运作。最终达到地方电视台的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颖仪 《声屏世界》2005,(10):43-44
目前,在媒介产业中,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媒体巨头对于国际的日益关注和彼此渗入的加剧。在现代电视传媒中,媒介跨国公司主要运用其先进的节目形态作为进驻发展中国家媒介行业的敲门砖。因此,在这种竞争趋势和跨国媒介巨头的带领下,电视节目生产逐渐形成工业化生产的模式,并且利用工业化的生产提高电视节目的产出,越过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鸿沟,达到全球传播营销的目的。电视节目工业化生产的概述以前,一个传媒公司的海外赢利主要通过自创自产成品节目的海外销售途径,例如一套电视剧版权的销售,或者是整个栏目播放权的销售,或者在国外建立自…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新闻传播》2012,(3):97-99
在媒体并立与融合、竞争与协作、传播与营销的媒介生态下,传统媒体将全媒体战略作为应对未来媒体竞争的重要指导思想,并进行了一些全媒体运营方面的尝试,但仅仅流于形式,缺乏公众信任感。因此,在新形势下,公信力营销传播作为传统媒体"全媒体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全媒体战略得以执行的评价标准。本文着重从公信力营销传播的内涵层面来阐释其对全媒体战略的经营观念、内容创作、经营执行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鹏  刘益 《科技与出版》2012,(10):86-89
电子书的出现为出版社的营销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产品形态的出现需要全新的营销模式与之相适应。结合电子书的营销特性,探讨了以出版商为版权所有者的营销模式和以作者为版权所有者的营销模式的不同特性,并对电子书的营销提出了五点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媒介,相比微博,微信在营销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和优势更令人瞩目。当下媒介生态中,传统媒介吸引受众回归要善于利用新媒介宣传和推广自身品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本文在梳理微信特征及营销优势的基础上,以"4V"营销组合理论分析传统媒体利用微信平台聚合受众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经历着推到重来的过程。未来几年,传统媒体要实现的不仅仅是"成长",而是"进化"。那么,传统媒体如何进行颠覆式创新,来实现生态的"进化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黄平: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和工作大部分形态,传统媒体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才能生存发展。传统媒体的颠覆式创新和生态"进化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晶 《声屏世界》2017,(9):44-4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频繁.相比于效率较低的传统媒体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不仅带来了更多模式及策略上的可能,还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如此形势下,电视节目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电视人绕不过去的课题.本文首先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相关概念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再对今春爆红的电视节目《朗读者》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电视节目创新营销亟需注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基因.  相似文献   

20.
手机电视的节目形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电视技术的定位和实现是短期就可以解决的,但对其内容和节目形态的探讨将会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本文从手机电视节目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物理形态所具有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手机电视节目形态应当具有的不同于其它数字新媒体的内容特征.视频内容充分发挥了手机的便携性、交互性和使用的广泛性特性,将使手机由传统媒体的补充走向独立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