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语音译词的出现填补了汉语表达的空位,丰富了汉语表达,对汉语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本身也存在某些缺陷:首先是费解,音译词中的汉语语素只起表音作用,与字的意义失去联系.其次是有的音译词不但冗长费解,还会导致错误的联想,引起歧义或误解.音译的过程中应注意,在单纯音译和寓意音译的基础上注重于符合汉民族审美心理的词义选择,使之成为汉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汉语借词是英语词汇丰富发展的源泉之一.笔者通过回顾汉语借词的历史进程,概述汉语借词主要的借词方式,结合实例论述汉语借词的语音、语法和词义特征,进而总结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法学与西方语法学的语法分析,各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西方民族语言的特点是用丰富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词的性、数、格和词语组合所产生的结构关系.汉语缺乏西方语言那种形态变化,而独具人文性特点.由于汉语语法学建立之始是模仿西方的语法体系,以西方的句法规则来分析汉语,受西方语言理论和方法先入为主之影响;而摆脱这种影响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汉语规律的揭示建立在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特质上,吸纳其他民族的语言理论和方法,建构有汉语特色的语法学.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媒体和日常文化生活三个领域,综述了英语在我国的使用情况,以揭示英语在我国的地位,并据此对我国未来的语言环境做出展望.文章阐述了英语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介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强势地位对我国的民族语言——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形成威胁.但是,英语不可能取代汉语,汉语将以其博大包容的胸怀取英语语言之精华,丰富我国的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求“名”之“实”,对鲁迅来说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揭开“名”下之“实”,二是求得符“实”之“名”,前者寄托着鲁迅的启蒙诉求,后者则更多彰显着鲁迅作为作家的伟大创造力和对汉语表达深刻性的追求,也充分体现出他为丰富现代汉语词汇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的一部分,它们简洁、生动,其中一部分有着丰富的数理含义.认真分析它们.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感受到我国语言文化之博大、精深和美妙.  相似文献   

7.
刊摘 《地理教育》2004,(4):10-10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相似文献   

8.
名家说招 中华文化积淀了极为丰富的思想资源,而孕育这些思想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则可以作为写作教学的珍贵资源.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殊的魅力.每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可避免地烙印上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汉语写作,不妨借助汉语思维的特色使之充满中国味.  相似文献   

9.
一汉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发展较早的语种之一。这突出地表现在它的词汇的丰富上,特别是在古汉语中。因为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因而词汇丰富的程度,代表着语言发展的程度。波兰著名汉学家夏伯龙教授曾经说过:“汉语的语法,没有斯拉夫族语言那么复杂,但在另一方面,汉语的词汇,因为它是汉语和汉族文化三千年发展的产物,却具有一个几乎是取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量词丰富、发达,而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在世界语言中确实是少有的语言现象.不少语言学家称汉语量词为“华人所独”,并指出汉语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因而研究、探讨现代汉语量词的规律和特征,显然是很有价值的.现代汉语常用量词600多个,而具有较规律形态的量词已占1/10,可见汉语量词形象色彩特征的显著.量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表示计量单位.由于词的词汇意义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因而量词在反映描绘客观事物及现象时是具体的、形象的,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汉语量词的这种形象感,集中表现在它的形态感和辞格的修饰效果上.下面分别述之.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偏义复词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汉语词的双音化、行文修辞作用以及民族心理习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偏义复词是一种较特殊的词汇现象,它与一般的复音词不同,虽然由两个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仅作为陪衬。偏义复词在结构形式上多数由意义相关、相反和相类语素构成。随着具体语言环境的不同,偏义复词的词义重心既可以偏向前一个语素,又可以偏向后一个语素,而往往偏向贬义语素。偏义复词的形成与词义的演变、词的双音化趋势。修辞现象,化因素等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词语是词汇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它的产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在众多的造词法中,修辞造词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喻、借代、比拟等辞格在新词语造词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在新词语造词中还存在多辞格并用现象。  相似文献   

14.
很多移就格就是偏正结构的比拟,它们很容易跟定语有所省略的普通定中结构混同,"情书"、"病院"等就经常被人误以为是移就格。移就修辞格是形容词词义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有时它跟词义的引申很难划清界限。另外,移就与通感两类辞格都是词语错位搭配,二者也经常发生纠葛。  相似文献   

15.
"合形"是一种汉字修辞方式,前人对它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其构成方式研究不够全面。汉字变化灵活多样,"合形"在"汉字+汉字"的主要构成方式外应当会存在一些变通,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汉字修辞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仿拟从修辞手段发展为造词手段的现象,要点有四: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指称的需要与旧有造词手段造词的有限性和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仿拟发生功能转变的外部原因;联想和类推的思维方式则是认知上的理据;历代文人用典、化用是仿拟造词法形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汇发展与修辞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词义的演变、新词的产生以及词语形式的替换等很多都是在修辞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的。将汉语韵律因素纳入到修辞影响发展的体系中,把韵律修辞分为积极韵律修辞和一般性韵律修辞,并分别对它们影响词汇发展的情况加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重叠是近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现代汉语用词法上的重叠,可以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和拟声词等诸多词类中,具有丰富多样的重叠形式,而且还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表达多种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构词、语义和修辞等方面来审视英语中性别歧视语的构成方式,使我们看到性别歧视并非只体现于性别歧视语之中,而是作用于整个女性称谓系统。英语女性称谓系统的基本特征无一不浸透着性别歧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五版)的“修辞”章节存在个别观点值得商榷、个别辞格的分析有点单薄或缺乏个性化、内容遗漏、措辞不当或不通俗、举例不当等方面的问题,“文字”章节存在“异体字”的定义不准确、措辞不当、内容遗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