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锋 《语文天地》2015,(2):10-11
激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建构有效阅读课堂应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现以七年级说明文《凡尔赛宫》教学为例谈一谈个人的几点尝试。《凡尔赛宫》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不少西方建筑艺术相关概念学生缺少直观的印象,应作为难点加以突破。前两篇课文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巍巍中山陵》,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建筑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因此,《凡尔赛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编排了《画鸡蛋》、《吃墨水》、《补丁》等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介绍的都是伟人、名人生活学习的片断。通过学习课文,要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这一类写人记事的课文,要使学生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篇课文,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字、生词,也不仅是学习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而已。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这篇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向学生传授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所以,在进行课文的总体设计时,一是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巧妙自然地向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的有关方法。以说明文为例,其实,只要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4.
周文琴 《小学语文》2010,(7):118-119
《我们的课余生活》这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中安排的内容。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综合性学习,他们对这一活动形式还不太了解,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鉴于此,编者对单元综合性学习做了精心的安排,不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提供了范例,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后,  相似文献   

5.
观点     
《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7期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路径》 阅读教学中学生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在于:一方面,课文是学习对象,学习任务就是理解、感受这篇课文;另一方面.学生现有的语文经验却不足以理解、感受。“课文”的特性内在地规定着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以帮助学生调整现有语文经验与课文理解.感受所需要的语文经验之间的落差。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情境中.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有以下三条: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三条路径殊途同归,应根据落差的状况选择适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小学语文课文的精读课文。主要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教学 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是相同的。有的在内容上是同类的。将单元里的课文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故宫博物院》、《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两篇均属课内自读课,我就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两篇课文的“自读提示”,然后辅导学生  相似文献   

8.
胡大清 《湖南教育》2005,(23):34-34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因此寓环保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一、结合环保课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环保的课文不少,以八年级下册三单元为例,五篇课文都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这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时机,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领悟课文,促使他们自觉成为环保的参与者和宣传者。如讲授《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9.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有这样几篇课文:《袁隆平的寻梦园》、《航天女英雄》、《长城万里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光荣与梦想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有一篇课文《陈毅读书》,说的是陈毅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其中叙述了陈毅在课前自习的几种方法和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的情况.并写了老师对陈毅好学的肯定和称赞。显然,这篇课文的编写意图是要学生学习陈毅的好学精神。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郭刚 《考试周刊》2010,(38):37-38
一、重视初一起始课的教学 起始课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这一内容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在讲第一篇课文之前,先讲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有所启示,懂得国语的重要性;二是讲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三是从工具性、文学性、思想性三方面,讲语文课的性质、特点、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一、引课解题的情境感染 “引课解题”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应注重它的吸引力。教师在教一篇新课文时,用情境导入法往往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导入,可以启发学生:认真的端详过自己的父母吗?对亲情的感受有过吗?尤其是逆境困难时的亲情体会过吗?从题目中“爸爸”所引出的亲情的情境感染,会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带来好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黄祖香 《课外阅读》2011,(5):260-260,142
本文是一篇对《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教案分析。文章主要从课文的简要分析、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几个方面着手。较好的设计了《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教案。  相似文献   

14.
唐汇清 《湖南教育》2002,(21):45-45
一、制作与之相关的网页,激发兴趣,明确主题。学生对感兴趣事物才会主动观察、调查和探索,获得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拨动学生的兴趣弦,让其在积极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时,教师可制作与这一单元内容相关的“知识网页”。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夏天也是好天气》和《秋魂》。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训练重点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课文中有些描绘一幅幅流动变化的画面、景物…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不例外。只要他们认为美的东西,就一定会喜欢,而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一般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典型。因此,你只要稍作思考,总能找出它的“亮点”,以“亮点”为切入口,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岳阳楼记》、《隆中对》、《出师表》这一类型的课文,抓住它们有骈文特色,读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学生会产生兴趣。又如教《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引导学生体味朱自清描写的月下荷塘,塘边之树,月下远山,“…  相似文献   

16.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共有《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与民间文化有关,是民间艺术的具体体现。三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学生由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如能很好地借助语文课本,紧扣教材的特点,巧设小练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在模仿中练笔这是“随文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因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学生写作极好的范文。在学完课文以后,可抓住课文的特点,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仿课文的结构练笔《我爱故乡的》。学了《长城》一课…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所属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理解比喻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模仿、运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这种修辞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莲叶青青》是苏教版语文4年级(下)第5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单元课文围绕"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真挚的情感"这个主题展开,包括三篇精读课文《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略读课文《母亲的呼唤》和一个《语文百花园》。通过这五篇课文的学习,让四年级的学生们充分理解并感受爱的伟大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