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政建 《广西教育》2011,(25):40-41
沟通生活与数学课程的联系是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把"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等同起来,让学生产生误解,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面临许多困惑与挑战,部分学生起点低、差异大、极度厌学,尤其是数学,“老师几乎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已成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瓶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课堂,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成为“引力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尊重学生,及时采用激励性评价;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场”,训练有效倾听,强调深度思维,难点质疑,重视知识生成;让数学课堂成为“展示场”,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大胆表现.  相似文献   

4.
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强调了“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数学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构建“参与”型数学课堂,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展示数学魅力 激发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课改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而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成为学生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张“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因此,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互动过程不可避免。创新教育提出要把数学教师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师,课程改革让我亦喜亦忧。喜的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服务于生活。忧的是如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数学知识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生活的数学魅力。我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学”数学、“用”数学,在“学”与“用”中“爱”数学,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少不了数学。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而去教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通过生活的情境、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读学生身边的数学现象,让数学和生活相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教科书倡导的“数学生活化”实验教材通过大量的资料引入数学知识,让人“耳目一新”,教师反映数学教材“像卡通书一样,好看了,学生也喜欢看了”。但任何事情一过头就会走向它的反面,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有时就降低了数学意味,有时冲淡了数学学习规律。这样的教材是写给学生看的,而不能作为教师的教本,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提炼教学内容,理清每节课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思想点和数学方法点。混在生活中的“数学”不等于科学意义上的“数学”;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又不符合义务教育阶…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与教师适度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活原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课堂中该如何密切生活与数学,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呢?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学中教师"唱戏"、学生"听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反思过去的数学教学,学生问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悟得少,教师牵得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主体意识,被动应付。使课堂教学失去生机,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达”的尴尬局面。数学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到教学...  相似文献   

15.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单纯模仿与记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动手实践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教材中“做一做”的设立目的就是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教材中的“做一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情形。1.让学生动手做。动手做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感性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从中体会“做数学”的方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不能只注重让学生掌握纯粹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机械解题技能,而忽视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数学失去了生活气息,拉大了数学这门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即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生活走进数学,突出盲数教学的生活化主题,让数学服务于生活,从而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7.
王全夫 《教育文汇》2014,(21):30-3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非常注重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寓教学内容于学生的生活现实之中。但在实践中,教师们常常把握不好数学生活化的度,或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或照搬生活场景,数学课上成生活课等等。那么,如何把握好数学生活化的度呢?笔者以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循证医课视角下“自然生成”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揭示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素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思路.通过实施实验教学和控制组对比,研究者发现“自然生成”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显著影响.在“自然生成”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循证医学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概念的内在关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并运用探究性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应用.通过实施教学实践,研究者发现学生在数学理解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数学生活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杨杰军 《广西教育》2007,(9A):32-3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应用过程。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通过信息传递获得信息输入就能完成的,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告诉”,而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体验”与“积淀”的过程。没有体验,知识和经验就不能内化;没有体验,也就没有自主、合作和创新。因此。“让学生体验数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过程性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