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小学作文教学提倡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读写训练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很多教师都这样想,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效果体现。读与写相辅相成,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加强读写练习,也成为大多数作文教学的固有认识。读写结合非常有必要,也符合教学规律,但对小学生来说,只靠读来提升写作水平,还存在一些困难,因为读与写很难有机融合,自然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妨在读与写之间加上一个教学环节——“思”。让“思”成为连接读与写的纽带,这样读与写才能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读写结合中的读、背、抄、写刘云忠,任秀荣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之一,旨在让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扩大视野,丰富作文题材,学习写作方法,进行由读到写的能力迁移,从而促使读写同步发展提高。为了搞好读写结合训练,我们采取了读、...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是明确地指出了学语文就是会用语文!一、以读写结合为主线,贯穿作文教学过程实践告诉我们,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那么应该怎样做到读写结合呢?  相似文献   

4.
读段、写段是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写结合是作文起步的一个重要环节。段的教学是作文起步的基础。培养学生口述段落的能力,切不可忽视“语句通顺”“读段”“写段”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输入吸收,写是输出表达。但现行的阅读教学重理解轻运用,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运用能力,读和写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转化,语言的“成活率”低。我们追求的是阅读和作文形成一体,无光云影共徘徊,读写之间互相促转化,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因写而读,读写结合,实现语文教学“1+1〉2”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作文教学提倡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读写训练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很多教师都这样想,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效果体现。读与写相辅相成,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加强读写练习,也成为大多数作文教学的固有认识。读写结合非常有必要,也符合教学规律,但对小学生来说,只靠读来提升写作水平,还存在一些困难,因为读与写很难有机融合,自然就不能发生"化学反  相似文献   

7.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双桨,读写双桨齐发力,语文教学才能乘风破浪。读是基础,写是发展,彼此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既能开阔读者的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又能为读者的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的范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可见,阅读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重要途径。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课内"读写结合"片段小作文训练的做法。一、根据课内教材创设情境,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即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读”与“写”可谓语文教学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如今的“读写结合”却存在着有其名却无其实的弊端:对“读写结合”认知不足;对“读”与“写”的结合点比较迷茫.读与写在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中的结合方式可因地制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浓厚兴趣,而且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畏难的痛苦心理,还有利于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提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5,(85):56-57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的准备。因此,三年级作文教学对于高年级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年级作文教学能否顺利地由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唐代诗人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准确地阐述了读与写的关系。然而,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是另一番情景:读归读,写归写,读写脱节,读写游离,这是造成当前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读写能力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情况,近几年我们学校在三年级开展了“读写结合平缓过渡”的作文教学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们前一阶段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蒯威 《小学语文》2010,(4):23-24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形式。古人早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目前实际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孤立进行阅读和作文教学较普遍存在。那么,这两方面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它们之间相辅相成,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能力的综合实践。于是,“读写结合”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在教学中既能保证“读”与“写”各自相对独立,又互补共生呢?  相似文献   

13.
"读写结合"是语文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将阅读教学中的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增加学生的真实情感,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我们这远离城镇的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狭窄,写作时缺乏材料,往往会出现“假”、“空“.“抄“现象“假”.一是说假话,写的与心里想的不一致.笔是心非:二是写假事.无中生有。“空”即内容空洞.无具体事实,该详写的地方写不出详细经过,中心不突出。“抄”就是去抄书本上的优秀作文。面对这一情况,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抓住二个环节: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5.
读是语言文字的吸收,读指导写;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写消化读。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仿写是学习范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好文章的打基础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古人把读书比做“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并且说销铜“极用费力”,而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因此结论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就是轻便的事,而是强调了读为写打基础的重要和艰巨。我们对仿写的一些尝试就是在指导学生认真读范文  相似文献   

16.
读写能力是两条并行的轨道,学习语文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平衡发展。小学作文教学要注意“读写并轨,写读结合”,具体可从“以读促导的作文指导教学”“以读促改的作文互动修改”“以读促评的作文交互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所读"不能支持"所写",读是读、写是写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训练学生的语言、细节、构思、想象等能力,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口力""眼力"和"手力",进而过渡到得心应手地构思作文,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全面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勤于思考,并充分将阅读所积累的素材和思路用于写作,才能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但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读与写割裂的教学弊端不断暴露,二者缺乏有效的融合,成为制约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率的发展瓶颈。一、当前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现状现阶段,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分离的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阅读课程中读与写分离;写作课程中读与写脱节。  相似文献   

20.
蒋梅兰 《教师》2014,(13):84-84
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只有以读促写、以写引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