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大诗人、大散文家为了找到一个准确传神的动词,往往煞费苦心,有的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如: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一词的故事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传神准确的动词,抓住这些动词,含英咀华,比较品味i能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请看以下教例。  相似文献   
2.
小语新大纲从教学目的出发 ,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 ,明确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量和背诵精美课文的篇数。笔者认为这实际上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语文学习方法 ,抓住了小语教学的实质 ,也寻找到了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突破口。那么 ,通过怎样的方法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呢 ?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 .读中积累“读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 ,从启发谈话开始 ,到认识字词 ,教师讲解、朗读、复述 ,直到结束谈话 ,都离不开读。读能够加深理解课文 ,能够帮助儿童掌握语言 ,读多了 ,读熟了 ,课文的语言就可以进入儿童自己的语言里去。”(斯…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何为对话?《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①两人或更多人的谈话。②国际上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哲学意义上的对话,中国最早是老子阐释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即对立两极的相互作用,最后达到一种具有再生能力的和谐状态。文学意义上的对话,集中体现在巴赫金对话小说理论中,他认为:“对话性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不同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文…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义色彩的感受。它自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等开始倡导以来,虽然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者的关注,但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笔者多年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问题,愿与同仁作以交流。  相似文献   
5.
反问七式     
一、比较式有的反问句.前后两相比较,形成对比,突出一点,加强语气。如:我看你们走得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呢?(《挑山工》) 二、比喻式有些反问句,运用联想,触景生情,见物思情,巧妙类比,饱含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如:①小姑娘的天真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心愿》)②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自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林海》)  相似文献   
6.
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都说明了比较的重要性。在阅读课中如能恰当运用比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辨析能力,锤炼学生驾驶语言的本领,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7.
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笔者在近几年内,除完成语文教学外,还开展了语文课外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广泛阅读,教师不定期地在课内外进行检查、竞赛、评比,收到了实效。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应从“七个加强”入手。  一、加强朗读训练,读中感知。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小学阶段学生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所以更需要朗读理解所读的文字。因为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课程的实施,上世纪90年代曾风光一时的“语言训练”销声匿迹,很少有人问津。是“语言训练”落后了,还是我们把它遗忘了呢?似乎再讲“训练”就成为观念落后的代名词。现状表现为教师随意放开。丢弃了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手段,甚至于全盘否定语言文字训练。过分地强调对文本的感悟、体验.过度地使用合作、探究方式,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等,都不是辩证、科学的态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研究母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去研究如何在语言训练中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文教育,如何优化训练的手段、方法。唯有这样,才能全面完成语文课应该承担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