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教学任务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二、教学过程(一)板画动物,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边说:“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发生在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事情。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课堂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呢?张艳老师的《画杨桃》教学片断可作为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板书课题)师:今天学习《画杨桃》,老师带来了一个杨桃,现在我们先来画一画杨桃,好吗?生:(欣然)好!师:同学们先认真观察,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分组,以杨桃为中心围坐,各自用心作画,画好后,教师选几幅有代表性的展示)师:你们看过画后发现了什么问题?生1:画的杨桃不一样。生2:有椭圆的、还有…  相似文献   

3.
一、读题质疑,明确目标1.板书课题,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2.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整合为四个学习目标:“穿山甲”是什么?穿山甲为什么要问路?向谁问路?问到路了没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尽量自己读懂课文,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圈画出不懂的词句。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目标引路,指导学习(一)“穿山甲”是什么?1.猜一猜。对照名称说说想像中的穿山甲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2.比一比。出示穿山甲的图片,说说与自己想像中哪里一…  相似文献   

4.
教法一抓住题目看图学文□广东 朱景语文·一课多式教例一、整体观察图画 ,揭示题目。1 出示“马踏飞燕”的挂图 ,向学生介绍这是一件铜制的实物艺术品的照片。2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感知图意。(1)这一件艺术品是由哪几件东西构成的?(2)骏马与燕子有什么联系?(马踏飞燕)3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二、抓住题目 ,了解“马踏飞燕”的产生。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一段 ,边读边想。1 “马踏飞燕”这一艺术品是我国什么时候产生的?2 “马踏飞燕”为什么被视为艺术珍品?三、抓住题目 ,体会“马踏飞燕”构思奇妙。(一)抓住题目中的“马…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读写“欣”“惕”等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3.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小足球赛的精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在双休日会怎样放松自己?昨天放了学,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到一块空地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小足球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师:听了课文,你觉得这场小足球赛举办得怎样?2.学生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出示自学要求:(1)想办…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数量关系,复习基本解法。 1教师出示下题,先要求学生把题补充完整,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修一条长30干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类题研究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的复习。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在学生列出算式“30÷(30÷10+30÷15)”和“1÷(   )”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  相似文献   

7.
一、讲读《纸船》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一位女学生曾叠过一只纸船,不知她要抒发什么感情?不知她赋予了纸船什么意思?好,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中国现代杰出的女诗人———冰心的诗作《纸船》。(板书课题)1.先自由地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2.配合“课件一”(纸船的创作背景)。交流读后感,之后,分析并板书诗人的感情:思念母爱,孤独忧伤。(解决一两句难句)3.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演示“课件二”(诗歌的朗读技巧)。以诗的第一节为例,强调要把握好节奏、重音、感情基调,读得尽量深情、低沉。教师范读第一节后,学生读…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 设问 :同学们见过的河是什么样子?想一想 ,是在哪儿见过的。(观察夜空、电影、电视、图书、报纸……)请把它画下来 ,有信心画好的到黑板上画。(指名画 ,后评议)2 过渡 :从古到今 ,银河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就在一个晚上有两个小朋友看着银河问了好多的问题。同学们看一看录像 ,我们一定能够比这两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更多。(演示多媒体课件或播放录像)3 板书课题 ,读题(看老师写课题 ,注意“银”字的写法)。二、读通课文 ,初步感知1 借助拼音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每个人至少读课文两遍)2…  相似文献   

9.
《画杨桃》一课记述“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受到有些同学讥笑 ,但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 ,通俗易懂。文中体现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教学本课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 ,在自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并梳理归纳疑问 ,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 ,读、思、议、练贯穿其中 ,体现“以学定教”,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具体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1.多媒体或挂图出示“杨桃”图 ,学生看图 ,观察、感知杨…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田字格下面的双横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学过程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说明:利…  相似文献   

11.
设疑提问训练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关怀》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史思之【教例】一、破题引入,整体感知。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看图学文《关怀》。谁来读读课题?(板书:关怀)2.“关怀”是什么意思?3.(范读全文)课文写...  相似文献   

12.
《风景谈》教学设计○山东执教者:张超指导:王庆丰1.导语设计朗颂《白杨礼赞》中写景抒情的片段,导入新课。(略)2.板书课题风景谈(绿色行书)→(红色楷书)3.学习重点(板书)(1)“人与自然”的哲学命题,对主宰自然的抗日军民的赞颂。(2)六幅图画以及...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 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疼爱之心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疼子、子爱母的世间真情。教具准备 :1 配乐朗读磁带。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语言描述一、二节 ,揭示课题。1 语言描述第一、二节。(屏显画面)2 板书课题 :我的油布伞二、理解、品读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设问引趣 :令我难忘的是什么事呢?2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8节 ,想一想指名回答。3 师述 :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它还是一件感人至深的事。(…  相似文献   

14.
教学任务 :1 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 ,读准字音 ,知道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水是怎样变成气和云的 ,云又是怎样变成雨、雹和雪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我会变》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二、范读课文 ,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1 先听老师读课文 ,想想“我”究竟是什么?“我会变”也就是谁会变。(水)2 请大家仔细地数一数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 指名读 ,数一数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2 逐句学习课文。(1)读1…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画“住宅示意图”,认识住宅的特点。2.列“建造工具单”,讲述建造过程。3.整理信息,作一场“科学微讲座”。【教学流程】一、认识蟋蟀,画住宅示意图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蟋蟀吗?(1)出示图片,认识不同的蟋蟀。(2)你能指出蟋蟀各个部位的名称吗?学生指认蟋蟀各部位:蟋蟀这几个部位分别叫触须、前足、中足、后足、后腿、大颚、锯须。  相似文献   

16.
一、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都在动物园或电视中看到过狮子,(板书:狮子)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是讲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在“狮子”前面加上“两只小”三个字) 3.齐读课题。 过渡:在一座大森林里,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两只是什么样的小狮子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用铅笔勾画生字。 3.同桌齐读,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4.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甲读1-2自然段,乙读3-6自然段,丙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  相似文献   

18.
一、引入概念教师:前面我们学过了画直线的方法,请同学们画两条直线,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学生画直线)。教师:你画出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1: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学生2:我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教师:很好,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一种是平行,另一种就是相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种位置关系——平行。(板书课题)教师:前一节课请同学们收集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现象,你收集到了吗?现在把你收集到的与同学们说一说。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哪个同学汇报一下自己收…  相似文献   

19.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2.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导读,明确学习目标1.指读思考:导读告诉我们些什么?2.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本组的教学内容、重点训练项目、教学要求及目的。二、揭示课题并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齐读)2.指读全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浏览全文,整体感知1.根据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找出表现总理一夜工作情况的中心句并分别画出具体表现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相似文献   

20.
围绕重点指导阅读──《爱迪生》教案片断永宁县第二小学赵文生永宁县教研室沙培芳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审题,之后,提出阅读要求。1.自由小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出示直观教具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自由读课文,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