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身有道     
人从娘胎降生到人类唯一的地球村,赤身裸全,身无分,最终离开地球时,也不能带走分,但人走留名,雁过留声、财富和物质不能带走,可名声和名誉却永世留存。从人生价值看,正象诗人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还活着,有的人死去,无数失声地爆发悲怆,在他献身的事业中,在他相识的人心上,出现难以填补的巨大误伤。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22日清晨,时光定格在了这一刻。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送别双印。寒风中那缓缓而行的灵车,承载着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战士,承载着一位侠骨柔肠的老领导,也承载着我们对你的无尽思念。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  相似文献   

3.
有首英诗《挽歌》,大意是讲:好心人收留了一条狗,后人畜反目,狗发疯将人咬伤。人们都以为人会死,最终死的却是狗。在毛姆的小说《面纱》里,男主人公瓦尔特临终的唯一遗言就是,"死的却是狗"。我猜这首词源自爱尔兰文学家奥利弗.戈德史密斯,他在许多诗歌中有关两性关系的观点与毛姆不谋而和,或是  相似文献   

4.
第欧根尼: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他(第欧根尼)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做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拜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为师,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人们把他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写的死后还在闪光的人,是我们已故的县委书记——孙文龙同志。他的死给活着的人一个启示:为党为人民办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现实生活中随时都有矛盾和斗争,一个领导者是很难避开矛盾和斗争的。孙文龙同志长期处在领导岗位上,在处理这些棘手问题中表现了他的品质和作风。  相似文献   

6.
在《水浒传》中,晁盖是他在梁山事业蓬勃发展之时,过早地死了,这让人深思.在宋末元初的画家龚开(龚圣予)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有关晁盖的文字说明晁盖没有早死.龚开在《赞》中将晁盖列在三十六人中第三十四位,对他的赞语是:"铁天王晁盖.毗沙天人,证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洪炉",而且强调三十六人是同生死的,他们的歌是"来时三十六,去时十八双,若然少一个,定是不还乡"(《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载宋江在旗上题有此诗)[1]29.  相似文献   

7.
张闳 《中国图书评论》2007,(12):115-119
"他还活着"在谈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时候,大家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他还活着",在这句话的后面,不同的人会加上不同的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惊叹号,等等。在人们的心目中,列维—斯特劳斯这个名字即使不像康德、黑格尔那么样的古老,似乎也应该跟海德格尔、萨特  相似文献   

8.
陕西董伟,河北邢树斌,湖北佘祥林——一连串的名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公民的生命,他们有的死了,有的还侥幸活着。而无论是在世抑或逝者,都一次次地显露着现行司法制度中的种种缺憾。  相似文献   

9.
萨尔曼·拉什迪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之逼仄处境最好的代言人之一。他以自身的命运验证着创作自由的限度,以及文学可以涉入政治世界的深度。幸运的是,霍梅尼的法特瓦颁布20年来,拉什迪仍然东躲西藏地活着,而只要他活着,对我们中的一些人就是个安慰,以认可这动荡的世界,总不至于残酷到让人发疯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北京过去有句老话:"活着不去东岳庙,死了没着落",这说明东岳庙受到北京民众广泛的尊崇,吸引着人们到东岳庙拈香叩拜,祈求众神赐福保平安,死后在幽冥地府灵魂得安息.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在日本各地空前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400多万条.片头有这样一句:"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在顽强地含泪活着!"该片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片中主人公是一位漂泊东京打工15年的上海男人.从一个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外籍"黑工",到名扬日本的"励志英雄",他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希腊人死了,他们不悲哀,只问一句,“此人生前有没有热情?”潜台词或许是,如果没有热情,死了就死了,反正活着跟死了差不多;如果有过热隋,死了也没关系,死而无感了。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电影大师时代其实很久之前就已落幕了伯格曼逝世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震惊的不仅是他的离去,更讶然他竟然还活着——虽然这有些不敬。这个情绪更强化了他与这个时代的距离感——他似乎只活在过去,活在他早就登上的殿堂中;他被崇拜得太久以至于我们几乎都遗忘了  相似文献   

14.
王建君 《北京档案》2000,(10):10-12
诗的风格和意境像诗人的心性,有的清新隽永,有的忧伤缠绵,有的千般柔情,有的豪情万丈.而石祥的诗既富"日月星"的浪漫,更有"兵之歌"的壮美.  相似文献   

15.
客官里头请     
小说家福斯特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是事实。"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是小说。"国王死了,王后在花园里散步。"这是好看的小说。我们去餐馆,量大价廉环境卫生,这是吃饭。服务热情器皿精致菜肴美味,这是用餐。  相似文献   

16.
少时难忘     
凡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有一个通病--老家儿死后,子孙都要变着法儿地闹着分财产.我家虽已是山穷水尽了,但也不能免此一难.发难的是我的六叔祖,他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我曾祖活着的时候常骂他"没来由".他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对我祖父说:"父亲死后,母亲(续弦的)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钱都归了你们大房,这不行."我祖父气坏了,向他连解释、带保证,说:"母亲什么东西也没给我们留下,我也从来不问她财产的事,更不用说私下给我们钱了."我六叔祖还不依不饶,指着祖父屋里墙上挂的一张画说:"这张画不就是值钱的古玩字画吗?"这可真应了我曾祖的那句话:"没来由".这张画挂在那儿不止一两年了,又不是现在才分来的.  相似文献   

17.
老话儿爱说"采风"或者"体验生活",都是督促写作者要去接近生活,似乎正常的风吹不到一个写字的人.这说法的前提很像"缺什么补什么",也强硬地把一个写作者隔绝排斥在生活以外,好像他刚从外星球降落人间,要专项地去关注体验和接近人类的日常生活,这说法真是要多可笑就有多可笑.只要你是地球人,活着就必然被风吹,被生活折磨,是个人就逃脱不掉的.或者有人硬要拆分出"文学的生活"和"非文学的生活",而这个所谓的"文学的生活"本身离真生活又远又假.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在找,登山到底有什么意义?表面的光环已经不能说服我了,因为人都死了。我不知道,所以只好一遍一遍地登山去找。"严冬冬从雪山的暗缝里爬了出来。他看起来很憔悴,登山服破破烂烂的。一个人在茫茫雪山的山脊上走着……李兰忽然惊醒,然后回过神来。就在几天前的7月9日下午,她深爱着的挚友严冬冬,坠入新疆西天山冰裂缝,遇难了。她开始失眠,痛苦彻夜。她一直问自己:"如果我在冬冬的身边,和他一起爬山,他会不会就能走过那个暗缝,好好活着呢?"  相似文献   

19.
有一些人会去写诗,我感到特别能理解,甚至觉得:他们活着,只能去写诗,比如李白、顾城。有一些人会去写诗,我感到特别不能理解,因为他们的一切似乎都与诗毫不相干,比如我将要写到的这个人,张蒙。这样的一名军人,与我概念中的诗人实在相去甚远,我觉得他应该属于最不可能去写诗的那一类人。因此,理解"他为什么会写诗",  相似文献   

20.
吴志菲 《档案天地》2011,(1):34-37,50
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这是他生命的辩证法,也是他写作的辩证法。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