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2.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3.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4.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5.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02,(5)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 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6点: 第一,到现场去。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面新闻事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形象瞬间。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能在更好),他可以直面现  相似文献   

7.
陈丰 《视听纵横》2008,(4):83-84
在日常新闻节目中,电话连线新闻采访报道是一种常见的新闻节目形式。电话采访报道的优势在于便捷快速,有利于新闻的快速有效传播。这种报道方式一般是在记者无法直接采访到新闻当事人、专家学者或者记者在异地采访受限于地域空间和新闻播出时效等情况下而采用的。  相似文献   

8.
所谓记者的"编辑意识"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时的选题、稿件所使用的写作形式要具有编辑的眼光。特别是在进行独立采访报道时,记者要明白怎样安排各种材料,才能做到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符合编辑意图;在集体采访时,要知道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组合稿件会有较好的效果。笔者从四个层面就这一命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在报纸,刊物甚至电视上,读者,观众经常读到,看到一些记者亲临现场的采访报道,这些报道真实,自然,亲切,可读性,可视性很高,在新闻界,这种报道方式被称作“体验式报道”,体验式报道的前提条件是体验式采访,所谓体验式采访,就是记者亲自体验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新闻现场的采访方法,然后,记者把这种亲身体验的情况,过程直接写进报道的作品,就是体验式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快,而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新闻传播,特别是电视新闻传播,不再是以前的那种模式,而变得高速发展起来,并发生了质的飞跃.电视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不仅要快,还要让受众在众多信息中关注起来,并感兴趣,这就对参与新闻采访的记者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它要求记者在有新闻发生的时候必须第一时间去采访报道,还要求新闻有吸引力和可视性,并做到及时性.因此新闻所要做到的就是把新闻做新、做深,电视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在新闻报道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采访的关键在于采访对象是否具有良好的情感状态。所以,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记者要善于利用情感引导,创设轻松、融洽的采访氛围,让采访对象积极配合记者的提问,以提高人物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此次调查所提问题如下: 1.你认为一个采访灾难事件的记者,应该做哪些心理准备?具备哪些素质? 2.你认为你和你的同行身上有哪些"英雄品质"和优秀素质值得肯定和颂扬? 3.常采访痛苦场面,常接触悲惨的人和事,这会不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4.作为较多报道灾难事件的记者,一定经历了比一般记者更多的灾难场面,身在其中,你怎样看待竞争中的一些同仁为完成任务而不顾当事人感受,残酷"挖新闻"这类情况(诸如儿子遇难,家里人担心已近耄耋的长辈不能承受打击而竭力隐瞒,但记者为了抓拍"精彩"照片而故意将噩耗告诉老人)?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华 《新闻世界》2009,(11):30-31
以人为本,这是新闻记者在报道中经常关注的话题。但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却常常被新闻工作者忽视。为了使新闻更有吸引力,记者往往在采访和写稿中不顾作为被采访者和报道对象的感受.从而引起被采访对象的不满,或对报道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到新闻现场去。无论是在韩日足球世界杯决赛的场地边,还是在伊拉克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抑或是在SARS病区的ICU(重症监护与治疗病房)手术中,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摄影记者的身影;哪里正在发生着新闻,哪里就有正在拍摄的记者——不管那个新闻事件的现场有没有生命危险。摄影采访的现场…  相似文献   

15.
辛春喜 《报刊之友》2012,(11):124-125
新闻采访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作为一名晚报记者,因为报道的内容以突发事件、民生新闻与舆论监督类为主,所以在采访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阻力,这种阻力或大或小,时时影响着记者的正常采访报道工作。作为一名在晚报工作十来年的记者,这里就新闻采访中阻力的产生与化解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高旭 《记者摇篮》2006,(10):26-27
眼下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竞争激烈。一旦发生新闻事件,各路记者蜂拥而至。因此在新闻报道上,除各家新闻单位各自策划的新闻外,很难再有独家新闻。那么记者如何能在这种“公众新闻”中,技高一筹,采写出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新闻报道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无意”的采访中做个“有心”之人。那么如何做个“有心”之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闻敏感性。大家都知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有了新闻敏感,就能敏锐地发现并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17.
第11届亚运会就要在北京开幕。预计将有5000名中外记者云集北京进行采访报道。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多家国内外通讯社、报纸和广播电台在主新闻中心内租设自己的编辑部办公室。在中国举办这么大的国际性运动会是第一次,有这么多的中外记者在中国一地进行采访也是第一次。他们应该怎样进行采访?组委会对记者采访又作了哪些规定,以保证国内外新闻界同仁采访报道顺利进行?和过去在国内举办过的任何国际比赛、国内比赛不同,本届亚运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新,新闻要及时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特别是重大事件,这已成为新闻界同行的共识。在激烈的新闻竞争面前,近来各报都积极主动参与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这是检验记者的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机,也是锻炼提高记者队伍的最佳时机。重大事件的现场采访不同于一般的新闻采访,一般的新闻采访可以从容进行,时间长短没有特别要求,写作上也不要求很急。而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来得突然和紧急,要求迅速紧张地奔赴现场采访,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迅速写出新闻见报,常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时间紧,通常要求记者到现场采访后当天必…  相似文献   

19.
眼下,各媒体对社会新闻采访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从版面上看,“现场”、“直击”等报道特别受到读者青睐。因此,目击式、体验式等隐性采访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然而,作为一种并不新颖的采访报道形式,隐性采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采访过程中如何无限地接触到新闻事实?报道技巧上如何再现新闻现场?如何折射事实背后的深遂内涵?面对新挑战隐性采访故名思义,在采访中不暴露记者身份,而是以一名普通社会成员的视角参与、观察、感受,它突出的特点是目击第一现场,体验客观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记者采访手段趋于电子化,伴随着网络记者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今新闻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新闻技术、装备的水平,以及记者掌握技术、驾驭装备的水平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每遇世人瞩目、记者云集、瞬息万变的重大国际、洲际比赛表现尤为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竞争必将愈趋激烈。为此我们请一些参与过重大体育比赛报道的记者朋友回答以下问题,但愿您能从中有所感悟。 1、您参加过哪些洲际、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报道? 2、从您的亲身经历看,文字、摄影、广播、电视记者的装备在高效、轻便等方面有何改进?最好能比较具体地写出装备更新换代情况,当时在国际国内的先进程度。 3、您认为在洲际、国际大型赛事中自己与海内外同行在装备的拥有与运用上有何差异?优在哪里?差在哪里? 4、您认为新闻技术与装备的进一步现代化将对新闻采集、处理、传播流程和方式有什么影响?对记者报道洲际、国际重大活动有什么影响?对记者的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有什么重大影响? 5、为适应这样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在素质上应做哪些努力和提高? 6、您是否设想过21世纪的新闻装备?它们对记者的要求以及记者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