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星堆文化是在良好的自然社会环境和比较封闭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而滞后的文化形态。具有自身特色和文化传统的"三星堆神权古国"是出现神奇的三星堆文化的内在原因;而"早期丝绸之路"所产生的广泛文化交流,则是三星堆文化面貌丰富多彩的外部原因。神权古国的祭祀活动中心是三星堆文化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过度的社会财富消耗是三星堆衰落的根本原由。神圣的信仰是它的精神主体、神奇的艺术是其表现形式、神秘的历史是所产生的后果,共同造就了灿烂的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类型,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星堆文化的起源、三星堆祭礼坑的年代与功用和三星堆文化来源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外学者进行三星堆文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指出国外学者在三星堆文化研究上可供国内学者借鉴和参考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一金沙遗址,与远在长江下游杭嘉湖平原上的良渚文化,有着某种内在的文化联系。三星堆出土的骑虎铜人像和金沙出土的玉琮及其线刻人像,是这种关系的具体反映,为探讨三星堆文化的来源及文化因素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构架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三星堆考古的主要收获之一,就是证明了川西平原存在过一个从原始社会到古国方国形成阶段的古文明中心[1],不少研究者已正式称之为“三星堆文明”。这个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精神文化,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原始宗教体系。要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面貌和价值,就需要对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拟从部分出土文物反映的三星堆时期特殊崇拜习俗入手,对其原始宗教构成的特征作一概要的分析。一、三星堆文明几种特殊的崇拜习俗三星堆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表现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出土文物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5.
良渚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一在长江下游,一在长江上游,其起源和兴盛的时代也不一样。但在三星堆文化中,可以见到良渚文化的一些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青铜艺术的人物造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物造型的丰富多姿是三星堆遗址商代青铜艺术最显著的文化特征,它与黄河流域殷商和西周初期的青铜艺术以动物纹样为特征①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在世界青铜艺术宝库中也独树一帜,极富个性,引起国内外艺术史论者们的关注。今《三星堆祭祀坑》②发掘报告出版发行了,公布的发掘资料有利于研究,笔者愿据此作一点抛砖引玉的工作,以供进一步讨论。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报告所列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各种人物造型据笔者统计共133件③,有全身像、头像、面像、肢体残件等。艺术手法有青铜的圆雕、浮雕,黄金、玉石的接刻画等。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7.
从三星堆文化看古蜀人的原始宗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星堆文化中的原始宗教崇拜观念中包含有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人祖先崇拜等多层次宗教信仰.表明三星堆古蜀人的宗教信仰观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更替,而是新旧观念互相渗透、融合,不断积累,三星堆宗教文化是多层次宗教文化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转形期图腾与三星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形期图腾与三星堆文化范小平上古先民由对自然崇拜转向对祖先崇拜的过程中,作为文明进化的铺路石──图腾(Totem)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伴随着这一文化转变过程,图腾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同时,早期巴蜀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大知观于远近”──读《三星堆文化》有感张正明读了屈小强、李殿元、段渝三位先生主编的《三星堆文化》,颇受教益,有感而草为此文。1986年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既令人大喜过望,又令人大惑不解。大喜过望,是因为出土文物之多且精出乎人们意料;大惑不解,是因为出...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座腿、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以及三尊青铜兽面具,均应属于三星堆象形青铜器。青铜大立人雕像中部象形座腿具有比较明显的中原青铜文化特点,而三星堆青铜兽首冠人像和三尊青铜象面具则更表现出明显的印度文明因素。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认识三星堆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16日、17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博物院、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商周音乐文化研讨会"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文化部课题<三星堆出土铜铃、铜眼泡、石璧的声学和音乐性能研究>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以及三星堆-金沙遗址部分出土文物可能具有的音乐意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其主体文化象征与彝族先民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解读彝文典籍,再从空间、时间及民族志资料综合分析,作者认为三星堆文明与早期彝族先民有着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究为何物?从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发掘以来,一直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根据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若干人物雕像分析,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双手所执的应是象牙。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只有蜀王才有权力执整支象牙进行祭祀。三星堆出土的金杖,是古蜀王国最高神权政治领袖的象征,这个最高权力,是对古蜀族群及其王国而言。而蜀王手执象牙进行祭祀,则是古蜀王国政治与文化势力范围内各个地方性族群之长共奉蜀王为共同首领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略论——以成都平原先秦文化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墩文化(或称三星堆一期文化)一三星堆文化一十二桥文化一晚期蜀文化,较清晰地勾勒出了古蜀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以至融合的历史轨迹。在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进程上,集中代表了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史前时期文化差异较大的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川东地区的哨棚嘴文化,商周时由于受到外部文化的强有力冲击而逐渐衰落。伴随而来的是成都平原新的考古学文化——三星堆文化的诞生。三星堆文化涵盖了成都平原及川东地区,在此背景下一个统一的考古文化区——巴蜀文化区在夏代晚期形成。形成后的巴蜀文化区,在长江中游古文化催化下,原有两个区域的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使得这两个同处于四川盆地的古国在民风民俗、社会状况、文化特质变得十分接近,逐步完成趋同发展、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民族众多的云南,是一座蕴藏着丰富民族器乐艺术的宝库,而彝族小闷笛则是这座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听南涧县文联的同志说,叶春龙是大理州第一个把彝族小闷笛搬上舞台的人,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今年的夏日的一个清晨来到南涧,实地采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叶春龙。阳春三月吹闷笛百闻不如一见。到了叶春龙家,一见到他,我便毫不客气地要求他用小闷笛给我来上一曲,叶春龙爽快地从怀里拿出小闷笛,将管身竖起,放到嘴边,含住管首上端的虫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三星堆文化旅游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通过对比三星堆、长城、秦兵马俑等化旅游景观的开发,指明了三星堆在旅游开发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尚有巨大潜力可挖掘,提出了建设三星堆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星堆的海贝和铜贝□屈小强三星堆文明是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古蜀人在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步入“文明时代”以后所创造的长江上游流域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在这一文明时期(其鼎盛阶段相当于中原的中商至晚商时期),三星堆蜀人商品贸易或者说三星堆商人所使用的货币是什...  相似文献   

20.
鸟图腾与巴蜀族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星堆以鸟形器为代表的动物符号与纹饰,构成了一个把自然界与人问召唤在一起的神秘系统,形成以鸟图腾为特征的巴蜀族徽.从空间上看,以鸟图腾为巴蜀族徽的器物分布得最为广泛;从时间上看,鸟图腾有自身的发展历史.三星堆文化在其晚期核心宗教观"祖先崇拜"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鸟兽自然图腾崇拜时期,它经历了由氏族徽铭图腾向文化图腾的演变.鸟图腾的成因与作用反映了巴蜀部族图腾信仰背后的人格化因素,也反映出因特殊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其它图腾不可替代的结构性作用.三星堆文化特征中有将天体崇拜与鸟图腾一体化的倾向,经过早期图腾的自然选择,不断注入宗教的内容与世俗需要,表现出"祭天"与"齐天",升腾与自由的原始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