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降低大学生校园犯罪率必须改革现有的两课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质,并且加大犯罪打击力度,建立一个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综合防治体系,彻底治理校园环境,保证人才培养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减少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待解决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犯罪,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现象加以预防和控制,是家庭,学校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维护校园安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逐年增多并出现多样化趋势,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有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家庭、心理因素及教育机制等多方面的根源。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和实践教学,与社会司法积极合作,预防其犯罪,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逐渐突显,成为干扰社会和校园的主要问题。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产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别悬殊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成为社会一大难点问题,其中在校中学生违法犯罪或针对中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也逐年增多,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就中学校园犯罪的特点及成因作初步探讨分析,对我校预防校园犯罪的措施和做法做简要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同社会、学校、家庭、个人性格、心理变化等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减少和防止青少年犯罪需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教育体系,有机协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宏观上达到抑制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列举了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对策,论述了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机构通力合作,加强教育和治理才能有效地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中早已不再平静,表现为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严重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难点问题。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低,未成年人及学校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犯。一些中小学的学生犯罪率居高不下。从违法犯罪的性质上看,由单个人的小偷小摸向结伙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运红 《天中学刊》2010,25(1):136-138
大学生犯罪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犯罪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还有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关注程度的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在校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注重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强化校园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屡屡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工作秩序,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新校区的大量涌现,更加剧了这一工作的复杂性。新校区职务犯罪不仅具备高校职务犯罪的一般特征,还以其特殊的管理模式和发展阶段而具备特殊性。本文拟就新校区运行过程中职务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新校区运行中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仍然是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存在八个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该在全社会树立未成年人犯罪也是犯罪的指导思想,筑好家庭第一道防线,建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屏障,创建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从而避免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当前青少年犯罪占各类刑事犯罪总数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神圣使命,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学校因素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前大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高校德育工作薄弱、对法制教育的不重视、学校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校园文化建设的缺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等。因此,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6.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从调查数字分析,女性犯罪的比率不断上升,对社会稳定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女性犯罪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我们应采取应对之策,遏止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产生心理危机的因素日益增多,不少人罹患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破坏性心理一旦指向外界,达到极端时就会实施报复社会犯罪。郑民生杀害小学生案即是典型的一例,此类犯罪诱发广泛的社会恐惧心理,频发将严重破坏社会稳定。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公民心理危机干预、生存公平、教育公平、校园安全、受害群体获得赔偿和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五个特点,即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单一化、犯罪主体团伙化、犯罪时间趋同化、文化水平低层化.进一步剖析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原因的具体内容,联系我国目前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从一个刑事审判法官的视角,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犯罪原因问题是犯罪学的核心问题,从传统犯罪原因开始论述,介绍传统犯罪原因的一般理论、社会反应理论、犯罪情景预防理论,并对不同犯罪原因理论指导下的犯罪预防措施进行归纳,重点介绍了在理论界与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犯罪情景预防理论和技术,实证分析了情景预防理论在我国社会综合治理中的重大意义及本土化运用。  相似文献   

20.
姜华  曹继建 《中国德育》2006,1(11):32-35
近年来,色情文化的泛滥成为导致青少年性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色情文化泛滥与青少年性犯罪之间具有相关性:色情文化解除了青少年性欲求的社会伦理道德束缚;色情文化误导了青少年的性观念;色情文化扭曲了青少年的性心理;色情文化挑逗青少年实施性犯罪。预防青少年性犯罪主要有以下措施:铲除色情文化是关键;加强教育是保障;净化环境是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