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长期以来,关于"卢钧"与"炉钧"以及"北方炉钧"与"南方炉钧"之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卢钧"作为钧瓷衍生的唯一支派,又称"卢瓷"、"卢钧",而"炉钧"则因清雍正时期在景德镇烧制而得名。经考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卢家在神垕具有相当久远的烧制钧瓷的历史,而非从清光绪年间的卢振太才开始烧制钧瓷;钧瓷在明代并未断烧,"卢钧"早于"炉钧"而存在;景德镇所谓"炉型窑"即为"火炉中所烧"的说法是误解,"炉型窑"实为卢家早在明代就使用的"推拉式风箱窑"的变种;景德镇"炉钧"之名的形成与"卢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卢钧"与"炉钧"是上下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早期钧瓷年代是金世宗大定时期(1161-1189)至章宗明昌时期(1190-1196),即十二世纪后半期,是汝瓷向钧瓷的过渡期。其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禹州白峪三处。钧釉铜红斑技术的发源地,首先出现于严和店窑,然后才传到豫西各地。"钧瓷"概念需要做历时性纵深辨析。  相似文献   

3.
宋瑜 《华章》2011,(18)
采用文献资料及系统分析法,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一,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相似文献   

4.
钧瓷是我国传统名瓷,不同烧制工艺对钧瓷釉的呈色影响很大.钧瓷烧制工艺包括窑炉、烧制方式、温度、气氛和施釉方式等,其中温度和气氛对钧瓷釉的呈色影响更为明显.对各种烧制工艺及其呈色机理进行综述,可以为钧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神垕炉钧是钧瓷史上晚清民国时期盛开的一朵奇葩,其对于中国钧瓷史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不仅深刻地继承着唐宋以来尤其"官钧"的科技工艺特性,而且深刻而直接地影响着现当代钧瓷工艺发展态势。神垕炉钧的开创者或成就者主要是神垕卢氏家族,其工艺迥异于清代延续而来的景德镇炉钧工艺,亦与传统钧瓷工艺有别。这种工艺和釉色表现似乎是钧瓷技艺的断裂,但从神垕炉钧仿制烧造为钧瓷史开出一个重要分支而且直接引致神垕原产地当代钧瓷的恢复研制和复兴而言,却是钧瓷技艺甚或钧瓷文明连续性生成的根本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6.
钧釉最好的传承方式是创新,但钧釉的创新有三个前提:必须以铜、铁为主要着色剂;必须是高温还原烧成;必须是自然窑变。新钧釉的特点是:釉中除加有铁、铜等着色剂外,还加有其他的着色元素;窑变色彩、纹理、斑点、意境等变化更加丰富;适当地突出了缺陷美;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艺术美感。钧釉创新的方法,一是调整烧成方法,二是不断调整釉的配方。只要不断地试验、摸索、研究、总结,钧釉品种定能不断推陈出新。钧瓷的窑变永无止境,钧釉的创新亦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7.
宋代钧瓷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钧台窑口烧制由民办转为官办龚断,技术力量,原料占有均具优势。此时的钧瓷产品釉色由于铜红釉的创新使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产生了神奇莫测的自然窑变现象。钧台窑空前的艺术成就,深刻地影响了钧瓷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钧窑的兴盛。钧瓷的命名始自夏代禹州的钧台,而非后来金代的“钧州”。  相似文献   

8.
钧台窑作为官窑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少量传世器物及近年来出土的窑址残器,还是让世人了解了在造型和装饰上趋于完美的钧瓷艺术。宋代官钧的美学内涵和美学价值体现在本真之美、釉质之美、色彩之美和造型、线条之美四个方面。宋代钧瓷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当世和后世贡献和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9.
绞花(绞釉)瓷是宋、金、元时期焦作当阳峪诸窑场的主要制品之一,作为一种陶瓷装饰工艺,其优秀的独特纹理、神秘的制作技艺,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是当时其他窑口所不及的,可惜在元代以后却神秘地停烧了。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探求,对当阳峪窑绞花(绞釉)瓷的起源、名称由来、制作技艺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自宋至今,神土后镇以生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高雅艺术品位的“钧瓷”而名扬天下。改革开放20年来,神土后镇“以钧瓷为主,多瓷并举”,一瓷带来百业兴,成为中国内陆名镇之一。面对“二次创业”和新一轮的发展竞争,神土后镇应确立“以瓷兴镇,建设北方瓷都”的发展战略,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起独具特色的投资环境和产业优势,钧陶瓷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空间才会产生新的飞跃,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滚动发展,神土后镇才能在新的城镇发展浪潮中稳立船头,破浪向前  相似文献   

11.
钧瓷在世界陶瓷史上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钧瓷命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艺术审美为手段,以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语言为载体,将其文化内涵恰当地表示出来,这既是钧瓷营销之必需,又有引领人们发现美、享受美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钧瓷的命名不但要求造成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要凸显其亮点,产生"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功效,使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寄予微妙的情趣,获得审美的愉悦。钧瓷命名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体现在钧瓷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命名上。  相似文献   

12.
钧瓷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产生,北宋时期其工艺逐步成熟,金元时期钧窑系形成。经历了明代的衰落后,钧瓷在清代由仿制而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再铸辉煌。钧瓷的兴衰除了其自身特殊的工艺因素外,也受时代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干预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唐代花瓷是唐代以中原为主产区创烧的新瓷种,迄今为止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高温窑变釉瓷。海内外陶瓷界对唐代花瓷与钧瓷的关联性问题一直颇有争议,一派认为,唐代花瓷是钧瓷的先驱,是启蒙者,甚至称之为"唐钧";另一派认为,言说唐代花瓷是钧瓷的启蒙显得过于勉强,两者不存在先后继承关系。从历史文献、科技文献相关记述所见,钧窑起源离不开唐代花瓷工艺技术经验的积累,二者之间体现着一种显而易见的沿袭和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禹州市为河南省重要的古陶瓷产地之一 ,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故乡。作者历经十年的考察 ,在禹州市苌庄乡发现唐代古瓷窑址 1 5座 ,是河南全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古瓷窑群。最可喜的发现是每座瓷窑都兼烧唐花釉瓷 ,它不仅说明禹州是唐代花釉瓷的发祥地 ,而且也为研究钧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窑群实例。  相似文献   

15.
钧瓷作为陶瓷艺术与文化的载体,在新时期需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当今社会各阶层对文化艺术的多样多变的需求。钧瓷创作应立足本土文化,以满足社会大众艺术的生活化、生活的艺术化需求为旨归,通过更丰富、更新颖的艺术形式反映当今社会风尚、时代精神,体现当代科技水平,抒发展示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精神期盼。钧瓷创作表现上,要坚持写实与写意结合、雕塑与绘画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生活实用与艺术审美结合的创作路子。  相似文献   

16.
钧瓷窑变传说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钧瓷窑变传说是钧瓷传说中最感人的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传说揭示了钧瓷艺人对窑变原因的探索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偶然到必然、由神秘到科学的过程;反映了古代钧瓷艺人的悲惨生活,并揭示出造成悲惨生活的原因;体现了当地人民赞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道德价值观;受到一定文化传统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具有专制主义特点的圣人观念和权威崇拜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深受道教影响的神仙崇拜与人祭思想。  相似文献   

17.
钧瓷文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钧瓷的诸多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鲜明突出。钧瓷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并在钧瓷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神垕镇以钧瓷和古镇出名,具有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市场潜力,但其旅游开发时间晚、起点低,产品体系和空间体系尚未成形.根据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趋势,结合神垕镇钧瓷文化和古镇风貌的实际情况,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需做大低端市场,做强高端市场,开发钧瓷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构建老街旅游中心,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