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微乳液聚合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乳液的聚合机理、方法和工艺。阐述微乳液聚合物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高分子微凝胶,以PNIPAM为微反应器,利用四乙氧基正硅烷在氨水介质中的溶胶-凝胶反应,制得了具有表面图案化的核-壳型微米级PNIPAM/SiO2复合微球.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复合微球进行了形貌和组分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混合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水性共聚乳液.用粒度测定、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仪器对聚合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入氧化还原体系合成苯丙乳液能在较低温度下引发进行,乳液聚合产物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主原料,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研究了合成高分子量产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0.28%,单体浓度为48%,乳化剂用量为16.8%,油水质量比为1:1.2,反应温度为20℃时,所得的产物分子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NH2)2S2O3/NaHSO3为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在较低温度下实现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MMA-BA)微乳液聚合,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配比对转化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结构,激光光散射仪测试了微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并对共聚物胶膜的耐水性、吸水性等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6.
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纳米及微米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纳米及微米级尺寸的聚丙烯酸吸水性颗粒.将Span-80和Twoon-80组成的协同乳化体系分散于烷烃介质,使聚合体系稳定化.聚合初期,单体存在于乳化液滴和胶束中.在自由基引发下,聚合得到的聚丙烯酸颗粒大小均一,且其尺寸取决于引发剂的类型.若使用水溶性引发剂,如过硫酸铵,得到微米级的颗粒;若使用油溶性的偶氮二异丁腈作引发剂,由于丙烯酸的齐聚物分子链在油性连续相中溶解受限,则得到纳米级颗粒.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探讨了影响乳液性能的因素,确定了乳液聚合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苯胺为单体,采用水-三氯甲烷-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乳液体系,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PANI-DBSA。考察了功能掺杂酸、氧化剂、反应时间等聚合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聚苯胺的结构及掺杂状态的变化,确定了制备可溶性聚苯胺的最佳反应条件。由此方法制得的PANI-DBSA薄膜的电导率可达到10μs/cm,而且可溶于三氯甲烷等普通的有机溶剂中。  相似文献   

9.
微流控合成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高效合成化合物的技术。由于微反应器内部结构较小,因此它具有高效传热和传质等优点。许多反应在微反应器内反应时条件更易控制,更适合于有毒、爆炸性等反应的操作。本文简单介绍了微反应器的种类及其制作方法,报道了近几年有关微流控合成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来,新兴的流动微反应器具有高的热质传导效率,为纳米材料的合成提高了新方法,也带来了新的机会来提高纳米材料的质量和产量。本文重点讨论了近年来在流动微反应器中合成纳米银材料的方法,包括在单相流及多相流反应器中合成的方法,并对流动微反应器制备纳米材料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不考虑其他杂质参与聚合反应的情况下,并基于已有对丙烯聚合反应过程的普适化认识,提出了一个普适的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基元反应).在已有的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基础上,为了证实该聚合反应过程总活性基是否满足“稳态假定”以及考察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下的丙烯聚合动力学.模拟得到的总活性基数目在丙烯聚合初期快速增加到峰值,然后随聚合反应的进行保持恒定,证实了丙烯聚合过程中总活性基符合稳态假定.同时,模拟得到了聚合温度对丙烯聚合过程的转化率、分子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丙烯单体的消耗速率随聚合温度升高而增加;不同聚合温度下的数均聚合度峰值相同,但随温度增加,数均聚合度峰值来得早;随聚合温度增加,数均分子量减少,分子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2.
线形缩聚反应聚合度计算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形缩聚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内容,该部分内容存在聚合度计算公式适用条件复杂的问题。本文推导了2-2-1缩聚反应体系和双官能团物质aRb加少量单官能团物质Cb缩聚反应体系中产物聚合度的计算公式,明确了不同线形缩聚体系中基团数比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举例阐明了线形缩聚体系中基团数比及聚合度的计算方法,深化了对线形缩聚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13.
采用芘激基缔合物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苯乙烯聚合反应过程.芘单体与激基缔合物荧光强度的比值(Im/Ie) 随着苯乙烯聚合反应的进行而增加.Im/Ie 的变化可以归因于聚合体系反应过程中探针微环境粘度的增加.由此获得了Im/Ie 的变化速率与聚合反应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芘探针荧光强度比值Im/Ie 可以用于监测苯乙烯聚合反应进程.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乳化剂中加入甲醇的方法,进行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由于单体的溶解,乳液的稳定性增强,聚合速率增大,而生成的聚合物不溶,从而提高了聚合物胶粒的溶胀能力,使最终的胶粒粒径大大变窄,与常规乳液比较,耐水性及化学稳定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环戊二烯钠为引发剂,对丙烯腈在四氢呋喃中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单体与溶剂配比对丙烯腈聚合的影响,并且用粘度法对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发现环戊二烯钠/四氢呋喃体系对丙烯腈聚合反应具有一定的引发活性,且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增大,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下降;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和分子量都增大;反应温度升高聚合反应转化率及产物的分子量均降低;溶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及产物分子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16.
Controlledradicalpolymerizationhasrapidlypro gressedsinceitsintroduction,andseveralnewmeth odshavebeendevisedforitspractice.Thesenewtechniquesincludeiniferterpolymerization,radical polymerizationwith2,2,6,6tetramethyl1piperidiny loxyl(TEMPO),atomtransferradicalpolymerization(ATRP)andreversibleadditionfragmentationchain transfer(RAFT)polymerization[1—4].Inallcasescontrolledradicalpolymerizationprocessescanbeachievedbyintroducingareversiblereactionbetween livinganddormantspecies.Especially…  相似文献   

17.
以具有特征Keggin晶体结构的金属多氧络合物——磷钼酸为主要催化剂,以三氯甲烷作溶剂,室温引发异丁基乙烯基醚进行阳离子聚合,考察了特效稳定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并系统地比较了不同配比条件下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MMA/纳米Si3N4体系的聚合过程进行研究,着重考察了聚合温度,纳米Si3N4粉体加入量及引发剂AIBN用量对体系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聚合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用量,均可使体系的凝胶效应提前出现,聚合速率增大;而纳米Si3N4粉体的加入对体系的聚合起到延缓的作用,且随着加入量的增加,聚合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阴离子聚合反应挤出PA6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龙6是目前用量和产量很大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尼龙6的经典聚合方法为己内酰胺开环缩聚。近年来阴离子反应挤出法被用来生产尼龙6树脂,与开环缩聚工艺相比,反应挤出法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生产设备简单、产物分子量高、产品性能价格比高。反应挤出法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阴离子聚合反应挤出法生产尼龙6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研究了以环乙烷为溶剂,以n-BuLi为引发剂,分别在t-BuOLi和四氢呋喃(THF)存在下使异成二烯聚合时t-BuOLi和四氢呋喃对聚异戊二烯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还研究了引发剂n-BuLi和sec-BuLi在聚合体系中的浓度对聚异戊二烯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n-BuLi为引发剂以环乙烷为溶剂时,向聚合体系中加入极少量t—BuOLi就会使聚异戊二烯的分子量分布变得很窄。实验结果还表明,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异戊二烯的分子量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