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听了不少的课,发现有些数学课堂上无效、低效的劳动很多,没有必要的节外生枝不少。究其原因,多数是教师牵着学生在那里绕圈子,却主观地认为那是在引导、启发。这些陶醉于“绕圈子”的数学课,使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偏离了教学目标,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能。案例1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教师组织学生摆小圆片,每堆3个,摆5堆。孩子们先用加法算,然后用乘法算。可是在摆的过程中,一名学生发现教师发给的小圆片多了一个,情不自禁地说:“老师,我多了一个小圆片。”教师和蔼地问:“多一个小圆片该怎么办呢?”教师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把多的小圆…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成的小动物:小猫、小羊和小牛,伴着轻快的音乐走出来)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小客人,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生1:都是由各种图形拼成的。生2:它们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成的。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有趣的图形。(揭示课题)[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物体上”师:这些图形看到小朋友这么…  相似文献   

3.
一家之言     
要做好老师,先做大朋友 每堂课上,我们都会以“小朋友好”,“老师好”的问候方式作为一堂课的开始。说过了无数次的“小朋友”,也许谁也没有留意这一称谓。细细品味,你会悟出:这个普通的字眼包含了深刻的涵义。 陶行知先生把学生称为“小先生”,既然大家都是先生,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是朋友关系。既然是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坦诚相待。有了这个认识,那么在课堂上,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应该是个命令者,是个一本正经的老师,而应该是大朋友,同他们一起探讨,一起学习。如真能这样想,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我…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位先哲的至理名言,也应该是许多老师的座右铭吧。我们为什么称孩子为“小朋友”,“小朋友”顾名思义就是小的朋友。朋友之间需要真诚和尊重,那对我们的小的朋友,除了真诚和尊重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5.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7.
冬子 《师道》2003,(7):29-30
听了香港老师上的一节有关分数知识的数学课。有什么特色吗?且看下面的实录。老师带了许多花花绿绿的纸,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大的有小的,一上课就发给学生。“小朋友,这个圆形像不像你们过生日吃的大蛋糕?小朋友过生日,是不是要把蛋糕分成几份,让爸爸妈妈也一起吃?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蛋糕分一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好不好?”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分好了。“请这位小朋友说说,你是如何分的?”“我先把蛋糕分成两等份,一份自己吃,另一份再分成两等份,给爸爸妈妈一人一份。”一个学生这样说。“这位小朋友分完…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听了石林板桥小学一位教师上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分类”。这位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提问:“如果把现场的听课教师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窃窃私语。不大一会儿,有学生举手回答:“我想把这些老师按男女分类,分成两类。一类是男老师,一类是女老师。”接着又有学生回答:“我想把这些老师按戴眼镜和没戴眼镜分成两类。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的平均分配,经常出现分不完的现象,实际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模型。所以教学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如用多媒体(或幻灯)出示:幼儿园的阿姨带来7个梨,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梨,应该怎样分?平均分物体,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能很快就说出来并列出算式:7÷3。但学生发现无论怎样背3的乘法口诀,都不能得到“三()得七”。于是,学生困惑了。这时,老师又让学生用小圆片实际分一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每人分得2个后还剩1个。“剩下1个不够分怎么办?”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发表意见,讨论一下该怎么办?(有…  相似文献   

10.
在低年级数学课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有特殊功效。为了使操作活动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操作之前要明确要求操作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新知识的行为。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精心组织。例如,教学“倍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圆片,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对齐第一行已摆的2个圆片,另摆2个圆片;隔开这2个圆片一点距离,再摆2个圆片;再隔开一点距离,又摆2…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天,我到各班去巡视 工作,走进中班时,肖教师正在组织小朋友洗 手,只见王斌 (化名 )小朋友洗手时用手指堵塞水龙头,水从手缝中喷出来,弄湿了衣服。我想,这个小朋友可能要受到批评了。可是,出乎我意料,肖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叫小朋友过来。她说:“小朋友,你们看,为什么水从手缝里喷射出来而不是流出来 ?”小朋友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手指堵塞水龙头,水只好从手缝里喷射出来……”肖老师说:“原来,当小朋友用手指堵塞水龙头时,水流动的空间变小了,水受到挤压,就产生了一种压力,有压力的水…  相似文献   

12.
黎沛泉 《师道》2005,(6):58-58
在一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讲授了30分钟新课后,留10分钟给学生做练习。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还在看书,没做练习,就上前催他动笔。学生说:“刚才没听懂,想把书看懂了再做。”老师却撂下一句:“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一位一年级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诗歌《春风吹》中的第一节诗“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时,顺势拿出一枝盛开的桃花问:“小朋友,桃花为什么会开?”有的说,因为柳树绿了,桃花想和柳树说说悄悄话;有的说,桃花开了,那是因为它睁开了眼睛想看看春天有多么美丽;还有的说,桃花睡了一个冬天,伸了个懒腰,把花骨朵顶开了……小朋友的回答多种多样,充满了想像和诗意。可令老师吃惊的是,在众多的答案中,就是没有老师预设的、期待的“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可是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师本想通过此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的生日     
7月3日,是我六周岁生日。这一天,老师说:“贺凤娇怎么这么漂亮呀?”我趴在老师的耳朵上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师说:“祝你生日快乐。” 下午,妈妈来到幼儿园,带来了生日蛋糕。老师把蛋糕放在桌子上,请小朋友围着桌子坐了一圈。老师说:“今天是贺凤娇小朋友六周岁生日,我们一起开个生日庆祝会。”小朋友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妈妈点燃了蜡烛,老师和小朋友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我一口气吹灭了蜡烛。老师送给我一个黑猫警  相似文献   

16.
去年十月在咸阳召开的“省小学教学研讨会”上,我听了北京一位特级教师杜宪章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受益匪浅。他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特别是他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作风,与他本人朴实无华却又庄重典雅的气质,贯穿始终的妙语连珠融为一体,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底蕴,使我记忆深刻。杜老师讲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前,他和学生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从北京来,然后问小朋友:“你们还想问老师点什么呢?”孩子们有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老师说:“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到操场上去做实验。”好奇怪呀,数学课也有实验。我们问:“什么实验呀?”老师说:“测量旗杆的高度。”是这一节课呀,原来我们刚刚学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实际应用?课本上列举了很多“应用题”,我们还不是老样子:来个纸上谈兵,把实际应用题在本子上做上一遍就  相似文献   

18.
新学期开始了,二年级一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小朋友,我是你们新来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19.
有一则案例上说: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老师要求他们画一棵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老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副画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相似文献   

20.
陈涛 《天津教育》2002,(1):40-40
微格情境杜海燕老师上了一节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课题是:“小米尺告诉我……”这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后,教师设计的一节生活实践课。课上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动手量绳长,量课桌的高度、宽度、长度以及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长度。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在学生相互测量头围、胸围和身高时,教师请一组的小朋友与老师互相测量。在学生给老师量头围时,由于学生够不着老师的头,只见杜老师弯下腰,把头凑到学生手边,让学生毫不费力地进行测量。同学们抢着量,并且每人都要测量一次,把杜老师的头发摆弄得很乱。杜老师非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