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全国进行,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部分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一现状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效果。为此,教师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平等、合作的创新型学习模式。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教师必须做好准备来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实践表明,新课程改革更强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使化学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干的学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秋丽 《考试周刊》2012,(43):105-105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终身学习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英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  相似文献   

7.
方振 《课外阅读》2010,(8):79-80
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也进入新课程改革试点,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做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呢?从最初的彷徨、无所适从到现在的有几分心得,结合本人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应做好以下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一些典型的、特殊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要从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注重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教师头脑中的旧有理念。教育理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没有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正好为教师理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程的改革前提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的改革,是一项伟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它直接面对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教材与教师,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方面也有重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改革的成功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人民的企盼。新课程重在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一、审视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一场改革。它不是形式的变革——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革,教师要从旧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中走出来,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注重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由学生学习的教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教师关心爱护所有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所以对待学生要分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教师任务重,所以没有很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内容,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故在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具体阐述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和谐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物理作为整个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高中物理教师面对新教材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一些探究.一、教师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丰富物理专业知识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相似文献   

15.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线教师的研究内容,小组互动学习是许多一线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流了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符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在不同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强调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否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否善于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要求。在语新课改实施中,特别强调着眼于对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该把握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攻坚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最终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持续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把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融入课堂教学,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对话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张浩龙  龚秀山 《考试周刊》2013,(54):143-143
新课程秉持全新的新课程改革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研究新课程,立足新高考,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及时总结反思新课程教学的得与失,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上,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除了教师要有充足的认识和积极的探索外,学生的参与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从初中到高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等因素对高一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十几个学科一起开设,学习任务特别繁重,又面临学习方式的改变,多数学生都感到困惑。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指导,相当多的学生就会出现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进而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此,高中一年级是高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重视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节、及时疏导甚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