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市镇诞生,中国社会步入经济社会转型期。朱泾镇依托其传统资源,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到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商品经济体系之下,融入到江南乃至全国的市场网络中,逐渐成长为金山区域中心市镇。朱泾镇的发展代表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一种成长模式,探讨其成长道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江南市镇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明代至清前期,朱泾镇依托其传统资源,纳入到了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商品经济体系中,其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号称“小临清”。当经济中心发生变化时,特别是上海开埠并取代苏州成为新的经济中心,朱泾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不适,其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优势逐渐丧失,其明清时期的区域社会经济中心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时期,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江南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反映在民间信仰上,各种违反国家礼制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考察江南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视角.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现象,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从城隍信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导致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动,才造成了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相应变更;2.从解钱粮习俗与一镇多城隍现象,则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社会交往整合发生变化的两个层面,即城乡之间和市镇内部.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与江南社会在互动中发生着变迁.这种变迁的推动力是江南社会经济的变迁,其方向则是以一种曲折、变异的形式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4.
镇江因长江、运河之利,商业向来发达。明清时期,镇江地处江南两大经济中心——苏杭和南京之间,商业发展受到发达的江南商品经济的辐射和影响,镇江发展成为“舟车络绎之冲,四方商贾群萃而错处”的区域中心市场。中转贸易、米粮业、丝绸业、木材业和水上客运业是明清时镇江商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区域中心市场,明清时期的镇江商业在江南商业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转贸易的特殊性、本地商品生产水平和手工业水平的限制,与苏杭、南京等商品经济发达的商业都市相比,镇江商业水平逊色不少,影响了近现代镇江商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的研究尚显不足。芜湖地处江南西端,明清时期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是皖江流域和江南的中心——长三角地区沟通的桥梁。此时的芜湖,业已成为位于江南边缘的、服务干长三角地区的次级经济中心。因此以芜湖为个案,来探讨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 ,社会经济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分工越来越细 ,而且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 ,经济重心也发生着一定的转移。古代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其中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后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 ,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 ,再加上南方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等有利条件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在南宋至元朝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甚至在江南的一些地方 ,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到了近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7.
明清赣南农村墟市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赣南农村墟市网络迅速发展,促进了赣南社会经济区域特色的形成,这些特色包括以山区资源为主的土特产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及转运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奠定了赣南农民经济生活的基本风貌。但由于赣南墟市发展的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不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而实现社会转型。明清时期的赣南社会按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发展着,用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涵盖赣南社会经济变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中原移民。本文主要探讨秦汉移民江南的几种形式,以及大量移民的进入对江南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指出,由于移民流入江南呈现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致使秦汉江南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从而影响江南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也不宜过高评价秦汉时期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江南商品性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出较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中,集约化经营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导致了对肥料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本地肥源短缺与经济需求的推动下,江南地区出现了农家肥的买卖活动,其中饼肥和粪肥是最为重要的商品肥料。随着外地输入江南饼肥数量的增加与本地粪肥买卖活动日益频繁,江南农业缺肥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江南的农作物产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尽管受制于自然经济和农民有限的购买力,江南农家肥的商品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有限的,但其仍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0.
无锡锡山秦氏为明清时期江南大族,以"孝友"传家,深得世人称道。作为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家族,锡山秦氏不仅以科名取胜,在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秦氏家族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悠久的文学世家,其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深厚的家族文化,包括家训、家法、宗祠等宗法制度,以及义田、义庄等族产支撑家族生存,还有家族教育,人才的培养,为家族发展储备力量。  相似文献   

11.
市镇经济在明清时期的江南社会得到跨越式大发展。龙门派以王常月为发端盛行于江南,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镇经济的深度影响,显露出宗教发展与地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第一,市镇经济的兴盛产生了富商阶层,而富商阶层为江南龙门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第二,江南龙门派形成了"以宗坛为中心,以下院为辐射点"的宗教网络,这种宗教网络与江南市镇的地域分布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第三,以闵一得为代表的龙门高道提出了道教"医世"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大量富商加入龙门派的历史事实之间具有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闽东南沿海主要海港城市因应海陆人的互动以及国家与社会互动而发展;而沿海港市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辐射作用,并导致区域社会化的变迁。本从总体上论述明清时期闽东亚沿海中心港市的发展动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可 《中学历史教学》2007,(1):41-44,78-79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对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经济文明,主要考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相似文献   

14.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对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的经济文明,主要考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开始即有慈善记录,宋代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但官方色彩较浓厚;明清时期民间慈善机构有大规模发展,在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其作用超过了官方慈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慈善事业在长达30余年中不复存在,其中既有国家包办社会慈善事业的制度原因,也有因公有制条件下的普遍贫穷导致民间无力涉足慈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民间慈善事业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当前中国发展民间慈善事业需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政府放宽政策,需要法律支持,更需要引导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6.
《滨州学院学报》2018,(3):91-96
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商人人物传记是研究明清时期商人以及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资料。山东地方志中商人传记的编纂和书写,在反映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商人形象、特点与商业经营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另外,考察商人传记的思想内涵,其中也蕴含着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和侧重道德榜样的树立与社会教化意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江南区域,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勃兴,稳居明清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位。纵观明清两代,江南区域与全国其他经济区域及海外市场关系密切、互动频繁;江南区域系统内部层次多样、结构复杂;作为区域经济元素的江南市镇经济繁荣、类型迥异。历史的辉煌.加及近年来区域史研究的升温,这双重因素催生了近十年来江南区域经济研究的丰硕成果。笔者将撷取有关研究成果,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8.
元代江淮的农业在南宋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元代在南北混一之际,即重视农业的发展。江淮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绝大多数地区的粮食品种丰富,单位产量高,普遍种植经济作物,这是元代农业发展的表现。特别是太湖流域地区领先于全国,成为全国的经济盛地。在此基础上,商业和城市、市镇的发展成为元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元代江淮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明清时期江南的崛起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19.
明清江南与华北地区的经济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江南同华北等地的经济联系,反映了清代区域经济交流的一些共同性特点:一方面,江南手工业品明朝时独树一帜的销售局面被打破。另一方面,也正得益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已突破了异地经济交流中单纯的互通有无的互补性,两地在更高层次上的经济交流。清代江南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0.
湖州桑蚕业从唐朝中期以后兴起,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湖州成为中国桑蚕业的中心.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讲,湖州桑蚕业的兴盛的原因为社会需要,其中主要是赋税征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桑蚕业的发展;江南开发带来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湖州桑蚕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规律在起作用;生产力,主要是生产技术,促进了湖州桑蚕业的兴盛.湖州桑蚕业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