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他很早就认为日本必将侵华。基于这一认识,他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具体国情的分析,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观点。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持久战的战术思想,包括速决战与持久战、运动战及游击战等。所有这些都进一步完善了持久战思想,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对于抗日,蒋介石和毛泽东有着共识。蒋介石在1937年8月18日发表《敌人战略攻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一文,首先提出了持久战的概念: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们强横的兵力,我们就要以逸待劳,以巧制拙,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倭寇所有的,是他侵略的骄气,我们就要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拼死抗战,来挫折他的士气。他不能实现速战速决的企图,他就是失败,也就是我们的胜利。蒋介石此文,十分重要。他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他明确宣布:“敌之最高战略为速战速决,而我之最高战略为持久消耗。”蒋介石还指出:应该“举全国力量从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持久战理论的胜利。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抗战进行了十个月后就提出了著名的持久战理论。其实,蒋介石在抗战时期也提出了持久战思想,他所倡导的是“持久消耗战略”,主张“两阶段”的持久战,注重“向国内退军”和“以空间换时间”,实行单纯防御,把阵地战置于首位,辅之以运动战和游击战,逐次消耗敌军,以求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玲 《天中学刊》1998,13(1):85-89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从形成过程看,中共的持久战略是经过科学分析和实践检验而得出的结论,国民党的持久战略则是感性认识的产物;从内容上看,中共拟定的是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全面的持久战,国民党执行的则是单纯的军事持久战略;从实施效果看,中共取得了全面胜利,国民党在抗击日军的同时,造成了许多无谓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在红军从内战到抗战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时为中共最高负责人的张闻天率先提出和深入研究阐述了持久抗战理论,并带领中共领导集体积极谋划持久战策略的组织和实施。这一系列工作推动了转变的最终完成,实现了红军的巨大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多方不懈的努力,终于达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阵营内部,国共双方都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但各自对这一战略方针的理解和实施却不尽相同。国民党的持久战略表现为“持久  相似文献   

7.
本主要论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作战方针及演变。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其具体作战方针则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着重论述“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两个作战方针及前向后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初期,身居山国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在大量文章中抨击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华罪行,积极宣传抗战,并在中日对比中明确提出"持久抗战"和"抗战必胜"的思想,丰富了中国持久抗战理论,增强了云南人民积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问题是《纲要》第六章需重笔浓抹的一个教学重点。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中共在政治上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中共在军事上领导开展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三、中共在思想上揭示抗战发展规律,坚持持久战方针,成为全国抗战的指南。  相似文献   

10.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组织了淞泸会战和南就保卫战,采取的是“速战速和”的军事战略,两次会战的失败,日本和谈条件的提高,英美推行的缓靖政策,以及共产党持久战理论的影响,迫使国民党的军事战略从速战速和转变为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的重庆美术十分活跃,其战斗性、大众性、艺术性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与重庆成为抗战文化中心、抗日战争为重庆美术提供了新内容、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领导、有坚强的组织机构、受延安革命艺术的影响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提出的"和平解放"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周恩来从实际出发,在"和平解放"西藏、台湾问题上提出了暂时允许其保存现存制度的思想,这对邓小平后来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邓小平在四个方面深受毛泽东、周恩来"和平解放"政策的影响,又在四个方面创新发展了"和平解放"政策。"和平解放"与"一国两制"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前后,周恩来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决策出兵救危,做好志愿军的后勤“部长”等事例的叙述,赞扬周恩来高瞻远瞩、胸怀全局的卓越才能,体现周恩来热爱和平,同时又不惧怕侵略的国际主义思想和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的半殖民现代主义性质不仅在抗战以前的海派和京派文学以及抗战时期张爱玲的小说中广泛存在,也表现于抗战时期的北平文坛.除了中国人在正面和敌后战场的顽强抵抗使侵略者无法以彻底的文化殖民控制北平文坛之外,吸收了欧美现代主义的非官方京派文人也使半殖民现代主义在北平沦陷区得以继续存在.即使官方文人如周作人和沈启无等,也因其早已根深蒂固的半殖民现代主义文学立场而无法在文学层面跟上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殖民节奏.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于1920年10月18日亲自编订的《南开校中作文》手稿本原件,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1998年2月,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有关部门先后出版了手稿本的影印本和影印线装本。2013年2月,在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00周年之际,有关部门又在手稿本的基础上推出了《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由于周恩来亲自编订的手稿本《南开校中作文》,并未全部收入作者在天津南开学校的作文,因此以手稿本为蓝本编辑出版的《周恩来南开中学作文笺评》,未能反映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所写作文的全貌和水平,令人感到遗憾。加之手稿本大多未标明文章的写作时间,其编排顺序也需要重新考订。所以,有必要在手稿本的基础上,重新整理编辑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学习期间所写的作文,特别是考订篇目和写作时间,并进行必要的注释。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是革命民主根据地社团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社团管理思想和政策形成、成熟的重要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考察对象,具体探索党在抗战时期的社团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精神的提出及其特定学术内涵的确立,周恩来精神内涵的概括、实质的解读,周恩来精神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以及周恩来精神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的关系等问题,是周恩来精神研究一系列重大问题。周恩来精神的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是周恩来研究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是我们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简单地讲,统一战线就是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与敌人进行斗争,夺取革命的胜利。武汉时期的《新华日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动员民众、团结各个党派,积极宣传抗日,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努力去完成历史赋予它的时代使命。它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李宗仁在各种场合发表政见,反对不抵抗政策,提出了坚持抗战、绝不退让,坚定信心、抗战必胜,总体动员、持久抗战等一系列思想主张,对抗战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其中的爱国主义、乐观主义、务实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周恩来是中共最早懂得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极端重要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开拓中共军事工作的先驱,是中国人民军队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之一,在长期武装斗争实践中,周恩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十个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