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拥有两个院士头衔:早在2004年,时年41岁的他就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于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前不久笔者向他约了一篇署名文章,并替他代拟一段“作者简介”,其中习惯性地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放在前面.没想到,征询王晓东意见时,他把这两个许多人引以为荣的院士头衔都删去了,代之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张洁  陆艳 《科学大众》2013,(Z1):22-25
人物简介王晓东,华裔生物化学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美国霍华德-体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自1995年以来,主要致力于人体细胞凋亡的研究。2004年被评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其中包括2004年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200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我们中国在近代没有本土培养出来世界级的科学大师?"5月25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以"钱学森之问"开始了自己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的特邀报告。"对于这位上世纪50年代老海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者王继红)9月18日."德业双馨,桃李满园"。庆祝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周立伟教授从事科教活动六十年暨80寿辰座谈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教授出席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天初研究员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光电学院负责人.以及周院士的学生等60余人共聚一堂为周院士祝寿并畅怀座谈。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专门发来贺信表示祝贺。他在贺信中肯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作了题为《搭建中国科学原始创新的体制与文化载体》的特邀报告。王晓东认为,人才到处都有,关键是怎么发现他们。人才的标准就是能力,尤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你有没有在过去的时间内真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河北省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他苦心孤诣30年,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硕果累累。他是著名工业废水处理专家马中汉教授的关门弟子硕士、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教授的开门弟子博士,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教授指导的博士后。他34岁破格晋升副教授,36岁破格晋升教授。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2,(4):16-18
去年12月11日,上海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这件建筑作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教授的得意之作。日前,记者专访了何镜堂教授,他不仅详细介绍了钱学森图书馆的设计思路,还对一些"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方案提出了质疑。去年12月11日,上海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委员刘延东、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等出席了开馆仪式。何镜堂院士:建筑物内涵比其本身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最近,西南交通大学和成都中医中药大学趁吴阶平教授在四川省检查工作期间,分别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 吴阶平教授是我国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此次两校授予他名誉教授,是为表彰他长期以来在医学和教育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我和高山教授之间算是忘年之交,因为我比他年长16岁。在高山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正式公布时,我第一时间通过电子邮件向他表示祝贺:"刚看到正式公布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祝贺你成功当选。20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一个好回报,同时也感谢你多年来对我科学研究的支持。我在‘Magnetic structure of the continental lower crust'研  相似文献   

10.
方恨晚 《科学生活》2010,(11):18-19
9月10日,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在世博公共参与馆"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活动中主讲了一堂平易近人的"养生课"。"张悟本出版的养生书籍4个月卖掉100万册。"王院士说,究其原因,是百姓本身有不少饮食健身误区,被"钻了空子"。在他看来,科学保健一点也不比某些"养生大师"宣扬的复杂和乏味,相反还是一种非常简单和轻松的生活状态,是值得我们坚持一生的科学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1.
<正>在贺林和他的团队每一个人的心理,都有这样一条信条——"做一件事,就要努力做到最好"。院士名片:贺林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位院士,还是一位土生土长在合肥工业大学的院士。〈br〉 杨善林1948年10月出生在安徽怀宁,高中从桐城中学毕业后,杨善林先是在老家怀宁县务农两年,随后又在冶金建设公司当了八年工人。1978年9月,30岁的杨善林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四年间他学习刻苦,毕业时选择继续留校深造。1985年1月,杨善林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2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组织有关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全球变化的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研究"进行了中期评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负责同志主持了会议,李文华院士任评审组组长,组员包括冯宗炜院士、崔海亭教授、董云社研究员等.  相似文献   

14.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近期先后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但他此前落选中科院院士,这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施一公是我国"千人计划"首批回国学者。应该说,"一落一当"之间,反映出我国院士评选确有需反思之处,如论资排辈的传统仍然存在,评选时注重科学家对国家现有的贡献,而缺乏对其科研能力的客观考量等。然而,舆论在此事上也没必要进行过度解读,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5.
院士、教授喬治·斯巴庫,是羅馬尼亚人民共和国科學家中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斯巴庫院士,是布加勒斯特巴洪大學化學系無机化學教授。他在大學里工作已有四十六年之久,長期的教育與科學活動,使得他成為最著名與最有能力的羅馬尼亞化學家之一,他的科學發明久已馳名於國外。斯巴庫院士於1883年生在雅西。他就在這個城市里  相似文献   

16.
暂缓增选院士十年或二十年,如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已经落下帷幕,但围绕增选的议论不会停止。比如,议论之一是本次当选的院士大多数是拥有职务的教授,如院长、所长、系主任、校长或其他官职等等。在国外,一个教授如果既能做"好"教授,又能做"好"院长,几乎是少见的。国外的校长常常是连研究生都不招了,因为忙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为深入推进科技厅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发挥党组中心组学习龙头示范作用,加强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沦述的学习理解,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增强厅系统党员"两学一做"教育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两学一做"学习专题,经厅党组部署安排,5月20日,科技厅组织举办"科技创新"院士签名授书仪式暨首场专题报告会,特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校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机场走贵宾通道是最显示"院士身份"的事情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台湾大学化学系故教授潘贯先生为中研院首位台籍院士,长期钻研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沛然有成.2007年适逢潘教授百岁冥诞,台大化学系与图书馆于11月16日至2008年1月31日共同举办了"诗人化学家--潘贯教授百年文物展",展出潘教授研究手稿、照片、诗稿及相关文物,包括他求学时的成绩单,早年编订的讲义、考题、教科书,参加院士会议的签名记录,从事台湾温泉调研的珍贵手稿,以及他在科研与教学中使用过的许多祖父级老设备等.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安排了多种学术与纪念活动,并于现场发放潘教授的<凌云诗集>,从中可以看出潘教授在科学研究之外的兴趣与深厚的国学根砥.  相似文献   

20.
<正>周宏灏教授,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首席教授,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个体化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会创始成员。周宏灏院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和证实药物反应种族差异,他的这些关于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临床药理学和遗传药理学的经典研究,被国际同行誉为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经典研究"和"遗传药理学领域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